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一部影片的拍摄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是由青年导演吴子牛执导、海峡两岸影人合作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对全城手无寸铁的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据统计,当时南京失陷前的50余万人,劫难后竟剩下17万,在短短的一月内,南京人民被屠杀30万!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  相似文献   

2.
本人参加编写的《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词典》,1990年秋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引起了海峡两岸学者的注目。今年1月18日的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认为它是一部“帮助两岸人民沟通语言隔阂,摒除交流障碍的必要出版品”。但它与任何一部初版的工具书一样,不足与缺漏在所难免。本人近来又搜集了一部分条目,现补遗如下(为保持词典原样,增补条目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10,(5):58-58
为了让更多台湾同胞了解世博,感受世博,欢聚世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你好台湾网承办的“《你好台湾相约世博》——台湾网友DV拍摄大赛”5月10日正式启动。即日起接受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15日。  相似文献   

4.
1992年9月初,大陆记者团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进行采访。这个第一次正式赴台采访的记者团,打开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大门。记者团在这次历史性的采访中,在台北、高雄、台中、彰化、新竹、花莲等地,采访了30多个单位和个人,与台湾各个方面作了广泛的接触。《首批大陆记者台湾纪行》一书,由大陆记者赴台采访团团长、《人民日报》记者翟象乾主编、魏秀堂和卜林龙为副主编,赴台的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屠杀》──再现与悼念谭敏这是南京早春的一天,然而阴沉的天气以及铺在中华门外广场上干枯的梧桐树叶给人一种深秋的感觉。广场上的大炮,枪支和日本兵使人感到恐怖和危险……当我走近电影《南京大屠杀》的拍摄现场时,我真是紧张到了极点……日本兵用大炮和枪对...  相似文献   

6.
我所在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新中国同龄,已有三十三年的历史了,先后排演过一百个大型剧目,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但演出台湾剧作家的戏,却是第一次。我有机会导演此剧——姚一苇先生的《红鼻子》,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7.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8.
来名 《统一论坛》2002,(3):30-31
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研究从两岸关系对峙以来就存在了,当时进行“大陆研究”的都是“情治人员”,其工作秘密,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反共。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1988年开放祖国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文教、体育、经贸等的互动频繁,双边经济关系成长极为迅速,对大陆问题的了解与研究成为台湾各界讨论与关注的焦点。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出现了研究祖国大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至今方兴未艾。纵观台湾这些大陆研究机构,大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的交流有一个很突出的层面:台湾青年学生到大陆就读者日益增多.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怎样?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面对日益活络的交流必然会带来的台籍学生的增加,究竟应当怎样更加完善管理等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此,笔者南下福州,在福建省台联和泉州市台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对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台生及学校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一系列采访.返回北京后,又访过北京大学的台湾学子.舞台与校园正值雨季.福州市每日淫雨连绵.而福建电视台演播厅内却是一派紧张热烈的景象.这里,福建省台联和福建东南  相似文献   

10.
<正>回想2013年9月,我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心情却与此次超重的行李一般,沉重而不安。因为,这一次我不是去当一个短暂的观光客,而是为期半年的交换学生。我将独自在大陆生活、学习,并试图融入、接纳当地的文化,一想到陌生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我心里便有一种莫名的担忧。可是,这种担忧和不安,只持续了一个星期,便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同时我也惊觉,对大陆的各种误解,是台湾人自己心中所高筑的围墙!  相似文献   

11.
陈小愿 《台声》2024,(2):72-73
<正>近期,台湾夜市有摊贩开卖大陆传统小吃梅花糕,软糯香甜的口感很快就征服了一众食客。大批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前去大排长龙,“抢购梅花糕”一度成了网上热门讨论话题。不止梅花糕,越来越多大陆美食在台湾街头和餐桌出现。它们有共同特点,那就是网络口碑好,深受年轻人喜欢。  相似文献   

12.
在台湾有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她们背井离乡,嫁到“号称(富得)钱淹脚脖子”的宝岛台湾,本以为可觅得金玉良缘,从此开始幸福的美丽人生,却往往梦想破灭,甚至沦落风尘。她们就是数以万计的“大陆新娘”。 近十年来,两岸通婚日益频繁,增长迅猛。据台湾当局统计,目前两岸通婚已达11万对。两岸同胞同祖同宗、同文同种、彼此通婚顺理成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徐波 《台声》2003,(10):36-37
相比在台北搜集资料、听小道消息的同行,能够亲赴大陆的记者,采访条件算是得天独厚。最近,记者与在京的多数台湾记者同行进行了交流。多少台湾记者在大陆大陆与台湾互派记者的机制彼此有相似之处。大陆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4家新闻机构在台湾驻有记者,每家最多可以派两名,每名记者每次逗留不能超过1个月。台湾派驻大陆的记者每次在大陆逗留也不能超过1个月,但人数相比之下较多。现在,驻北京的台湾记者共有9名:《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央社各1名,东森电视台、TVBS和真相电视台各两名。此外在上海和广…  相似文献   

14.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香港、澳门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虽然目前还面临很多障碍,但这并不妨碍国际社会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划归为“大中国”的经济版图,并预言只要两岸四地真诚合作,那么未来世界必将是大中国的世纪,东方雄狮正在苏醒。两岸四地的经济实力从1978年至1994年,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倍,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4%;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1.9倍,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9%;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3倍,年均…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英雄联盟》洲际系列赛亚洲对抗赛在中国台湾高雄落下帷幕,大陆LPL联赛获得冠军。然而,看到LPL夺冠时,台湾电竞迷全部鸦雀无声且迅速离场,这尴尬的一幕,留在两岸电竞迷的心中;时隔不久,9月,《中国新声音》上海·台北音乐节本该于台湾大学举行,可由于"台独"分子的闹场而不得不取消,并在台湾掀起一场政治风波,最后还发生了"流血事件"。如果说,这两场事件凸显的是台湾青年"反中""仇中"或"天然独"政治立场的话,那么上月爆出的大陆歌手大壮的《我们不一样》登上台湾KTV排行榜冠军这件事,则可反驳"天然独"说法的片面性,并体现两岸青年同文同祖、生活状态相去不远的事实。台湾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台湾艺人歌手赴大陆发展,同时以健康态度面对大陆流行文化的崛起,以接纳、合作代替相互对抗。两岸青年都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都是龙的传人,都是血脉相连的兄弟。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
正2015年12月14日,海峡评论杂志社访问团(简称"海评团")到访全国台联,与在京台研机构和高校中研究两岸关系的部分专家学者就近期两岸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座谈。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党组书记梁国扬、副会长纪斌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杂志社总编辑王晓波等《海峡评论》编委与大陆专家学者一道就两岸领导人会晤的意义与影响、马英九执政以来台湾社情民意变化、台湾"课纲"微调事件和2016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关注近年来日本、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台湾文学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从学术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台湾新文学与鲁迅,以及台湾文学定位等方面,将两岸三地的研究状况相互参照,比较研究者在解读与考辨台湾文学时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范有生 《北京观察》2015,(11):64-65
10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消息传开,令我这八十七岁的老人备感振奋.记得我上小学时,一位叫郑立明的老师曾告诉我们,日本在南京杀死了几十万中国人,后来这位老师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军逮捕,关进了玉田县城内北大营牢房,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9.
林剑 《两岸关系》2007,(6):54-56
我与江小姐的首次见面是在酒店大厅内,尽管是素昧平生,却能在瞬间辨出对方。江小姐与随行的朱先生是先期采点人员,受三立电台美食大三通摄  相似文献   

20.
《秋水》诗社是台湾较有影响的诗社之一,因其没有圈子,没有门派之见,故而吸附了一大批台湾诗人,在大陆也拥有众多读者和作者.1993年1O月20日至11月2日,《秋水》诗社一行七人特意到大陆庆祝《秋水》创刊20周年生日,在哈尔滨、北京、西安三地观光、交流,以诗会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