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俄国公社解体证实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是经过缜密的逻辑论证而提出来的.他们先分析了俄国公社的性质、特征,并据此预测了其两种前途,接着着重分析了其实现"跨越"的四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俄国公社两种命运都要有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俄国公社事实上解体而没有实现"跨越",是因为没有同时具备实现"跨越"的四个条件.俄国公社事实上解体是证实而不是证伪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思想贯穿于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整个思想进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与对全球化进程的分析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与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研究相对应的是他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形式的预测,这一预测分为马克思早年的“共同胜利论”和晚年的“跨越论”两个阶段。马克思这两个阶段的理论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跨越论”是“共同胜利论”的逻辑结果,而其内在的逻辑动因则是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倪薇 《探索》2001,3(4):79-81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过整个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马克思既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成是前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跨越"的决定因素.俄国和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设想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研究历史发展,特别是东方社会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对于东方后发国家在探索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以及由此设想而引导的诸多实践等问题上,一直颇有争议.其主要原因在于将"演进"与"跨越"完全对立起来.本文认为,"演进"与"跨越"并不能抽象地对立起来.在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首先必须弄清楚跨越什么,其次是弄清楚如何跨越.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当前最大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主导来发展生产力,来掌握最先进的生产力.内涵于马克思上述设想中的诸多观点,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庆仁 《探索》2006,4(2):170-173
中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正确深入地、而不要错误肤浅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包括哲学文本。俞吾金先生《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一文解读出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根本差异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俞先生在《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中解读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根本差异的观点,不仅曲解了马克思的思想,而且曲解了恩格斯的思想。近些年来,我国哲学学术界类似《差异分析》这样的文章大量发表。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天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贩卖西方学术思想,就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了。  相似文献   

6.
吴仁平 《求实》2004,1(9):22-23
尽管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的发展前途问题时直接和具体提出来的 ,但这一思想并不是马克思到了晚年才有的。实际上在马克思早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中就有着丰富的“跨越论”思想。马克思晚年明确和具体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他早年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把马克思的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相似文献   

7.
张鑫 《探索》2004,19(4):90-92
尽管国内学术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经济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并视之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是其例.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对这一命题虽有酝酿,但并未最终确定,同时即使在提到这一问题时也仅限于俄国,而俄国并不能代表东方.因此,我们不能随便使用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说成是马克思有关东方社会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不能成为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马克思学"思潮的兴起,国外学者对马恩关系的研究逐渐从"一致论"、"对立论"转向了"马恩差异论"。我国仅有少部分学者坚持"马恩差异论",大部分人仍然坚持"马恩一致论"的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阅历、气质、理论分工等方面的确存在差异;然而,他们之间的共同性是他们最本质的方面,正是这个最本质的方面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伟大厦。因此,无论"一致论"还是"对立论",单纯强调二人之间的完全一致或绝对对立而不对其具体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是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逝世后,恩格斯思想逐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强,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最终落脚点都是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问题。因此,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思想关系问题一度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近几十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大为流行,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同质论"与"对立论"争锋相对;在这个争吵的过程中,逐渐酝酿出了一种调和二者的"差异论"观点,并逐渐占据支配地位。深入解剖析这些观点的片面性,有助于正确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这一"跨越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马克思跨越发展思想的继承表现在:邓小平提出坚持走社会主义的跨越发展道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其理论突破性表现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有极大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跨越理论是相对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而谈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不仅论述了历史发展规律理论,也论述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马克思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今天所称的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乃是西方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后果,第三世界获得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则是民族独立的完全实现和国家主权得到充分的尊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第三世界发展问题的科学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越”论驳议之驳议——与孟庆仁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仁先生对“跨越”论的驳议是值得商榷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并未误解和曲解马克思 ,而是形象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晚年设想 ;这一提法并不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而是反映了社会形态发展次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原理 ;一些错误观点产生的根源不在于“跨越”的提法 ,而在于其论者的非马克思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恩将"城市空间"纳入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视野中,"空间"由此具有了社会历史性,并成为马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一个重要视角.作为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宠儿,资本主义工业城市成为马恩关注的焦点.在马恩的视野中,资本主义工业城市既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运行的主要场所,也直接体现和堆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成为资本积累的重要载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凸显出来,并在资本积累中不断生产这种空间对立,由此形成了城乡二元化的空间结构,它是资本主义形态下社会空间差异和断裂的直接体现.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也日益成为阶级矛盾曩尖锐的地方,其巨大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联合和阶级意识的觉醒,城市因而成为工人阶级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常宗耀  关玲永 《探索》2012,(6):177-182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在他们看来,公平与合理的价值追求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涵的应该是价值第一的合目的性思想;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合目的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全 《理论导报》2010,(8):16-18
"跨越"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都认同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二者都强调辩证看待、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占有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允许"有利于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实现"跨越"的前提条件上,"跨越"论提出"相互呼应",新民主主义理论则重视立足本国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有规律的世界现象,主要是从工业革命以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发展模式。后发国家确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既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共同要求,又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国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主动移植国外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是福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近年来福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跨越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要达成福建循环经济跨越发展,应该夯实三大基础,抓住一个核心、三大关键环节,优化区域布局,依托三大主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话语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的思想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重返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话语体系可以发现,他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是以唯物史观为独特视角、从历史发展规律高度展开的,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前提、行进动力、产生机理、演进特征、发展道路、最终归趋等内容。"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领域的认识提升和拓展,必然会为中国在应对全球化进程上提供独树一帜的理论指导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