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宏 《外交评论》2007,108(2):98-104
谢林对博弈论与战略互动的分析以国际政治的“非零和游戏”特征为基本假定,他超越了理性主义的研究范畴,关注非理性因素在战略互动中的作用,并试图对非理性行为加以分析。战略行动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对自己将如何行动的期望从而影响他人的选择,并最终形成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特殊性研究面临国际视野与国内视阈的选择问题。国际视野的特殊性阐释,必须强调立体、多视角、动态的复杂思维品质,凸显方法论特征,从生境、动机、目标任务设定、过程设计、行为主体及其状态等五个不同维度进行辨析。特殊性问题的提出以及明晰化,要求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基本的实践价值取向,即:宏观层面坚持以本土化为起点和最终归属,微观层面坚持以校本化作为大学内部制度变革的源动力和主要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欧盟具有多层面、多中心的制度体系,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富于启示的制度建设样板。在欧洲制度研究中,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研究路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将制度界定为一种正式的规则,以偏向于经济理性主义的方法分析欧盟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解释优势进一步丰富了欧洲一体化理论,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来评估国际制度的效力,必然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在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效力时,建构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建构效力,现实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衡效力,制度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度效力。当前大部分研究都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工具来评估论坛的建构效力,对论坛的制衡效力和制度效力的认识不够充分。本文从理性主义视角出发,根据现实主义标准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衡效力,根据制度主义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度效力。  相似文献   

5.
曲博 《外交评论》2006,32(5):103-10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冷战的和平终结,经济要素和国内政治过程因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十几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集中于对全球经济和国内政治的关注。在统一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政治和经济两种力量的学术努力下,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增进了我们对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的理解并推动了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和评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这种进展、主要研究问题及其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之崛起需要何种海洋秩序?不仅困扰着国人、也困扰着我们的邻邦和国际社会。强调海洋自由以供包容性使用与锁闭海洋以供排他性使用之间的动态紧张关系,反映出国际海洋秩序一直处于不停的互动、不断出现需求与回应需求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根据其自身的政治理念、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海洋利用提出不同的主张与制度构想。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地理相对不利国以及新兴的海洋利用大国,在海洋秩序建构过程中需要合理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对习惯规范性来源的阐释构成习惯作为解决纠纷的公共尺度的正当性说明。从法哲学切入,主体性视角下的习惯由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构成,且表征为主体内心确信的主观要素是最根本的要素。但是,个体独立的心理状态并不能形成规范性的预期网络,以致人们对规则的认识会缺乏同一性。相比之下,主体间性视角更为可取。由相互承诺、正确性和共同性构成的主体间的规范性实践在商谈机制的作用下能避免主体性视角的难题,揭示习惯的生成机制和规范内涵。吉尔伯特的共同承诺理论对习惯的规范性具有阐释力,习惯的规范性源于参与者对共同承诺的创造者的亏欠。  相似文献   

8.
领导行为确实会以下属信任为中介对政府绩效产生影响。其中,变革型领导行为通过下属信任对政府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大于交易型领导行为通过下属信任对政府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不同的领导行为对政府绩效所产生的间接效应的方向与该行为对政府绩效所产生的直接效应的方向一致。而性别、职级、学历等个体特征差异对研究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关注下属的媒介属性是深入全面了解领导行为对政府绩效的影响过程及作用机理的有效切入点。可以从公务员个体、组织文化、相关制度等方面入手发挥下属信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人类认识社会秩序、规则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建构论和进化论的理性主义对人们认识社会秩序、规则有重大的差异,因此,厘清理性主义的发展过程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法治之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研究:从职能界定到行为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相一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政学界的地方政府研究的主题经历了从“机构改革”到“职能转变”的演变。但目前学术界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规范性的职能界定和功能分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外部制度约束条件、内在动力机制及其变迁,以及地方政府在职能履行和角色转变过程中的行为选择逻辑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需要从规范性的职能界定转向政府行为过程的实证研究,实现地方政府研究方式从宏观到中观、从孤立到整合、从现象到逻辑、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从"安定有序"的维度探究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但其中的核心之处在于他对作为和谐社会要素之一的"安定有序"的强调和重视.从国内视角看,邓小平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逻辑前提的国内和谐稳定观;从国际视角看,邓小平形成了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为逻辑前提的国际和谐稳定观.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制度”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制度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某一领域内 ,为了约束国家和其他国际社会的主体而设置的机构、设施、规则的系统体系。这个系统体系必须具备制度的一般特征 ,即包含两大要素 :一是规定国际社会的相关领域内各行为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和运作模式的规范系统 ;二是为了执行、推动、监督和核查各种规则和模式而设立的组织系统。因此 ,国际制度的概念范畴包括国际机制和国际组织。国际法是国际机制中的强行规范 ,也从属于国际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最早缘于哈耶克传统.本文对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分别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经济学中的这两种主义进行了对比.本文认为,基于经济学中这两种主义的比较和分析对于中国经济实践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运作与执行,关乎制度的实际效果。警察执法制度的设定应当满足社会安全对警察和警察组织的要求、满足警察组织对其警察个体的要求、警察个体正当权益保障的要求,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当代生命美学的内在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美学以人的感性、生命、个体重构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们以个体方式介入现实和历史.因此,生命美学关注传统美学所忽视的非理性因素,强调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超越.同时,生命美学主张从生存论阐释美学,承认存在先干本质,承认审美活动是最具本源性的,强调对主客体关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朱杰进 《外交评论》2007,43(2):92-97
国际制度缘何重要?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都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制度背后有一只“权力之手”在起作用,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权力的服务作用上;自由主义从理性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有力地论证了国际制度重要性的问题。罗伯特·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取得了里程碑性的成就,后经过莉沙·马丁等学者的补充完善,进一步发展成为以四种基本博弈模型为分析框架,以理性主义为基底的功能主义国际制度需求理论,初步回答了国际制度重要性的问题。“国际制度理性设计”、“制度治理”等开始成为这一领域新的研究纲领。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制度必须有规范基础,国际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行为体利益实现的功能上,还体现在对行为体身份和利益的建构上。通过对三大流派关于国际制度重要性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三大流派在“理论范式”的层面上会继续争鸣,在“具体研究纲领”的层面上会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坚实的法制基础。但是,其形成过程中的偏重建构理性主义的思路不再适合未来我国法治体系的形成,法治体系的形成需要偏重进化理性主义思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有关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前后叙述的内在逻辑是未来法治体系形成的分析框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尤为突出.社会管理的概念内涵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各国的社会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方式,积累起不同的制度经验.转型期的中国存在许多社会问题是我们关注社会管理的迫切现实原因,应该从实证研究和制度设计两方面来努力做好社会管理,以顺利度过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进入转型期和政治过程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在整体上进行政策回应。这一类政策问题往往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和高的政策复杂性程度,使得中央政府开始利用"顶层设计-地方细则"的模式回应"渐进改革"所无法消解的政策困境。在社会建构和政策设计理论视角下,本文建构了"政策建构政治"模型,以网约车政策过程为例,对"顶层设计-地方细则"的过程进行了分析。"顶层设计-地方细则"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央政府在利益-意义的丛林中,通过调整目标人群的话语框架,在"锚定"和"区隔"的逻辑之下,建构了网约车这一目标人群,从而在利益和话语上调和了多重冲突,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实现了整体性回应。第二阶段,"顶层设计"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前馈效应",包括话语效应和权力-资源效应,这重构了政策子系统的运作逻辑,建构了多样化的次级政策子系统。第三阶段,"地方细则"的设计内嵌于次级子系统,其围绕地方政府所建构,既受"顶层设计"的约束,也嵌入在地方政策历史以及地方治理情境之中。地方政府可以沿着地方政府所选择的话语框架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进行差异化政策设计。最终,顶层设计和地方细则构成了网约车政策领域之内的整体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出现,传统观点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赢得海洋权益斗争的重要成果。但从该制度的塑造过程,以及之后各个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安排的最终获益者并非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力主该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塑造过程来看,作为海洋大国的美国,利用这次会议不但消减了因其“杜鲁门公告”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赚取了军舰在领海的无害通过以及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这两大至关重要的利益;从之后的国家实践来看,占有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的是海洋大国,同时能从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获取资源最多的也是海洋大国,并且专属经济区的军事利用还服务于海洋霸权国在全球的霸权利益。专属经济区制度被塑造的过程和被利用的结果揭示了海洋霸权国家的“两面性”,揭露海洋霸权国打着专属经济区规则的幌子达到其霸权海洋的不正义行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