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文化产业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投资势头较好,文化发展后劲十足;文化产业人才和机构数量迅猛增加;文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文化产业大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够多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应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青岛文化产业发展,应借鉴先进城市的有益经验,采取八大措施:培养和发展九大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实施创意青岛计划;培育扩大文化消费;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扩大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加强人才培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确立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具备特有的政治属性和产业属性,新业态发展受到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这两种力量共同影响。文化产业新业态是现代科技和商业模式运用于文化产业的结果,其核心因素在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平台渠道,新时代背景下亟待提升高质量产品及服务供给。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导,是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整体上还处于培育阶段,政府公共部门应当吸收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有益经验,通过系列管理机制创新与资源集聚措施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对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发展起重要的基础作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缺一不可.针对广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推进文化创新、发展龙头和支柱产业、加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立文化投资体系、打造文化产业链等六方面措施,促进广东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部门,它的发展急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的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如何在理论上认识这两部分的区别并在实践中找到相应的发展对策?如何实现文化产业的"文化"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结合?如何坚持文化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中阐述了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战略意义,分析了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基础和条件,提出构建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文化市场和产业发展体系、文化对外交流体系、文化建设保障体系在内的长沙国际文化名城建设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化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文化治理性的延伸和发展。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发展的三阶段,实现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向文化治理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而且应当把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建设作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 发展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面变革和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提出来的,是为解决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遭遇到的矛盾和障碍提出来的,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用开放促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在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到苏联和东欧阵营的集体性解体的危机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决策是为一系列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和克服与解决国家危机而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治理国家危机,这就是本文的“国家文化治理”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不仅提出了解放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提出了重建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对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同时也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文化管理的重构。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不提文化产业,到肯定文化产业,再到大力发展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转变过程。这不仅是对文化产业态度与认识及其政策的一般性转变,而且是国家治理观和国家文化治理观的一次深刻变革。 文化产业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指通过发展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建构满足不同人群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精神文化生产格局,进而通过这种格局的建构,实现不同阶层参与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投资需求,从而实现人们普遍的文化权利与权力,并通过这一权力格局形成,建构具有不同文化诉求的精神政治秩序。 国家文化治理能力是被生产出来的,同时,也是基于一种在文化创造过程中改变自身、重塑自我所形成与建构的力量之上展示出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发现。 网络视听、区域发展、国有文化企事业、技术创新和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是当前我国国家文化治理领域里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和文化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祁述裕等人的《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亟需优化监管方式》、李炎的《区域文化发展与国家文化治理》、陈少峰的《国有文化企事业改革与国家文化治理》、于小涵的《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双重驱动下的数字创意产业实践》和詹一虹的《“十三五”时期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思考》,对当前我国文化治理领域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论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极具参考意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课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理论,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同时,文化产业还是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财富积累的重要源泉。毕节试验区在近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起步晚,基础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使毕节试验区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受到重重限制。文章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试验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试验区文化品牌、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实施贯彻落实"六个一批"文化工程、大力发掘乡村文化旅游潜力等角度,提出一些有利于试验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建构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应从中国本民族文化的意义上强调"文化自觉",摆脱对西方文化"标签"的依赖,创建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理论形式和文化定义。在当今时代,建构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的民族性路径在于:重视和正确认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突出本民族文化产业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建构具有中华民族价值的学术话语体系;发展适应本民族现实状况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文化产业意识,深层次开发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做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做大孙子文化产业;重视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黄河三角洲文化影响力——这是深度挖掘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源价值,整合文化资源,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经济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具有文化承载功能,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而,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具体到济南市的旅游与文化产业,要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切实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一体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要通过强化文化事业、教育事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又要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使市场真正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要做到这两点,政府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公共职能、公共服务上"有所为",在行政对文化资源进行干预配置上"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从共性机理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蕴涵着内在的区位文化特性,且政策效能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偏差则阻碍着其发展的步伐;而从差异性机理来看,文化产业政策在政策倾向、政策出台的时序和政策实施机制层面存在不同.而上述机理说明长三角地区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需在文化产业政策上追求"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文化产业博览会作为以展示文化产品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文化会展活动,逐渐成为各省、市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培育文化企业、开发文化市场的有效途径,由此被称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就济南市而言,近年来通过连续举办山东文博会等其他各类文化博览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动文化产品的招商交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展现济南文化产品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政府重视程度、专业化水平、公众参与度、综合竞争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是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九届二次全委会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探讨并自觉运用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切实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品牌的建设,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既能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该研究以贵阳孔学堂为例,通过对传统文化品牌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孔学堂传统文化产品与服务体系,剖析在政企合作模式下孔学堂传统文化品牌的功能和载体;科学地建立了孔学堂传统文化品牌在政企合作视域下的"三维"建设体系;最后,对孔学堂传统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消费是整个文化产业流程的关键环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与文化消费密不可分。文化消费是未来消费增加的热点。以"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为契机,充分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对于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将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成都提出"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基本态势,不仅成都市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了全市GDP在全省的比重;而且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成都文化产业在解决就业人员,创造增加值上也显示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汶川地震的发生,给蓬勃发展的成都文化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地震后的成都文化产业应该怎样发展,对此文章将作一些个人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上海演出市场五彩缤纷,高雅艺术、健康演出占主导地位。但郊区、城乡结合部等时有低俗演出、色情演出,其已成为演出市场的毒瘤暗疮。本文将演出市场分为三大板块,针对"重灾区"、"问题区"的第二板块进行透析,提出综合治理对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投资,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演出市场秩序,从根本上铲除不良文化,促进演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产业是通过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历史文化产业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具特色,是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亮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确立陕西历史文化产业在陕西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历史文化产业成为陕西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陕西文化产业体系,最终使陕西由文化资源大省变为文化产业大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