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联 《中国残疾人》2007,(10):53-53
我们在研究盲人就业问题时,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盲人以"算命"作为他们的职业,有的以此摆脱了贫困,有的已经相当富裕。这表明算命业仍有相当的市场需求,当人们遇到人生疑难、情感波折、生活困境、命运抉择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时空俯瞰中国版图上,有一个秀水环绕的城市,她东邻大海,南毗钱塘江,北靠太湖,大运河流贯境内;她自古即属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她是名闻遐迩的江南水乡,枕河人家,碧水蜿蜒;她更有一泓圣湖,湖水荡漾之间停泊的红船,永远闪烁着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09,(2):64-64,F0003
1月14日,省运管局联合省文明办、省公安厅交管局、交通之声等单位对33家文明出租车车队、7家文明出租车企业进行了隆重表彰。至此,浙江全省已有475位"的哥"成为省级服务明星,969辆"的士"成为省级文明车,25家"的士"企业荣获省级文明称号。而通过各地组织的择优评选,11800位"的哥"成为星级文明司机,4500辆"的士"成为星级车,分别占到总数的13.1%和12.3%。文明之风正引领着浙江出租汽车行业成为流动的风景、文明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里,曾描绘过这样一个浪漫的片段:唐明皇晚年思念杨贵妃,道士杨通幽为他造了一座通往月宫的仙桥,寻访离世多年的爱人。“(杨通幽)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一座堪比虹彩的大桥,沟通仙与人、虚与实、生与死、欢乐与悲伤、有限与无穷。  相似文献   

5.
白刚  吕莲凤 《理论月刊》2004,1(2):61-63
旧哲学由于其形而上学性,把世界理解为抽象的精神或孤立的自然,只是在寻求世界的最高“统一性原理”,并对世界作出永恒的终极解释,因而只能是“解释世界”;而马克思哲学由于其实践性,把世界理解为现实的人的实际活动过程,不断地为人们提供变革和协调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世界观理论”,因而是在“改变世界”。只有马克思哲学,才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并使“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保持了一种“必要的张力”,从而真正实现了哲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五一”国际劳动节,六千多名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有了收获,横跨杭州湾、连接浙江嘉兴与宁波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多个世界第一、中国第一,让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自行投资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金卓青  王元 《群众》2020,(5):60-6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助残领域,“共建”意味着政府与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合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着力发展嵌入城乡社区内部的“残疾人之家”,是优化助残社会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服务水平,促进助残服务便利化、精准化、均等化、多元化供给,改变助残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的创新之举。2016年以来,省残联统一部署,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锡市残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与标准化运行,构建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打通助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8.
摩罗 《同舟共进》2008,(4):39-39
《同舟共进》2007年第10期"印度专题"刊发了一篇文章,引述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英德弗尔斯观点:到21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大国将是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英德弗尔斯的预测想来不是毫无依据,可人类社会很难按预言的轨道发展,几十年后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根本不可预料。一战之前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各种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的排行榜上,中国经常处于总量很高、人均很低的尴尬境地。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烟草行业,不仅生产总量最高,而且人均也是最高。中国人口占世界20%,却吸掉了全世界40%的卷烟。这两个世界最高是由长期以来的“六个世界第一”为基础的,那就是:  相似文献   

10.
韩博强 《今日广西》2010,(10):32-34
日前,一座还在建造中的“世界第一村级高楼”、中国排名第八的摩天大楼,将有着“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华西村推向了舆论中心。华西人为何如此?是简单炫富,还是发展的要求?作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样板”,华西人此举会否增大其与周边地区的差距,甚至让“共同富裕”走了样……  相似文献   

11.
白岩  赵玲 《求索》2011,(9):119-121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都是数。柏拉图承继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统御着宇宙的观念,抽茧理丝把数从具体中抽象出来提升为是宇宙的本质,是宇宙在数的比例结合中的同一,是理型的、本原的世界。秉承柏拉图之志的伽利略把数的比例关系视为是世界的机括、本质,为解开物理现象的数学机制提供了数学思维的范式。于是,自然世界古老的数的本质观在追求世界是函数关系的量的表达中实现了物理机制的世界本质观。  相似文献   

12.
褚艳红 《探索与争鸣》2024,(3):166-176+180
中外关于“中国”的解读存在差异。当前国际社会格局的转变与当代中国的崛起,日益凸显出西方中国学既往研究范式在解读中国时的效用困境。世界中国学倡导深入践行“批评的中国学”研究,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路径,通过“深读”的文本分析与“躬行”的经验研究与世界共议“何为中国”。世界中国学以文明比较的视野,关注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中“人”的丰富内涵,呈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理念。在此范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从西方理论的消费者逐步转变为全球范围内中国研究的主体与中国道理的讲述者,并在此过程中期冀形成本土立场与全球眼光兼具的中国知识,助益人类文明互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加快推动"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这样,十二次党代会从发展战略上为浙江省以科技创新,走品牌之路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陈燕霞 《前沿》2013,(3):73-76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徐绍华 《思想战线》2012,38(3):127-128
一、小人国问题的提出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之麓的世界蝴蝶生态园里,生活着108位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身高不到1.3米的成年男女。其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48岁。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因而被大人国的游客们戏称为小矮人王国。在这个真实版的小人国  相似文献   

16.
雪阳 《公民导刊》2008,(12):20-22
如果贫困山村的孩子们有机会读到大量有益的课外书籍,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的童年才会变得快乐而丰富,他们就会从书中获得开阔的视野,宽厚的胸襟,诚信的理念,奋斗的勇气。自尊自立的精神,从而改变命运,成为西部新农村的希望,撑起共和国未来的天空。“爱心书架”是一个纯粹民间的行动,给爱心书架捐款的全是工薪族,虽然个人的力量就如萤火虫一样渺小,但若干萤火虫聚集一起,就是夜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唐国军  刘国普 《传承》2009,(14):64-65
人是有意义的类存在物。人关于意义的创造与追问,生发出一种哲学图景,这种图景被称作"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创生始于人的超越本性。当代人意义缺失的根源在于"人的需要"的异化。类本质思想凸现了发展的"类主体"视角,呼唤"类主体"的出场,开始从"类主体"高度审视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展示给我们的改造世界的哲学新视野。实现类主体和个体的拓展和整合,是建构意义世界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问题,是随着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近代实践向现代实践的转化而提出来的一个哲学问题,也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重要哲学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开始了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但对"生活世界"这个概念的使用不仅高频率而且意义含混.为此,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现实生活世界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这也是阐发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黄文英 《今日浙江》2011,(13):30-31
7月7日20时,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今年世界500强榜单,全球经济界瞩目的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正式亮相了。浙江物产集团以200.01亿美元(平均汇率1:6.7692)的营业收入,首次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我省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7,20(4):12-14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人学的基本问题".但人与世界究竟是"比肩并列"的两个"存在",还是同一"存在"的两个方面,或者说人与世界的关系究竟是分离的,还是统一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理论人学与实践人学的分水岭和试金石.西方传统人学在回答人学"基本问题"时走的都是同一路径,即将前提预设为人与世界本来是分离的,只有在超验的思想世界中才能实现二者的统一;而马克思在回答这一"基本问题"时,则实现了革命性的颠覆,他认为传统人学的前提预设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人与世界的关系原本就是统一的,不存在感性的经验世界和超感性的本体世界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