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予证人一定条件下的拒证权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欠缺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有关证人拒证的立法例,设立拒证权制度的法律理念,并为建立我国刑事诉讼证人拒证权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赋予证人一定条件下的拒证权,不仅是我国古代早有相关的立法制度,而且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通行做法。证人拒证权制度的设置,对于维护社会人情伦理关系、特定职业的存在、人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及保守国家秘密有着深刻的价值意义。这对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设立证人拒证权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中证人拒证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拒证权是刑事诉讼中证人权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人拒证权存在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应就拒证权的主体和立项范围及实现程序设计我国证人拒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证人拒证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审判方式于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抗辩式”的模式 ,但事实表明 ,这一改变并没有导致审判方式的根本变化 ,表现在证据制度方面就是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下。解决这一实践中的难题 ,应该从更深的层面上找原因 ,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建立证人拒证权制度 ,是根治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我国建立证人拒证权制度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立法者应当在证据立法中为该制度留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诉讼制度的要求,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赋予了证人可以拒绝作证的权利,这一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对证人作证义务的一种法定免除。两大法系国家普遍规定了证人在特定情形下享有拒证权,但我国目前没有一部法律承认证人有拒证的权利。如何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证人拒证权制度,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拒证行为刑事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拒证行为的刑事立法依据是①拒证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当罚性;②拒证行为刑事立法的法典依据.完善诉讼法中的证人作证制度有三个方面①明确证人资格;②规定拒证免责权;③确立强制作证制度.拒证行为犯罪化包括①拒证罪的犯罪客体;②拒证罪的客观方面;③拒证罪的主体;④拒证罪的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7.
证人特权制度的评价与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人特权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证人特权制度在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方面有其合理性。证人特权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证人资格问题 ;其次是界定证人特权的范围 ,具体包括拒绝自我归罪特权、配偶和近亲属的拒证权、职业秘密特权和公务秘密特权。限制证人特权 ,以防止证人逃避出庭作证的义务 ;保护证人应有的权益 ,以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 ,是证人特权制度的应有之义。因此 ,我们要建立和完善证人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亲属拒证权是刑事诉讼中一项特殊的证据制度。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很多都以成文法或判例的方式承认了该制度的价值。但因为种种原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确立证人拒证权制度。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更多倾向于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协调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将亲属拒证权纳入其中就是社会主流观念改变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新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亲属拒证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通过对亲属拒证权概念的厘清,可以对亲属拒证权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刑事诉公中证人拒绝作证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立法、司法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并针对证人是否享有拒证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具有明显的伦理基础,表现为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具有功利性和证人作证行为本身存在着利弊权衡.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缺乏伦理思辨,对人性考量不足、对德性制约欠缺以及权力与义务的脱节.完善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应建立起证人拒证权制度、证人强制作证制度、证人道德制约制度、证人出庭作证保护制度和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