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浪潮。第一次是1936年,为适应国际形势和战争的需要,国家将交通、军事工业收归国有。第二次是1945年,戴高乐将军执政期间,进行了规模最大的国有化运动,先后将汽车、电力、煤气、煤炭及30多家保险公司收归国有。到1946年,国家控制了全国能源的90%、全国银行业的50%。第三次是1982年,左翼政党上台,又以不同的方式将11家工业集团以及存款在10亿法朗以上的39家大银行实行国有化。尽管此后又经历了一系列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举措,但到目前为止,完全由国家控股或国家控股达50%以上的仍有2000多家。国有企  相似文献   

2.
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了稽查特派员制度,这是强化政府对重要国有企业监督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随着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和改革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对国有企业的监督需要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和逐步迈向法治化。一、对国有企业的行政监督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在实行国有化的过程中,政府曾委派官员常驻国营企业进行事前与过程监督。其中法国的做法是比较典型的。法国建立了西欧最大的国有经济,政府把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下,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纯粹靠自由竞争维系的市场经济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性。“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犤1犦英国1945年开始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1945年开始了国有化,将能源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公司改为国家接管。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  相似文献   

4.
王敏 《党员文摘》2008,(4):27-28
世界最赚钱的商品是什么?是军火!同时,国际军火贸易也一直是调整国际政治关系、推动国家战略的有力杠杆。目前,美、英、俄、法等军火输出大国都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军火贸易计划。  相似文献   

5.
法国是一个私有经济颇为发达的国家,经济的国有化程度却居西方发达国家之首。法国的公共事业全部归国家所有,全部铁路和多数航空公司属国有或国营,石油工业、煤矿中的大量股份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在汽车和飞机的生产中占有支配地位,对法兰西银行、法国四大商业银行和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实行了国有化。法国政府控制了法国工业生产能力的20%左右,而私有经济主要集中在农业、服务业和加工工业等领域。国有经济在法国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国有经济在动员资金进行大规模投资方面发挥着“填空补缺”…  相似文献   

6.
制定于1918年的英国工党党章第四条(简称公有制条款)是工党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制定社会经济政策重要的理论依据。工党内部对公有制理论进行了几十年的争论,在4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中期曾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努力实践这一理论。了解工党对公有制理论认识的变化,探讨其实践活动的得失,对进一步认识工党的性质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都有一定意义。 一、公有制条款与第一次国有化浪潮 1917年在俄国革命的鼓舞下,英国工人中的社会主义热情高涨。1918年2月,费边社主要成员西德尼·韦伯起草了新的工党党章,在第四条“党的目标”中提出了著名的公有制条款。这一条款把实现公有制作为工党的奋斗目标,使工党“第一次明确地获得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基础”(亨利·佩林《英国工党简史》1977年上海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全局认识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是说每一个国有企业都得搞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着企业有死有活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大体包括三层含意:一、纵观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千差万别,但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或经济政治的需要,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和国有化发展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并通过国家所有权、控股权和管理条规对其施加影响。这些国有企业是国家实施经济政策和实现发展目标的宜接载体和工具。这些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自已的特色,经历了从"国家工厂"到"租赁工厂",然后再到"海绵工厂"的变化发展过程.国有企业定位不当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受挫,并直接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因此,重新定位国有企业是我国证券市场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4):21-21
英国媒体在2010年年底进行了一次“全球悲观国民”的调查,以获知来自53个国家的国民对本国在2011年的预期。在调查结果中:法国人成为全球最悲观的人。而中国人的悲观指数很低,仅排在第51位。紧随在法国身后的悲观国家是英国、西班牙与意大利,这三个国家分别有52%、48%和41%的受访者对本国前景表示悲观。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11,(4):17-17
据法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14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了2006年-2010年的国际军火贸易报告,称印度进口额占全球军火贸易总额的9%,成为世界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与此同时,美国仍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国有企业的制度性缺陷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按国有企业每占用一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所产出的总产值与净产值计算,从1957年全面实行国有化起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21年间分别下降了36%和48%.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好转,按每百元国有工业总产值中的转移价值与增加值的比例计算,从1985年到1995年其比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从36%下降到24%,即1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迄今为止,国有经济所占用国家的资源(主要是资金)高达70%以上,但是给国家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还不到20%.  相似文献   

12.
《前线》1959,(21)
北京市机织印染厂从今年三月,开始搞对手竞赛,七月中旬市委召开工业系统党员干部会议以后,形成了高潮。全工厂二十七个工种、一百六十个班组和一千九百名生产工人中,班班有旗帜,组组有标兵,人人有对手,怀追我赶,风起云涌地赛得有声有色。工人喜欢这种竞赛形式机织印染厂有三种对手竞赛形式:一种是,以提高某一种单项操作水平或是消灭次布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3):120-120
法国:总统出访促销法国曾是印度进口武器的第二大国,但近年来,这一地位正逐渐被以色列所取代。2008年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萨科齐此行不仅是为加强两国战略关系,更有推销军火,以激活疲软的双边军贸之意。印法双方会晤后,印度宣布将从法国进口总价值逾15亿欧元的52架升级版“幻影”2000战斗机,而这是以色列之前一直希望得到的合同。  相似文献   

14.
民众抗争与社会政治在当今世界各国是一种普遍现象,维权抗争是当下我国民众抗争的主体形式,并在国家政治之外形成了一种社会政治。国家政治与社会政治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克服资本逻辑过度扩张,促进政治动态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人们认为国家是社会政治组织,受公法调整。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泾渭分明。进入现代社会后,国家介入经济关系。国有化、国有财产、国有企业不断冲击现实生活。国家已成为财产所有权的重要主体。由政治组织到财产所有权主体这一现实向以往的国家观提出了挑战:以往的国家观没有揭示出国家的深层次的属性。其实,国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财产所有权的主体,享有财产所有权是国家与生具来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电子管厂,是一九五六年投入生产的现代化大型工厂,能不能进行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是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和引起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些人认为,现代化企业不能搞技术革命,怕出乱子。但是,北京电子管厂的党委领导广大职工群众破除了这些迷信,从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开始,前后开展了三次大的技术革新的高潮,仅一九五八年就实现了重大革新项目一千二百九十四项,使一九五九年生产水平跃进73%以上。一九五九年十月又掀起了一次轰轰烈烈而又踏踏实实的技术革新运动高潮,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钱平 《前线》1986,(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就是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迅速发展。今天,几乎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存在,有的国家的国有经济的比重甚至占国民经济的40%,而在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资本主义国有化的程度就更高。有材料说,在采煤、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电力、铁路、煤气、航空、邮政,电讯这十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部门中,国有企  相似文献   

18.
萨苏 《党建文汇》2010,(4):40-40
1945年,日本战败,作为重要军火供应商的丰田,工厂被夷为平地,处于随时倒闭的窘境。四年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军实行的经济政策下又遭遇通货紧缩,日本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郑晓卉  廖思维 《世纪桥》2022,(11):66-70
《论国家工厂的管理》是刘少奇同志在中央苏区时期写下的光辉著作,这篇文章反映了苏区时期国家工厂的实际,凝聚着刘少奇同志对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工厂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苏区经济工作实际,初步回答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如何建设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工厂。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2000年第1期刊登曹思源的《国有经济之我见》。文章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产生的四条途径,得出结论:国有企业主要是政治上不断革命的结果,并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可谓先天不足。先天不足的国有企业也曾经辉煌过,但都是短暂的。目前国有经济效益低下是个普遍现象。这是由国有制的基本特征——所有权非人格化——所决定的。国有经济的所有者是国家而不是个人,它与任何个人都没有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