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颖  赵通 《外交评论》2007,(1):109-111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对现代国家的外交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他们采取均势政策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有哪些?经典均势理论在二战之后继续发展,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均势理论是否还能解释中国的外交现象呢?为此,2006年12月2日,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召开了“均势理论与中国外交”第三届北京市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芝加哥大学以及北京地区其他高校国际关系专业的学者和研究生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次学术论坛的三大主题是“经典均势理论与实践”、“均势理论新发展”和“均势理论与中国外交”,与会师生就这三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均势是19世纪欧洲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均势外交是当时欧洲列强用以争夺霸权的重要手段。在近代黑海海峡问题中,列强亦广泛地运用均势原则,以实现它们的扩张利益。海峡地区的均势是近代欧洲均势外交的一个典型。本文将对海峡地区均势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进行探讨。一均势起源于对抗。海峡地区均势就是在欧洲列强利益冲突和军事对抗中产生的。海峡问题是东方问题的焦点,它集中地体现了列强在近东的利益。从18世纪晚期起,列强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从本质上看,均势自然或不自然地遵循着两项命题假设,并大致形成了三种概念解释或理论假说,即状态机能说、政策动机说与权力关系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作为传统均势的典型模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均势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和弊端,即所谓“制衡难题”。  相似文献   

4.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也有一定影响。冷战结束后,均势演变愈来愈依赖于多极化而存在,均势的作用也由于冷战后历史条件的变迁,有的延续至今,有的正处于新的演变过程中。“三角”关系作为均势的典型被当作大国的战略加以运用。面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均势问题,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焦世新于《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8期发表《“软均势论”及其实质》一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那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并指出它具有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综述刘建飞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11月29-30日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中央党校、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李光耀的外交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地区外交,另一个是大国外交。在地区层次上,李光耀主张地区优先,注重发展与本地区,特别是周边邻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大国层次上,李光耀欢迎大国势力进驻东南亚,形成均势态势,使新加坡在国际关系格局中获得最大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8.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早在1713年“势力均衡”的概念就被正式写进了《乌得勒支和约》。此后,均势更是成为18至19世纪欧洲占绝对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尽管20世纪初由于一战的爆发,人们对均势理论的攻击颇多,然而不论是一战与二战期间,还是冷战的40多年,均势战略依然在发挥作用。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直延续不断。有人认为随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近代史上,均势原则长期指导着欧洲国际关系的实践。从七年战争(1756—1763年)到欧洲1848年革命,在欧洲是英、法、俄、普、奥五强争霸时期,它们都把均势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力图阻止任何大国称霸欧洲,竭力置身于均势的枢纽  相似文献   

10.
均势战略及其理论研究在当代国际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均势"这一国际关系术语中的重要名词,是人们借以描述国际社会的特定状态与运行规律,被众多国际关系学者看作是国际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必然归宿。均势与霸权、和平的相互关系中,中国基于均势现实如何作出战略选择等,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凯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188-189,192
均势策略是美国为维护和巩固其世界霸权地位、对同盟国、敌对国或潜在的挑战国通常采用的策略,其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均势外交、矛盾外交和可控的矛盾外交。这些具体手段在美国对华外交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巴以问题的政策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1999年6月18—19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举行主题为“中国外交50年”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政法大学国际政治教研室联合筹办。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鲁毅教授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分会副会长杨铮教授、顾关福研究员分别主持。应邀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部政研室、社科院欧洲所、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及世界知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20多位专…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首都外交战线和国际问题理论界的部分专家、学者于10月15日、16日聚会在外交学院,缅怀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并举行研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学术活动。这次“毛泽东外交思想研讨会”是由外交学院、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以及国际交流和教育基金共同举办的。出席研讨会的有50多位专家、学者。他们是: 老外交工作者、老大使:姚广、姚仲明、熊向晖、陈辛仁、刘春、柴成文、李连庆、李欣。杨公素向会议提交了论文。外交部:张光祐、姚英。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经济合作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随着中俄之间安全问题的解决,经济合作正逐步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动力,这些为中俄推行“经济外交”创造了前提条件。中俄两国同时推行“经济外交”将为两国经济合作水平的提升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但由于“经济外交”具有两重性、非主导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也将给两国带来如何协调彼此经济利益和政策带来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5.
外交学院199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国际关系专业:现代国际关系史方向、日本经济外交方向美国外交史(1945年──今)一、简答(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1.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2.布雷顿森林体系3.柏林危机4.核威慑战略5.战争权力法案6.尼...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形势下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延伸。深化对国际关系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解和认识,即对于“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理解,对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由外交部主管,外交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主办。自创刊20多年来,《外交评论》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颇受外交及国际问题研究人士的厚爱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刊相继被评为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北京市人文社科学报名刊。本刊“国际关系”栏目也被评为“北京市人文社科学报名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影响国际格局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将引起世界各国外交领域的“气候变革”。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领域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气候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优化对外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认清形势并进行战略布局,积极开展气候外交,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更好地履行国际责任,也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春夏之交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 6月 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 1 998年 1 0月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以来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教授和专家、长期在外交第一线工作的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以及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中青年专家 30余人与会 ,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层次讨论会。会议开幕时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原会长鲁毅教授和外交学院杨福昌院长先后致辞。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同志在开幕式上就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史专业(研究方向:现代国际关系史) 现代国际关系史 一、填空(10分): 卜1917年11月8日,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_起草的《_____》,这是苏维埃政权颁布的第_个对外政策文件。 2一935年。月30日,_、_、_、_四国签订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先后召开了_三次大国首脑会议。 4.战后丘吉尔曾提出“三环外交”的政策设想,这三环是:_ 5.1971年中国提出恢复中日邦交三原则是:_ 二、选择(10分。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题号上画“了”): 1 .1931年12月l。日,国联行政院决定成立一个什么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