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自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但前六次基本上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我国现行行政机构存在着高成本、低效率和权力腐败三大弊端,从个人和社会心理以及体制上浅析其微观成因,对于加深搞好第七次机构改革的认识不无裨益。一、数据对比:看...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国以来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主要是围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重点来讲行的,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缩减机构和精简人员。这四次机构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某些方面反而强化了管理体制上的某些弊端,影响了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充分有效地发挥。并造成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造成恶性循环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能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3.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随着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拉开了这场革命的帷幕。回顾建国以来,我们历次进行的机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这一次改革能否走出循环,在千年转换之际,“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次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分析,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前途命运作一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自建国以来,进行过多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给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目前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这些弊端直接阻碍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且严重影响着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推进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克服这些弊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是进行机构改革的前提。抓住了转变职能,就是抓住了机构改革中的“牛鼻子”,抓…  相似文献   

5.
新的一届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已着手实施,政府机构将精简四分之一,人员精简近二分之一。各地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政府部门也开始考虑行政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工作。但据笔者所闻,大部分的政府部门都把注意力放在压缩机构和人员上,考虑问题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精简比例的简单仿效。而且大有“一级看一级,上下一刀切”之势。政府机构改革如果不从职能转变等深层次上考虑问题,机构和人员精简只会重蹈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  相似文献   

6.
一、县级行政机构的现状我国的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原是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历史上也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但由于没有从行政职能的转变入手,而只是在人员、机构的精简上做文章,结果还是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中运动.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县级行政机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第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县级行政机构多年来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方式,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对企业、事业单位及基层直接干预过多、过细,统管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企业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自主权;事业单位也完全受控和依附于政府部门,依赖财政供养,从而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世界行政改革的热潮,中国的行政改革已有20年的历程,20年来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等进行了范围广泛的改革,改革过程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人员和机构的庞大又带来手续的烦琐,由此又派生出财政预算赤字的增加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尽管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去解决机构和人员膨胀的问题,但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而且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虽未间断,但政企不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机构与编制的问题历来是行政管理实践中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但是,其收效甚微,始终没有打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面对这种情况,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使我们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之中。理论工作者在探索,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人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试图回答和解决机构精简的恶性循环这一难题。如果我们不能从理论上揭示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因此,对政府机构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到十五大召开之前,这期间我们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几次机构改革都走人了循环的怪圈。用一个形象的公式表示出来就是:人员和机构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个循环怪圈的产生,使得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进展缓慢,严重滞后,没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行政管理体制仍面临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机构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等问题.突破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政府机构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是建立精干岛效的政府机构的有效方式,是一项带有探索件、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在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领导干部培训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领导干部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注度非常高,对新一轮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较有信心,但也有“换汤不换药”的担忧;对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和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醒,对转变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充满期待;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重点任务认识明确,认为省直管县应加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有新举措,对避免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一再膨胀”怪圈提出建议;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涉及个人利益的态度较为开明积极,同时希望组织上考虑个人意愿.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善治与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中央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之后,我国的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又正式开始了.为了使我国的机构改革不至于再度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本文致力于追踪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出了"壮大市民社会、丰富治理结构、改革政府机构"这一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全文紧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论述了市民社会和善治的缘起、含义、价值以及在中国的可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府机构膨胀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孔祥利建国以后,我们先后进行过6次机构精简,但每次精简之后,又会形成更加严重的膨胀,始终无法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了避免第7次机构精简重蹈覆辙,本文拟对政府机构膨...  相似文献   

14.
乡镇改革:从权力结构的失衡走向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4年乡镇政府恢复重建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曾进行过多次乡镇改革.以乡镇撤并、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是我国20年来乡镇改革的一般做法.然而,积重难返,乡镇机构在改革中日益臃肿,乡镇人员在精简中增加,乡镇一直处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以及"循环改革"的怪圈,改革的目标一次次落空.本轮乡镇改革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吗?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反思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为什么始终摆不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的时候,提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思路。为了使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必须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模式。确立这一目标模式的三个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设想、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解决我国当前政府改革困境的有效出路。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模式,必须从三个方面作出艰辛的努力:将国有企业塑造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积极培育“第三部分”以及进一步强化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六次机构改革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的怪圈。新一轮机构改革面临行政层次混乱、超编现象严重、人员分流困难、社会自组织力量较弱的问题,要走出“精简——膨胀”的怪圈,应考虑减少行政层次,强化的约束机制,做好人员分流工作,培养社会自组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前四次改革以精简人员、撤并机构为主,但长期难以摆脱政府机构“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后两次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权力下放和政府职能整合为主,但仍然存在改进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政府改革新的解释框架——帕金森定律的规避,认为我国政府机构具备帕金森定律产生的条件,政府改革易受到帕金森定律影响,因而,应采取“减政精兵”的对策来破坏“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同时,新一轮政府改革应该在完善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和推行政府雇员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深层次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机构改革,说到底是权力结构、利益格局、政策规制的重新调整和建构,为此,必须着力解决权力部门化、利益部门化和政策部门化问题,才能解决机构改革中深层次问题,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相似文献   

19.
从1984年乡镇政府恢复重建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曾进行过多次乡镇改革。以乡镇撤并、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是我国20年来乡镇改革的一般做法。然而,积重难返,乡镇机构在改革中日益臃肿,乡镇人员在精简中增加,乡镇一直处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以及“循环改革”的怪圈,改革的目标一次次落空。  相似文献   

20.
增长和精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机构演变中交替出现的两个旋律。1958年和1970年,我国对日益增长的政府机构,进行了两次大的精简和调整,但效果不佳,精简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加倍的膨胀。改革开放以后,为医治急剧膨胀的机构,又先后在1982年和1988年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机构改革,虽然比前两次效果略好一些,但依然未能遏止住机构与人员急剧膨胀的势头。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