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风窗》2016,(12)
正这几天,一位朋友打算买房。他说,再不买,还会涨,一辈子都换不了房了。这位朋友30岁出头,看中的房子位于四大"一线城市"中的某一座,约7万/平米,这个单价超过他一家人月收入总和(夫妻双方加上双方父母退休金)。他目前的房子只有70多平米,想生二孩,所以要换房。  相似文献   

2.
赵全一 《工会博览》2008,(12):56-57
王小姐今年24岁,现为某事业单位的合同工,丈夫今年29岁,现为公务员,两人的年收入为8万元,双方均有社保。有一个刚出生3个月的宝宝,家庭存款有15万元,计划给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现在他们住的是父母的房子,想买一套经济适用房。目前,无任何负债和贷款。此外,有条件的话,准备3年后再买一辆娇车,请专家帮助实现理财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步前行。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人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 《法制博览》2008,(10):10-11
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比较性错误     
罗西 《法制博览》2010,(20):24-25
买房子的时候,甲乙两种房子各有千秋,难做定夺;这时候,房地产代理给你推荐丙房子,丙房子和甲很像,就是屋顶渗水。面临甲乙的时候你左右为难。犹豫不决,而出现丙之后你一下子心里有数,愉快地选择甲了;而这正中代理商下怀,甲房正是代理要卖给你的房子。这叫decoy,就好比相亲时的那个略逊的“灯泡”。  相似文献   

6.
杜甫没房子     
许锋 《法制博览》2009,(18):18-18
和熟人聊天,没几句,房子就成了热门话题,说完你的说我的,说完我的说他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聊到房子.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和原来见面“你吃了吗”相映成趣的是,现在三句话之后恐怕问“房子买了没”的人大大增加。看来,在很多人不再为温饱发愁之后,房子已经成为新愁。  相似文献   

7.
房子情结     
常霞 《法制博览》2010,(20):39-39
郑板桥在家书中鼓励兄弟读书,说不要“一捧起书本就想着中举人、造大房子”。这里反映的就是中国人的房子情结。一个人发达了,首要的事就是治房。“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道的就是房子。中国人读书做官的情结很重,官位是与房子连在一起的,官位越大房子越大。“一阔脸就变”道破世态人情,如果改成“一阔房就变”,更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8.
老驴 《法制博览》2010,(20):23-23
城里的房子靠买,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家盖。 安文家的老宅子一共五间,不足一百平米。二十年前都还是土坯房,他爷爷奶奶都活着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挤在一起。现在我看城里把房子隔开合租,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当年在安文家就见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就是房子的价格越来越贵,而买房的人却越来越多,虽然国家对房价进行了宏观调控,但实际上房价还是只增不减。买房的人不断增多,离婚率也随之不断的攀升,因此就会出现很多因为离婚而产生的房产纠纷问题。我国的《婚姻法》在对夫妻双方离婚后房产分割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就导致了夫妻双方在离婚以后的财产分割上并没有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公平。本文主要针对离婚后的房产纠纷问题展开探讨,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进而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大房子     
石磊 《法制博览》2011,(4):52-52
河北人讲的,人生快事,无非四件。黎明觉,二房妻,烫面饺儿,卤煮鸡。四件里面,一字没提房子。 很多人讲的,法国厨子,日本妻子,美国票子,德国车子。也没提房子。  相似文献   

11.
“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了。我是副厅级职称,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以目前的广州楼价,有七八成广州市民买不起房,如果广州房价再上升会抑制需求。”  相似文献   

12.
纪卓瑶 《法制博览》2010,(10):63-63
欧仁·鲍狄埃如果活到现在,他那著名的词句恐怕会要改一下的——不是“要为真理而斗争”,而是“要为房子而斗争”了。因为现在房子的问题比真理的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55-55
岳飞有多少房子多少地?坦白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岳飞在好几个地方都有房子,要想统计出一个精确数字实在很难。众所周知,他在河南安阳汤阴县的农村老家有祖宅,在南宋首都临安有朝廷分配的住房,后来又在驻地江西九江买下大片不动产。  相似文献   

14.
6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经济论坛上,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称:“以目前的广州楼价,有七八成广州市民买不起房。”他还以自己为例说:“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了。我是副厅级干部,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的物价猛涨,房子成了大多数老百姓一个摆脱不掉的沉重压力,“蜗居”等新兴名词也应运而生,居住在小面积房里的人称自己的住房称为“蜗居”——房子就像蜗牛壳那么小。可是,蜗居真的是一个很无奈很落魄的群体吗?我们不妨仔细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花费     
敏行 《法制博览》2009,(12):8-9
一个人到底要多少钱才够过一生。答案是,397.2万元。这还只是和平年代排除风险及不明朗因素得出的最低限耘.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包括装修大约50万元。我想,50万能解决的房子,一定位于北京的顺义,上海的浦东机场附近,深圳的龙岗……这些城乡结合部。  相似文献   

17.
王志安 《法制博览》2010,(20):68-68
近来,有报章称中国的住房市场有6540万套的空置房。引用者为了证明这一数据的权威性还特别指出,这是社科院城调队调查,国家电网根据智能电表采集的数据,这些空置住房连续6个月的电表数为零。好家伙,一方面大众买不起房子,另一方面还有可供两亿人住的房子空着,这不是泡沫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曾经看到一个消息,说是北京女孩约3成要嫁给有房子的人,而且房子不能是按揭、需要长期还款的。出于中国人有家一定要有房的传统观念,这种想法“现实”了一点也比较正常。不过所谓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种想法多有不现实、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6):72-72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是可能并存的。比如当下,文物古董炙手町热,只要家里有件1980年以前的东西.就能产生妄想。与此同时,在理财界.通胀预期之下,黄金也颇为火爆。此外,还有房子,但是不能提,提起来好多人伤心、精神失常。房子是不是也如文物一样,被炒得太高了呢?唉,算了,往远点儿说吧。  相似文献   

20.
正当防卫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8):19-19
如今,当富人很容易,只要胆子大,比如贷款买套房子,花30%,立刻拥有100%的使用权,首付30万,就拥有百万资产,然后便可像大书特书英国《大宪章》时代的名言:“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能进”,因为你是这间房子的主人,仿佛百万富翁,实际是70万负翁,现在满大街都是有几百万贷款的负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