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锋  刘珊红  祝瑞  尹丛丛 《工会论坛》2007,13(3):101-102
掌握最新技术、拥有实际开发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的软件蓝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如何对其进行培养,采用何种模式培养是该专业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软件蓝领人才培养特色、办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以高职高专为特色,确定“软件蓝领”人才的办学目标;以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凸现软件蓝领人才培养特色;以产学结合为契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特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法律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理性分析 ,认为法律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其人才规格相适应的知识点、职业技能、辅助能力。而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 ,法律高职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法律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各界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分类别的特点,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教育部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之中的实施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创新的任务出发,深入分析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背景、法律人才的基本类型,进而试图探索出一套能够满足不同目标需求、职业取向的创新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次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法律服务人才的适应性问题,现行的法律人才结构远不能满足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缺陷源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缺陷。为此,应该对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以培养适应性的、实战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法学教育的目标就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要求的职业法律人才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角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法律教育的主要方向。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考试论英雄"的评估模式,已无法跟上法学专业化的转变进程,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形成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21世纪法律全球化、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西部法学教育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在教育观念、培养内容、课题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面对经济全球化、法学教育国家化、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西部法学必须优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培养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界和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本校办学经验,对高职物流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按照专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文章以政治法律专业为例,探索了适合政治法律专业特点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提出"自主式""、引导式""、自理式""、开放式""、输出式"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五种基本能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蓝领技工缺口问题近年来不断加剧,并普遍困扰着我国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复苏,“技工荒”又伴随“普工荒”出现新特点。其形成有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原因。解决这个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是纠偏社会成才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理念下,加强对新市民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对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学生既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鉴于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训练、教师素质、考核方式和社团文化等方面着手,改革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等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11.
“法律职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有利于向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迈进。构想1.建立统一的国家法律职业人才资格考试和统一的法律职业实务制度。2.规范法律职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3.建立法律职业人才之间职业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12.
建立“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是公安部党委着眼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构建公安“大教育”、“大培训”法规体系的指导思想、建构原则以及本质属性、体系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构建我国公安“大教育”、“大培训”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层出不穷,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管理专业也应运而生.通过总结我国近10年来城市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可知,法律知识是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当前,各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法律素质的培养还较薄弱,这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十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成果喜人,但也存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也即规定了卓越法律人才的应有素质。就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而言,需要学生、教师共同努力,也需要完善体制机制,还应当处理好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与本科课程设置的关系,与法学/法律硕士等的关系,与法科学生职业选择和规划的关系等,并避免几个误区。培养模式和内容卓有成效,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卓越警务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法学为根本,以警务为特色,以"分类"培养为目标指引。分类培养其执行路径是通过职业规划设计、警务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结合地域特点服务社会等来实现培养目标,最终实现警察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按照法律职业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高等政法院校也开展了一些法律实训教学,但是,其法律实训教学一般仅是某门法律理论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很多高校并未独立设置有法律实训课程.为此,高等政法院校应深入开展法律实训课程的创建和实践活动,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法律语言风格的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代代相习,逐步形成了法律语言自身的格调。在演变过程中,遣词造句越来越准确、简明、平实,法律语言文本越来越程式化、多样化,法律语言风格必须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为法律语言风格演变不仅受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更主要受法律文化语境的制约,文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法律语言风格演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法律语言背后的法文化状态及其对法律语言风格的影响,对当前法律语言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尽管正义问题 ,已经得到了哲学 (伦理学 )、社会学、法理学、诉讼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大量论述 ,但是 ,这些论述无法成为法律职业者在其执业领域的具体行为规则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职业者的正义与普通公民的正义必定存在着差异 ,而正义一词语义不确定的情况导致对法律职业者的评价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对此学界关注的不多。提出法律职业之正义的执业标准和具体伦理要求 ,对于弥补职业道德规范之不足、帮助法律职业者进行自我监督、评价和调整以及深入进行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按照法律职业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高等政法院校也开展了一些法律实训教学,但是,其法律实训教学一般仅是某门法律理论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很多高校并未独立设置有法律实训课程.为此,高等政法院校应深入开展法律实训课程的创建和实践活动,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