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卡特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中美建交谈判的过程中,卡特总统就向邓小平发出了正式访问美国的邀请。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正式访美。1月28日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孟红 《世纪桥》2009,(8):38-42
1979年伊始,中国与美国结束了近30年的敌对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中美双方互设大使馆、互换大使的日子里,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在世界上很受人瞩目。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柴泽民,一位非常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也称《上海公报》。《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创了中外联合公报的先例,成为当时轰动国际的政治新闻。为达成这一堪称中国外交史上独一无二的公报个案,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多名政要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最终,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谈判艺术,赢得以基辛格为首的美方谈判代表接受中方拟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1月20日-30团访问了德国、瑞士和奥地利,推动了中国同三国关系的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于1月22日至24日,访问法国。李鹏、江泽民同志1月19日和20日,分别会见来访的美国财政部长劳埃德·本特森,希望中美两国增加接触和往来,相互  相似文献   

5.
中美“八一七”公报的产生宫力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所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八一七公报),是继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之后,中美两国之间达成的又一项重要协议,它的产生经过了...  相似文献   

6.
孟红 《党史博采》2024,(1):29-33
<正>身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心系国家富强、人民福祉,他的春节大都在殚精竭虑考察调研、思考决策改革开放事业中度过。为重要外交,在飞往美国的航行途中过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应美国政府之邀,邓小平于1979年1月正式访问美国。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行动。  相似文献   

7.
钱江 《党史博览》2002,(11):4-11
1978年10月29日下午,邓小平结束了为期8天的对日访问回国。这时,国内有两件大事正在等待他的归来:一是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紧接着要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中美建交谈判已进入关键时刻。邓小平回到北京,及时阅读了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从华盛顿发回的报告。 10月3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华盛顿会见柴泽民,强调卡持总统希望加速正常化谈判进程。他说,现在正常化“是一个特殊的时  相似文献   

8.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中美大使级会谈始于1955年8月1日,到1970年结束,15年间,谈判136次,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周恩来始终站在最前沿.1955年4月18日,具有重大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在印尼召开.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有气魄,有远见,又十分诚恳的讲话,震动了整个世界.尤其是他为了改善中美关系,争取一个对我国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而发表的一个历史性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人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网站     
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加拿大等四国取得重大成果2003年12月7日至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正式访问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埃塞俄比亚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访问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四国的政治关系温家宝总理此次访美是去年中美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表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意愿,李宗仁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建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周恩来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方式在内。但是和平解放只有在美国放弃侵略和干涉,从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之后才有可能。为了和平解放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不仅不拒绝,而毋宁是提议同国民党集团进行谈判;但这种谈判是中央政府同国内的一个军事集团,顶多是一个地方当局之间的谈判。因此,和平解放同中美之间的谈判是两回…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谈判交涉,在1946年11月4日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试图对《中美商约》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作一客观评述。一、《中美商约》的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之间政治和军事上的全面合作,为美国贯彻推行其传统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提供了有利之机。从1942年起,美国驻华使馆就开始注意中国战时经济政策和战后经济计划的发展。美国大使高斯等人担心中国正在走向国有化和政府垄断的经济发展道路。1943年初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废除,使美国在华工商利益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也成为一个未知数。因而,中美废除治外法权条约中所提出的战后订立一项广泛的商约,遂成为中美两国、特别是美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美建交是1978年7—12月间中美双方近半年会谈的结果。在建交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邓小平与伍德科克在12月13—15日间的多次会谈,美方同意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增加一条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双方还就《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废除问题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邓小平果断决策暂时搁置中美双方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的争议,排除了公报如期发表的最后障碍,促使中美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谈判是从70年代初开始的。其实早在建国前夕,中美双方就曾有过建交谈判。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开始转变对华政策,一方面逐步拉开与国民党政府的距离,一方面伸出试探的触角谋求与中共建立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迈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次年1月29日至2月4日,邓小平接受美国总统詹姆斯·卡特的邀请成功访问美国,中美关系揭开新篇章。鲜为人知的是,邓小平在访美前,接受了美国记者的联合采访,让西方人认识到:邓小平"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领导人"!一1979年1月5日上午,在外交部部长黄华、外交部顾问浦寿昌陪同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会见在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主席4天的美国之行早已结束,但对于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作为继1978年邓小平和1997年江泽民之后的第三次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美国之行,作为新世纪中国领导人对美国最高级别的访问,其包含的深刻内容和持久影响无疑需要进行全面的解读与总结。首先,在经贸关系方面,胡锦涛极大地展示了中国缓解中美经贸和知识产权纠纷的诚意。近年来,持续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既构成了双方关系的重要战略基础,又是导致双方关系不断出现摩擦的结构性矛盾之一。就在胡锦涛访美前不到一个月的2006年3月29日,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  相似文献   

17.
应江泽民主席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6月25日至7月3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近10年来美国总统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是对江泽民主席去年秋天成功访美的回访。此次,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重视。 中美合作有利世界 国际舆论普遍对中美首脑会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首脑会晤”,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这不仅有助于两国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有助于促进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载文说,美中关系注定要在进入21世纪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主  相似文献   

18.
四、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影响 1969年10月,尼克松在联大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驱逐台湾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公布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它标志着一个时  相似文献   

19.
震惊世界的中法建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公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外国政府就建交问题发表的一项内容最为简洁、措辞最为独特的公报。然而,这个一共只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却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西方舆论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相似文献   

20.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创性地破解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新途径。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提出构建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4年深秋季节,中美领导人先后在瀛台与人民大会堂举行两次会谈,重申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2015年9月,习近平应奥巴马的邀请访问美国,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出进一步努力。一、寻求在中美两国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模式习近平在2014年11月中央召开外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