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价长疯了,买不起房的急疯了”,可是也有这样一些人,有意、无意拥有了更多的房子,他们又用多出的房子去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人,从广泛的意义上,被称为“房东”。有人说,就是这些越来越多的“房东”和更多的想做“房东”的人,拉高了房价;也有人说,他们的存在改善了房地产行业结构,市场本来就该如此。本刊记者走进这个圈子,去探究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房东”生活。  相似文献   

2.
“房价长疯了,买不起房的急疯了”,可是也有这样一些人,有意、无意拥有了更多的房子,他们又用多出的房子去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人,从广泛的意义上,被称为“房东”。有人说,就是这些越来越多的“房东”和更多的想做“房东”的人,拉高了房价;也有人说,他们的存在改善了房地产行业结构,市场本来就该如此。本刊记者走进这个圈子,去探究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房东”生活。  相似文献   

3.
“房价长疯了,买不起房的急疯了”,可是也有这样一些人,有意、无意拥有了更多的房子,他们又用多出的房子去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人,从广泛的意义上,被称为“房东”。有人说,就是这些越来越多的“房东”和更多的想做“房东”的人,拉高了房价;也有人说,他们的存在改善了房地产行业结构,市场本来就该如此。本刊记者走进这个圈子,去探究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房东”生活。  相似文献   

4.
准房东日记     
“房价长疯了,买不起房的急疯了”,可是也有这样一些人,有意、无意拥有了更多的房子,他们又用多出的房子去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人,从广泛的意义上,被称为“房东”。有人说,就是这些越来越多的“房东”和更多的想做“房东”的人,拉高了房价;也有人说,他们的存在改善了房地产行业结构,市场本来就该如此。本刊记者走进这个圈子,去探究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房东”生活。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成都房价突然莫名飞涨.很多人咨询我:“签了合同后,房价上涨,房东要毁约怎么办?”甚至有人还把我拉入一个叫“成都二手房维权”的群里,500名群友几乎都是近期遭遇卖家“毁约”的购房者,拿不到房子又错过再次购房的机会. 什么是合同呢?其实,合同就是法律,就是你与他人达成的一个契约,从而构建彼此的行为规范,并且强有力地保证大家都按照这个行为规范行动,不允许破坏这个行为规范.你得像遵守法律一样去遵守合同.  相似文献   

6.
童舟 《政府法制》2008,(13):43-43
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很穷。一次房东与他签订租契时,房东写道: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15000卢布。克雷洛夫看后,不动声色,提笔在15000后又加上两个“0”。房东惊喜地喊道:“150万卢布?”克雷洛夫耸耸肩,说:“反正我也赔不起。”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上海的房价一再被认为“触顶”将至,却一再狂飙,一路领涨,跃居全国第一。房价虽然高得让人看不懂,让普通百姓望“房”兴叹,但对于早前已经跟进买进房子的人来说,现在的房价却让他们笑不动。因为,仅两年功夫,市中心许多楼市的价格都几乎翻了一番。与上海长宁区“金色贝  相似文献   

8.
与宝钢人交谈,“效能”、“效率”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他们也说车子、房子,言谈中透着自信与幸福。这让我们感觉到,企业与他们———宝钢的每一个员工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的目标就是他们的个人目标,他们在为自己的事业打拼。这些,与宝钢正在开展的效能建设有关系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征尘未洗,连续7天走访了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所属的7家正在开展效能建设的试点单位。观念引导思路,思路引导言行,言行决定结果。因此有人说,注入新的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效能优先———全员达成共识什么是企业效能建设?为什么要在企业开展效能建…  相似文献   

9.
李磊 《政府法制》2007,(11):55-56
在这个房价飙升、多数人买不起房子的时代,“买房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就连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官员也开始矫情地说买房难了。年初一则《天河副区长:我也买不起房》的新闻称:“在广州市‘两会’期间,天河区副区长丁建华坦言自己也买  相似文献   

10.
佳木  江南 《法庭内外》2008,(9):33-35
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等于零,其实恋爱中的男人未必就不犯糊涂。无锡市就有这样一对恋人他们把在恋爱中购买的房子作为两人的共同财产,并郑重立下双方各占50%份额的字据。他们哪里想得到,结婚了还可以离婚,何况只是恋爱中的男女,他们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结婚。果然,后来二人分道扬镳了。于是,这套搞不清谁到底出了多少钱的房子成了他们分手后的“牵挂”,他们为房产起了纷争、闹上法庭。  相似文献   

11.
王峻 《法制与经济》2008,(11):32-34
在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初入都城长安时曾领受过一句教诲,“长安居,大不易”,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如今京城疯了一样上涨的房价,令多少人不得不为之摧眉折腰,愁肠百结。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来平抑房价,以图让“居者有其屋”。  相似文献   

12.
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虽早已为群众所诟病,甚至怨声载道,但仍时有所闻。近来又从报端读到两则此类报道:西北某市一个区采取贷款、强行向企业摊派的方式,耗资7000多万元,建起了“天安门”等建筑。群众说建这些东西毫无实际意义,还不如把钱用来解决企业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主事者这样解释:“好多老百姓一辈子去不了天安门,让他们在当地看看天安门、天坛有什么不好?”可眼下这堆建筑是门庭冷落,很少有人来观光。北方某区一个旗在130亩的耕地上,建起了40栋别墅,名曰“小康示范村”,每套房价11万元。而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仅3…  相似文献   

13.
律师答疑     
我刚买了一套房,由于价格合适,出现了几个人抢一套房子的局面。虽然开发商已经答应把房子卖给我,也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但我担心如果有人出较高价钱开发商可能会把房子再卖给其他人。请问我应该怎么避免开发商“一房多卖”呢?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开发商不是傻瓜,如果房价会下降,那就不盖了,为什么要盖这么多卖不出去的房子?如果真是小户型达到一定比例,市场不好了,发展商就不会去投资了。——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说。“你们中国人不就是乞丐吗,怎么不捡?”——惹起众怒的老外用生硬的中国话回应着。7月30日下午4点半左右,一外籍男子在北京金台路撒出大量硬币,让路人捡并伺机拍摄。此事激起民愤。最终,老外在众人面前捡起自己撒在地上的硬币,仓皇离开。“不瞒你说,我把这些塑料药水瓶和输液器都运到建邺区一家加工厂,再把它加工成塑料盆、碗和筷子等生活用品,然后再送到超市卖掉。”…  相似文献   

15.
说法     
《政府法制》2013,(12):63-63
房子问题是导致我国两极分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10年前买的房子,当时的房价1平方米2000元,现在房价变为1平方米4万元。前面买房子的人和后面买房子的人,财富差距非常大,前者财富越来越多,后者被剥夺,因而导致两极分化。——针对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问题,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相似文献   

16.
“姿态”论     
“姿态”是中性词,无须去褒去贬。一般地说,仅仅指一个人的姿势、情态。但有些时候,特别是眼下,刻意练姿态的人多了起来。当然,有人也可以说这是“工作需要”,是“文明化”、“规范化”以及什么什么“化”的需要。这话也许有一点道理,连“姿态”都不正规,不正经,或是俗里俗气、  相似文献   

17.
房子,这个原本为人安身立命之所的物件,却成了某些人输掉身家性命的劳什子。谁是隐藏在“房叔”、“房妹”、“房姐”、“房媳”背后的灰色影子?又是谁让这些“房氏家族”成员浮出水面?“房事件”又隐藏着哪些悬疑?到底是谁推高了如今的房价?人们期待悬疑解开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18.
尹聪 《公民与法治》2013,(10):10-10
房地产市场勃兴十年间,各色人物、机构纷纷发声预测房价,部分人信“专家”预测损失惨重。由于相信“楼市专家”的预测,黄涛卖掉了深圳的房子。三年后,他浮亏了约六七十万元。他关注几个“楼市专家”看空房价的表态,2009年底,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控告申诉检察工作难做,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面孔,让人心烦;面临稀奇古怪的琐事,使人费神。”也有人说“控申工作简单,来信来访,属本院管辖的,交各有关部门办理;不属本院管的,履行告知义务,请他们去该去的地方,不就是‘收收发发’、当当‘二传手’吗”。笔者认为:做好控申工作其实并不容易,但也不是“难似上青天”,就看你如何把握难与易。把握得好,难变易;把握不准确,易也会变难。而把握的“火候”,就是“重在理解”。所谓理解———懂得对方所思所求。相互理解,能显真情化坚冰,洒雨露沐心灵。笔者根据个人的控申…  相似文献   

20.
上一期,徐胖子说了房价是一个主观价值判断的东东,根据人们的需求而来.有读者会问,怎么解释房价与钢筋水泥、土地的这些关系?本期,咱们来剖析影响房价变动的原因. 打个比方,一位开发商跑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去建造超豪华的住宅,尽管土地费用很便宜,但钢筋水泥的费用可不低,包括运费在内支付了5亿元.核算下来,该住宅的成本价为每平方米7000元.请问,这样的房子你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