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李爱华教授在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的《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一文中认为,国家利益问题的分析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和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点的共同利益的代表者,是以统治阶级利益为核心的全民利益的表现形式,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多种利益的聚合体,是以地域民族性为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性的利益形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并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研究重新成为热点,国家利益观是一个新的视角。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在研究现状上是欠缺的,至今没有专著;在内涵上是宽泛的,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在研究方法上是多样的,有唯物史观、历史分析法、演绎归纳法、系统论、影响论和心理分析法;在意义上是多重的,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历史的研究,对中国战略的定位和调整都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国家利益观是涵盖政治利益观、安全利益观、经济利益观、文化利益观等在内的随其革命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全体。在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内在张力作用下,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核心从追求民主共和理想转向建立统一的现代民族主权国家。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演变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家利益是一国能够满足其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主权国家制定其对外政策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对中国外交工作进行谋划布局,对外工作日益凸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范和中国胸怀。习近平国家利益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的国家利益观中,首先强烈凸显了国家主权安全这一国家核心利益;其次,当前中国外交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最后,实现中国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强调中国责任担当,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国家利益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利益实践起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分别从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基本内涵、毛泽东处理新中国若干重要事件中的国家利益观考量、毛泽东在有关战略策略政策等层面上的国家利益观评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研究显得比较分散、浅显和单一,因此,今后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地探讨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形成条件,除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外,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与影响,时代思潮的激荡与滥觞,决策体制的演化与影响,斯大林的个人经历和地位。斯大林的国家利益现是综合因素“合力”影响的结果,与“斯大林模式”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社会基础。因而同样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利益观是对毛泽东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探索并研究邓小平利益观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三方面启示:发展生产力依然是前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关键;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是核心。全面深化改革从实质上看是通过变革目前不合理的利益关系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持续地全面深化改革就必然冲击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邓小平有着共同的人民利益观,体现在:人民利益的至高性;全心全意为人民谋求利益;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最大民主权利。江泽民在新时期发展和丰富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下,坚持最大数人的利益最为重要;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实现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凭空产生,一定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及其实践意蕴,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例外。考察毛泽东国家利益观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其理论渊源及实践意蕴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滋润,又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直接启迪,更有中国近现代社会革命实践的洗礼与熏陶。研究和探讨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实践意蕴,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认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与科学真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观念以及对国家利益的研究古已有之,其重要性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国际关系学科成立之初,理想主义学派秉持国际利益和谐论.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国际危机的发生使传统现实主义学派对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拆穿了其理论逻辑的虚假性,并进而突出了权力概念之于国家利益的至关重要性.不过在具体观点相区别的同时,两派在方法论上又具有某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的教训。其历史地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功经验是综合协调、稳步发展,教训鉴戒是执其一端、不及其余,未来启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13.
建国后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与建国前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呈现出与建国前完全不同的特点,如能够从全国的范围内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上思考问题,能够将国家利益的主张和观点变为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实践,为争取与维护国家利益而提出的思想和付诸的实践能够得到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支持等。研究和探讨这些基本特点,对于发展和保护我国现实的国家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理论渊源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领导我们党制定了改革开放战略 ,使中国与世界形成互动关系 ;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使中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使中国的经济大踏步迈向世界 ;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国家利益 ,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战略策略原则 ,使全球化沿着形成国际新秩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叶 《工会论坛》2009,15(5):147-148
邓小平对建立、建设和巩固新型国家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丰富而系统的政权建设思想,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制度建设、执政党建设和接班人的培养等。邓小平的国家政权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毫无疑问,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既是启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文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雏型。1992年"南方谈话",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针,更是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姜平 《理论前沿》2006,(15):16-17
国家战略包括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两部分,主要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方略问题。邓小平国家战略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传统,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9.
略论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 ,并将其归纳为国际和平、国内稳定、经济发展、独立自主等四个相互关联的逻辑层次 ,剖析了该思想对现实政治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对21世纪,面对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如何全面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本文以邓小平“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命题为基本论点,以“国家安全方程式”为基本框架,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