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精神病人的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病人伤人事件屡见报端。因此,精神病人这一精神上的“弱势群体”由于其不断出现的暴力行为而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民法上,对因精神病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通常由监护人承担,因此,针对精神病人的监护所产生的制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诉法》特别程序规定了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这对于我国《刑法》第18条的规定如何执行有了程序上的保障。但对于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这一多发的社会现象,仅仅对造成危害结果的采取"强制医疗程序"不能消除安全隐患。只有营造政府主导下的医疗、民政、政法各部门的社会管控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全社会对精神病人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减少精神病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专章规定了“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初步构建起了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但还存在适用对象过窄、适用条件模糊、鉴定启动垄断、权利救济不力等问题。应当借鉴域外有益的经验,秉持保卫社会与保障权利并重的精神,对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启动程序、决定程序、救济程序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人警情呈持续多发态势,社会危害及不良影响较大。公安民警首先应对精神病树立正确认识,了解熟悉精神病甄别技巧。在接警、出警、处警等环节按照行动规程妥善开展处置工作,注意掌握对暴力、自杀倾向患者的处置技巧。依法依规使用强制手段,在危急时刻果断制止暴力行为,保障更多无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社区防范管理,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5.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一章,个中规定,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此类措施因涉及国家公权力运用与公民人身自由保护的衡平,构建和实施理应更为谨慎。而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解释显然未能给予与其重要性相当之关注。强制医疗前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性质、适用条件、期限场所和监督救济等问题亟待明确。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作了较大范围的调整,涉及现行刑诉法一百多个条文的修改.涵盖了刑诉法总则以及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几乎所有刑事诉讼程序。此次修改最大的亮点是修正草案增设了四项特别程序,其中包括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相似文献   

7.
少年的暴力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中的暴力环境对少年暴力倾向的形成和暴力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少年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因而,要预防和减少少年的暴力行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的暴力涵化效应,增强少年对网络暴力环境的内在抗拒力。  相似文献   

8.
适用对象范围的狭窄和适用标准的模糊,导致我国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和运行出现了诸多问题。应当结合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强制医疗程序适用对象进行适度扩张,将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无受审能力和服刑期间患精神病的三类精神病人纳入强制医疗程序,并且更加细化对“暴力行为”、“严重”和“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等适用标准,从而规范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为整个程序的合理运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人是值得社会关注与同情的弱势群体。但近两年发生的精神病人违法犯罪事实表明,其违法犯罪突发性、暴力性突出,社会危害性大,社会反响强。因此,在法治的框架下,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预防和控制精神病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少年的暴力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中的暴力环境对少年暴力倾向的形成和暴力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少年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因而。要预防和减少少年的暴力行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的暴力涵化效应,增强少年对网络暴力环境的内在抗拒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提高,我国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研究:一是要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在定义上不仅要注重结构化,而且要注重细节;二是要建立健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警情的预警机制,树立预防优先的理念,建立相关人员动态信息掌握机制和人身危险性评估机制;三是要构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社会联动救助体系,明确家属、医护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强制医疗程序是刑法规范的诉讼法表述,强制医疗程序适用的案件对象是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案件,适用的行为人对象是实施了暴力侵害行为且有继续实施暴力侵害行为可能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精神病鉴定是强制医疗程序适用的前置性条件,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是否对实施暴力侵害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的决定机关是人民法院。判断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是否应当适用强制医疗措施的内容是行为人是否有继续实施暴力侵害行为的可能性,判断依据包括社区/村民委员会对于行为人既往表现的详细材料,精神病鉴定机构和专业人士对行为人精神病类型的评价,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后的表现状态,以及行为人是否接受对其实施强制医疗审查的表现情况。现行强制医疗程序是兼顾保留公民权利行使空间、限制公权力、保障公众权利三种利益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3.
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人具有犯罪行为突发性、暴力性,侵害目标随意性、犯罪后果严重性和对社会稳定破坏性等特征。由于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社会潜在危害性认识不足,目前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人的管控措施基本不落实,缺乏必要的基础治疗和监管约束,对社会治安带来潜在和现实威胁。加强易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人的管控,应加强组织领导,摸清真实底数,扩充医疗资源,列入管控治疗,拓宽救助渠道,建立协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切实预防和减少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4.
暴力犯罪是不良社会成员在暴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产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暴力文化的传播直接刺激了社会成员的暴力犯罪欲望,降低了人们对暴力行为的抑制心理;暴力文化的传播成为社会成员模仿暴力行为,学习犯罪技能的示范教材,暴力文化的传播扭曲异化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使青少年养成残忍冷酷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人肇祸的危险性和暴力性往往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对精神病人肇祸问题进行研究,作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内容,实现保障基本人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精神病人肇祸具有突发性、任意性、失控性、严重性等特征。肇祸精神病人在其自然或社会属性等方面也体现出类型化的倾向。精神病人肇祸的原因受情境制约的影响。精神病人肇祸对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分为:诉讼能力、受拘押能力、受刑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树立正确的防治理念,收集全面的防治信息,完善防控体系,对精神病人肇祸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具备社会学集群行为的特点,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网络来实施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以及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与一般的集群行为一样,在众多人参与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中参与人理性程度低、有着相对剥夺感,行为匿名性、社会控制力不足亦加剧此类行为的发生。治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必须改变匿名性、推行实名制,追究行为人责任,并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言论监管,以制止网络从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具备社会学集群行为的特点,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网络来实施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以及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与一般的集群行为一样,在众多人参与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中参与人理性程度低、有着相对剥夺感,行为匿名性、社会控制力不足亦加剧此类行为的发生。治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必须改变匿名性、推行实名制,追究行为人责任,并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言论监管,以制止网络从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于亲属自治和社会自治理念设计精神病人监护制度,将监护制度定位于纯粹民事制度.精神病人监护需要政府介入,政府对精神病人承担补充监护责任,裁决监护人间监护纠纷,确认监护人与精神病人监护关系,并对监护人监护活动实施监督.行政权介入导致精神病人监护关系发生变化,除民事关系外,还有行政救助、行政裁决、行政确认和行政监督检查关系,精神病人监护关系需要行政法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但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中都没有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措施实施时常会陷入法律困境,社会防卫和精神病人权利保障之间失衡。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设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机构,合理设计费用负担,强化精神病人监护人监护职责落实加强事前监管,做好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防控工作,切实保障精神病人权益。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警察暴力行为通常被称为"警察防卫",理论界对其主要存在正当防卫说、特殊防卫说和职权行为说三种观点。警察暴力与警察防卫在内涵和外延上是有所区分的,有必要重新定义警察防卫的概念。警察暴力行为可分为防卫型暴力行为、控制型暴力行为和制止型暴力行为。在不同情形下,警察暴力行为具有不同的性质:警察在自身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暴力行为具有《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性质;警察依法以控制相对人为目的而实施的暴力行为具有职权行为的性质;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法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采取的暴力行为具有正当防卫与职权行为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