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价值观取向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鹤  李德 《求实》2006,(Z3):257-258
一、引言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分析,到2005年5月止,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农民工这一备受关注的群体做了多方面的研究。有的研究城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适应性,有的研究农民工维权问题,有的研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有的研究农民工流  相似文献   

2.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松滋市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市。全市87万人口,有13万农民外出打工,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45%,其中农民工党员有1456人,占农民党员总数的12.5%。农民工每年创造的直接经济收入在10亿元以上,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6.4%。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在促进农村  相似文献   

3.
一、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据我们了解,我国约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有大约1.5亿为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在逐步解除,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1978年—1998年,每年外出务工农民不足200万人,但现在已发展到近1亿人,近两年还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工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绵阳市现有农村适龄劳动力约249万人,其中转移输出劳动力占117.6万人.近年来,绵阳市积极适应农村适龄劳动力大幅度流动这一新情况,坚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地做好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拥有172万人口的万州区,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83万人,其中区内转移9.9万人,区外转移32.93万人。农民进城务工人数已达40万以上,大多分布在建筑、加工制造和餐饮服务行业。近几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年均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为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更好地服务和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兵团党校学报》2010,(3):31-31
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8日听取国务院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人以上,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一、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在于农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4.5亿劳动力,分布于农村第一产业的有3.27亿人,占73.2%,第二产业的5906万人,占13.2%,第三产业的6058万人,占13.6%,就业结构仍很落后,离10%以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现代水平相距甚远。改革开放以来,有大约8000万人外出寻找出路,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主要是由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不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流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以从事建筑、制造和饮食服务业为主。但是,根据测算,我国目前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1.5亿人,占…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城乡迁移潮持续升温。2012年全国农民工达到2.62亿,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63亿,比2011年分别增长983万、473万。大量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就业,势必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某种不确定性因素乃至风险。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配置在性别比上已经或正在发生男性劳动力比重不断降低,女性劳动力比重不断  相似文献   

10.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6):10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人,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城镇化蕴涵的内需潜力巨大。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在显现,后者既包括城镇居民与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之间在生产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12,(7):22-23
春季是农民兄弟进城务工的高峰时节,据调查,我国农村累计已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6亿人。从2006年开始,每年平均转移590万人。最高时,超过800万人。他们是城市的新型建设者,在城市中从事脏、累、险的工作,贡献有目共睹。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了不少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政策,但在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有些行业,不少人对农民工仍然有偏见。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将一些常见多见的法律问题汇编如下,为农民兄弟提个醒,方便农民兄弟依法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2.
资中是一个有人口132万的丘陵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4万,有农村劳动力6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万人.2004年,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65元.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中,该县狠抓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庐江县是农业大县,全县劳务输出总量达2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9%。截至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为2.7万人,占外出打工人数的10%。金融危机后,庐江县就超前谋划、积极应对,把做好返乡农民工  相似文献   

14.
今后 5年,我国乡镇企业将新增 1000万个就业岗位。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增多,将拉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根据有关规划,从今年到 2005年,我国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年均增加 200万人,到 2005年将达到 1 35亿人。   据介绍,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 4 7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就达 1 6亿人。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人增加的主要途径。近 5年来,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人占农民人均纯收人的比重增加了 4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将新增岗位千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关系到农村亿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摆在我们面前要搞好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1、剩余劳动力多及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72.3%在业劳动者在农村。农村4.68亿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56.11%,富余劳动力则达1.4亿。据测算,到2000年,农业对劳动力需求将只增加1.6773亿,而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将使潜在的失业达到3.1663亿。劳动力供给量持续增长和劳动力素质过低产生的巨大就业压力日益突出,并继续加重,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究其原因,一是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只有1.2亩;加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地位,使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生产经营自主权、收益分配权和资金、劳动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突破2000万人大关,劳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双双创历史新高转移输出规模与劳务收入创历史性新纪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扎实推进。2007年,全省农民工技能  相似文献   

17.
“386199部队”:农村中的“留守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大举进入城市,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劳务大军。城门洞开,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宽阔的渠道。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3亿人(2006年11月7日《新华网》)。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70%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把父母、妻子和子女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妇女”(三八妇女节)  相似文献   

18.
费高云 《唯实》2013,(3):46-49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徙。据统计,“十一五”末全国农民工总人数已达2.42亿。加强和改进这一领域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3亿人口中,绝大部分在农村,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至少约有9400万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约占我国全社全就业人口(约7.4亿人)的13%左右,这是现代中国的一支劳动大军。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这三个行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大背景下,一场关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大讨论,已纳入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及文化研究的范畴,并列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是否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关怀,亦成为每一个有识之士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在进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使中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数总数的57.6%,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68%,在建筑业中占到近80%.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农民工占从业人数的52%以上.农民工创造了巨大的城市财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的职业身份是工人,户籍身份却仍然是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