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王华 《学理论》2009,(18):20-2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文章分析了"中国梦"的幸福思想:满足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追求幸福梦想的内在动力;主动创造是实现幸福梦想的前提;物质幸福梦与精神幸福梦的统一;个人幸福梦与民族幸福梦的统一;人的幸福梦与生态幸福梦的统一;国家幸福梦与世界幸福梦的统一。其幸福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对现阶段建设"幸福中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真谛     
毛志成的“幸福的真谛”一文对幸福的真谛有很多的感悟,提出不少富有哲理的观点,如:生活质量与幸福质量不是同一回事;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是一种自我感觉;丑恶的人绝难品尝到真正的幸福;彻底与“苦”绝缘的人,也绝不会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劳动幸福理论是李大钊最有创见的核心思想之一。在他看来,劳动是解除痛苦的良药和获取快乐的良方;劳动是光荣的,促进经济上的幸福;劳动是公平的,促进道德上的幸福;劳动促使男女平等,促进婚姻家庭中的幸福;劳动创造历史,促进人类整体的共同幸福。因此,他大力主张要构建劳动公平的幸福社会,倡导积极健康的劳动幸福生活。他认为,从劳动的决定作用来看,人民幸福与历史推动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因此,应该注重幸福劳动对经济制度性质的影响,并且将劳动幸福与婚姻家庭关系密切联系起来。李大钊的劳动幸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幸福理论是李大钊最有创见的核心思想之一。在他看来,劳动是解除痛苦的良药和获取快乐的良方;劳动是光荣的,促进经济上的幸福;劳动是公平的,促进道德上的幸福;劳动促使男女平等,促进婚姻家庭中的幸福;劳动创造历史,促进人类整体的共同幸福。因此,他大力主张要构建劳动公平的幸福社会,倡导积极健康的劳动幸福生活。他认为,从劳动的决定作用来看,人民幸福与历史推动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因此,应该注重幸福劳动对经济制度性质的影响,并且将劳动幸福与婚姻家庭关系密切联系起来。李大钊的劳动幸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既是一种个体感受,也是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包含个体潜藏着的尚未显露的素质部分,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学习、锻炼得到开发,在未来得以显现并发挥作用。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幸福能力对于幸福感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幸福的能力是幸福能力培养之原点,只有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认识什么是幸福,才能发现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是幸福能力培养之核心,只有保持身心健康、保持积极状态、保持中庸之心,才能获得幸福;拓展幸福的能力是幸福能力培养之升华,只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世界,才能拓展幸福。  相似文献   

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幸福观是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理论逻辑维度,习近平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赓续与发展,是对历代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坚持与深化,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吸纳与超越;时代逻辑维度,习近平幸福观把准了幸福的时代脉搏,解答了幸福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幸福的时代方向;价值逻辑维度,习近平幸福观以个体幸福为第一要旨,以人民幸福为核心要义,以人类幸福为愿景旨归。  相似文献   

9.
赵青法 《学理论》2013,(12):45-46
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如何对待幸福?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人们聚焦的热点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虽然产生于古希腊,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优秀道德资源的文明古国,仍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优秀道德文化理论资源。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涵及其实现幸福的中道原则,对比了我国当今社会人们对幸福不同层面的理解。提出应该借鉴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优点,结合我国现状,塑造中国和谐社会下的幸福观,即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的幸福观;个人、家庭、社会幸福统一的幸福观;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同处在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尚待确立,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之下。对他们的人生哲学进行考察,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人生观的树立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者人生哲学的相同之处在于:认为人生的处境有其必然性;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处境;要采用中道的生活方式;推崇沉思的生活;德性可以改造;德性可以带来幸福,强调精神幸福。不同之处在于:亚里士多德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其四因说、潜能与现实说等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他人生处境观虽然包含有宿命论的观点,但更强调人具有自由意志;他怀着积极的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境遇,富有理性主义色彩;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而思辨是幸福中最本质的东西,他推崇思辨的生活方式;幸福的获得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需要外在的条件和运气。而孔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他的人生处境观包含有循环论的观点和天命论的因素;他所主张的积极入世人生态度,更具有进取性和现实主义色彩;在人生方式中,他推崇中庸之道,重视用感悟来体验中庸的精神;他的仁学思想构成了他的德性论的核心,并贯穿于他的理想观和幸福观,他强调以仁来德化人,把仁作为理想的人格品质,把恢复周礼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认为德性就是仁。幸福是依附于仁之上的,达到仁的境界,人就能享受安贫乐道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学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的处境不同、境界不同,他们对幸福的看法也不同。那些衣食无忧同时又不妨碍他人利益的人是幸福的;而那些不仅自己和家庭幸福而且又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人则是更幸福的。我们来看世纪老人、我们的导师雷先生。  相似文献   

13.
赵红艳 《学理论》2013,(28):34-35
建设幸福城市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就是要扎扎实实创造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幸福。在全社会培育科学健康的"幸福文化"是建设幸福城市,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必由之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建设幸福城市,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陆广忠 《学理论》2011,(31):55-56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幸福观当中的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幸福的终极目标、实现幸福的条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形成了许多深刻而有价值的理论。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幸福理念对批判当今各种片面化和庸俗化的幸福观,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幸福理论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应对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人的发展和幸福问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留给后人的思想遗产,比较突出者有两项:一是民族平等、国家统一思想;二是关注民生幸福、实现国家富强的理念。其"爱国统一"思想对于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其关注民生幸福、实现国家富强的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如果人们注意把握满足需要的尺度,理性调控欲望,懂得知足,就一定会有幸福感.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作为特殊职业、特殊岗位、特殊群体,他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7.
拓宏伟  惠晓峰 《学理论》2012,(16):34-36
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铭刻在理想旗帜上的奋斗目标。为着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不懈努力、无私付出和巨大牺牲,同时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我们看到,我们党形成的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赋予了人民幸福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正昂首行进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相似文献   

18.
责任伦理概念的设计始于马克斯·韦伯,它将责任伦理定义为一切有伦理取向的行为之一,即必须顾及自己行动的可能后果。幸福是所有人类一切情感和行为的终极目标。幸福的人生是有道德的人生,责任伦理的要求和指证是达成幸福、体验幸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哲学基础,不仅从认识维度强调结果和过程辩证统一,为我们如何准确理解幸福、走向幸福指明了方向;还从实践维度揭示了劳动是创造幸福的秘密,讲清楚了劳动对于幸福的历史意义和伦理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最新表达,奋斗幸福观树立了新时代幸福的标准,倡导尊崇劳动的社会价值观,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几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更加幸福"?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更有尊严"?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