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做好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前提;第三,继承与创新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第四,理论联系实际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等。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指南的邓小平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因此,从理论创新的视角考察探析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体认和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特色;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于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不断丰…  相似文献   

3.
在《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响亮地提出了“理论创新”。这是党中央对理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向中华民族发出的伟大号召。一个不出理论的民族是苍白的民族。一个出新理论、出高超理论的民族才是有灵魂的伟大民族。尤其是在一个气势磅礴的理论时代正在汹涌澎湃地向人类逼近的今天,提出“理论创新”是明智的,是雄才大略,恰到好处。大家知道,工业革命以后,物质的变革不断深化,变之又变。微观,入微而又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治”取得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本文从六个方面诠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创新逻辑,即:“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度创新的现实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制度创新的终极主体是人民群众;制度创新的效率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制度创新的奋斗目标是民族复兴。这一制度创新逻辑是“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成功“密钥”。其治理效能转化的路径为:厘定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率;加强治理评价,凸显“人民至上”的治理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内在本性,在当今时代,文化的这种创造性和创新性品质尤为凸显。文化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理论创新具有先导的意义,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科学文化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道德创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发展与创新。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又一大创新。立足于对"两个共同"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究,为形成各民族及各民族地区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局面做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7.
王炳润 《理论导刊》2001,(10):16-18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总结历史,分析现实,前瞻未来,把当代中国的两个重大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紧密相联系,作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其在理论上的创新,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实践之树常青。理论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创新是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创新是突破性的发现,革命性的变革,综合性的创造。创新贯穿于“三个代表”的全部内容。先进生产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于3月29日召开“十六大精神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9.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转 《学理论》2009,(32):179-180
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尤其是对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创新更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在当前各种复杂的情况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对党的民族理论做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历史成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共同体身份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重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秘诀,以人民为中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主线。这一论断的提出、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