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94年8月24日,台湾商人步福义将人民币14万元存入中国银行扬州分行广陵办事处新城北路储蓄所(以下简称储蓄所),存款形式为个人通知存款。同年9月6日,步辐义至储蓄所处,要求将个人通知存款14万元中的10万元转存一年期定期储蓄。储蓄所遂向步福义出具了号码为0123836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以下简称836存单),户名为步相义。9月ZI日,储蓄所工作人员金文彬(已于1997年元月18日,因车祸死亡)持836存单并在其背面签上“担保人金文彬”字样后,从储蓄所违规支付了10万元及利息133.25元,并加盖了“结清”的印章。1994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2.
[案情情简介]1992年10月4日,王某到中国银行某市支行存款(港币)。银行工作人员交给王某四张存单,其中,一千元面额的存单三张,五千元面额的存单一张,合计港币八千元,存期一年。一年后,王某到该支行办理转存手续,但银行工作人员发现面额为五千元,号码为0006509的存单与银行“留底帐卡”所印的金额不一致。王某持有的“存单联”面额是“港币伍汗圆整”,而银行“留底帐卡”面额是“港币壹仟圆整”。银行工作人员送探寻发生误差的原因,发现号码为0006509的存单要素不全,该存单不但缺印了“中国银行”四个字。而区缺印了中国银行行…  相似文献   

3.
案 情  1998年9月14日,原告王某在被告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分理处存入人民币10元,开设了储蓄存款账户,并设有密码。同年9月23日,原告委托其丈夫的侄子在被告处存入两笔款项计150万元。原、被告对存款数额及存折均予以确认。原告将上述款项存入被告处后,即有人以原告名义向被告申请办理了存款储蓄卡。被告提供的储蓄卡领用单表明,储蓄卡于1998年10月7日被人领取,领取人签字栏的签名为原告姓名,但身份证号码不符。原告所存入的款项被人于1998年10月8日和10月12日使用同一储蓄卡从不同储蓄所共提取150万元。1999年5月期间,原告的丈夫…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徐某原系中国银行荣成市支行一储蓄所主任。1995年被支行内部聘任为干部,但未在组织部门备案。该利用职务之便于1997年5月至同年9月,采取收储户存款不入帐的手段,先后多次挪用资金112万元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后荣成市支行决定对其停职审查,徐某在清理帐目时发现帐内尚有因长期挪用形成的75万元的亏库短款,为防事态扩大,徐某利用原职务上的影响于1997年10月6日,用本行同城票据交换单套取联行资金75万元偿还库亏。至一审宣判前,徐某归还资金49万元,尚有138万元不能归还。  相似文献   

5.
案情 1996年10月30日,A银行办事处主任王某和工作人员张某为完成单位储蓄任务,到刘某处要求其存款。刘某将10万元现金交给张某,张某为其办理了存款手续,并出具了一份号码为2633671的真实存单。存单载明:刘某存款10万元,月息1.65‰,存期为活期。存单上加盖了A银行办事处的公章,记帐栏处盖有张某的私章。张某回单位后将存单第一联收入传票和第三联存款帐卡交给出纳黄某,黄某在第一联收入传票收款栏处加盖私章后,将帐交给会计陈某,陈某在第一联收入传票收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储蓄合同纠纷案作出再审判决,认定中国银行武汉洪山支行因未尽到保护客户存款资金安全的义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支付存款人胡女士25万余元存款及利息。  相似文献   

7.
正[案情]2012年10月24日,林某因业务繁忙委托朋友李某代为存款。林某将5万元现金及信用卡交给李某,要李某代为将该5万元现金存入信用卡内,并将信用卡密码告知了李某。次日,李某依约去银行代为存款时,查询发现该卡内尚有人民币10万元存款,顿生歹意,不仅未将5万元现金存入信用卡,反而将卡内存  相似文献   

8.
颜华  郑强 《中国审判》2010,(5):98-99
被害人苏某与被告人晏某原系朋友关系。2003年5月31日,苏某借晏某的身份证到工商银行内江市中心支行民族路储蓄所,新开个人存款账户,并陆续存款10.1万元。2005年3月,被告人晏某陪同苏某到该储蓄所准备提前支取存款时,得知苏某在该账户上存有数万元巨款。  相似文献   

9.
案情被告人田某,系泰谷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告人闵某,系浙江省嘉兴市商业银行东栅支行(下称“东栅支行”)信贷科副科长。被告人田某其因泰谷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经他人介绍向上海海韵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海韵公司)总经理戴某借款。戴同意借款,但提出只能将款存入银行作资信证明用。2000年12月6日,田某与戴某签订《存款协议》。协议规定,海韵公司开具收款人为泰谷公司的500万元银行汇票,由泰谷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开户存入银行,存期三个月,以便银行为泰谷公司出具资信证明;泰谷公司不得动用该500万元存款,并应将存单及存…  相似文献   

10.
1997年8月28日16时许,中汽物资责任有限公司会计李春光和康悦到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崇文支行劲松分理处提款,当他们发现一年前存入银行的2500万存款只剩下250万元时,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们感觉事态严重,紧急向银行领导反映情况。 其实,账内余款与实际存款不符何止一家,经银行全面清查账户对账,一笔笔不实之款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1.
百密一疏     
王寿芝 《检察风云》2000,(10):46-49
1998年2月14口,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市西支行派员到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经侦支队报案:该银行的客户辽宁省抚顺石油化工销售公司上海经营部,于1997年1月27日,将100万元资金存入该行,存期为一年。存款到期准备取出时,却发现这笔资金绝大部分早就被人用合法的手段非法地划走了,账户里只留下5000元。 有这样稀奇古怪的事?用合法的手段非法划走了巨款? 长宁经侦支队当即调集警力,赶  相似文献   

12.
徐某于1989年9月26日午后,让其代理人赵某到中国银行沈阳市分行办理活期存款。经该行记帐员李某初点认定,赵某交付的存款现金为4755元,李当即填写了存折、存款凭条并加盖了个人印章,在移交给复核员马某时,李某将其中102张面额为10元的现款交给坐在其与马某之间的实习生吴某练习点钞手法,  相似文献   

13.
某银行储蓄所只有会计黄某和出纳习某两名工作人员。1984年5月,储户王某(与黄、习二人熟悉)到储蓄所存入6500元活期存款。7月1日下午下班前,王某来该所取出1000元存款,走时存折遗落在营业柜台外。第二天早上上班时黄某先到,拾得王某遗失的存折。当天上午,黄某乘出纳习某外出之机,用存折取  相似文献   

14.
章锋  秦科 《中国审判》2014,(9):88-89
24年前,龚女士的父母根据中国农业银行郧县支行的告示到该行储蓄所为女儿办理了“存期累进优化储蓄”业务,存款期限24年。如果按照当时储蓄存款合同的约定,2013年存款到期后,储户最高能够连本带息从银行领取11145.62元。  相似文献   

15.
国某之夫高某于1998年5月18日以吉林省某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的名义在农业银行某办事处办理抵押贷款100万元。次日,高某将此款借出,委托田某以冯某名义存入工商银行一储蓄所,并在存款凭条上注明国某单位地址及电话号码。5月21日,高某将以冯某名义存的100万元的存折及冯某身份证交给茹某,委托茹在某证券公司营业部为其以冯某名义设置股票资金账户(号码为27779),并办理了股票交易卡,将该存折中的99万余元以转账存款形式存入该资金账户,高还委托茹用此笔资金炒作股票。8月18日,高某又以王某名义在工商银行另…  相似文献   

16.
1996年4月16日,荆沙市利昌公司派员持一份荆沙市工商银行某储蓄所300万元的定期存单到荆沙市中国银行某办事处,申请以此存款单作抵押贷款24O万元。该办事处对存单进行审查后,即向办理此笔存款的某储蓄所发出了冻结存款通知单,该储蓄所当即在通知单上加盖了印章,并将回单返还给办事处。17日,该办事处将此存单送荆州区公证处申请办理抵押贷款公证,副主任、公证员张良志同志接过存单仔细审查,凭着自己几年来办证的经验,提出了两个疑点:一是此存款单是4月15日存的,既然有这么多钱存,为什么仅时隔两日就要贷款呢了二是此笔存款属单…  相似文献   

17.
陈某将5000元现金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入某信用社,在填写凭条时,误将5000元填成500元。信用社记帐员接过凭条及现金,亦未查验凭条填写的数目,只清点了现金,核实后便将5000元的现金数字输入了微机,打出一张面额为5000元的存单,并在存单记帐一栏加盖了个人名章,随之,将存单及5000元现款交给复核员复点,复核员复核后,也在复核一栏加盖了个人名章,将存单交给陈某。事后,储蓄所发现凭条与现金日记薄不符,事隔22日,储蓄所找到陈某,要求收回存单,以500元的面额重填存单,陈某不允,发生纠纷,诉至法院。对此纠纷如何处理,存在以下…  相似文献   

18.
析一起社会承诺赔偿纠纷案张建新段合林1996年11月5日,原告安阳市运输公司三公司下岗职工刘东梅将存款由市农业银行转到被告中国建设银行安阳分行中州支行24万余元,当月8日原告在建行文峰支行取款9万元(建行是通存通兑),把余额15010675元存入中...  相似文献   

19.
黎丽萍 《中国司法》2002,(10):41-42
案情简介原告林刚自1998年12月11日起在被告中国银行上海市淮海支行存入了一笔外汇,当其于2001年3月16日取出该存款时却发现被告少付了利息0.058美元。对此,被告的解释是中国银行存款业务对元以下角和分不计息。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已经侵害了储户的合法权益,遂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即2001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应被告的请示作出了《关于中国银行外币活期存款透支利率等问题的批复》(银复犤2001犦191号文件),在第2条中解释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1月12日发布的《…  相似文献   

20.
特定情况下无记名金融债券丢失可按公示催告程序审理付文华1989年7月15日,张某到河南省安阳市建设银行文峰支行某储蓄所购买建设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适逢债券售完,营业员建议张某将所携带的现金1.5万元存入活期帐户,待下批债券取来后再转换成债券,时间计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