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镇企业将成为企业治乱减负新的受益者清理交通乱收费将向县乡公路及水道延伸与企业收费相关的部门继续开展专项治理全面规范中介服务收费 一段时期以来,对企业的治乱 减负工作为经济界广泛关 注,也是规范市场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一项重要内容。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的决定》颁布后,企业交费负担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战果辉煌。据对15个省、市典型调查,企业交费负担1998年降低30%,1999年又下降15%。即便如此,目前压在企业身上的不合理负担仍然沉重…  相似文献   

2.
孙继业 《团结》2006,(2):35-3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一费制”、公办高中“三限”、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等政策,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上学难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之一。据零点调查公司最近发布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教育花费占农村和城市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2.6%和25.9%。治理教育乱收费这么多年,为什么老百姓还是感到负担重?究其原因,在于治理的重点是义务教育乱收费,而义务教育已普遍实行了“一费制”,最多也不过是二、三百元,并不会给群众造成多大的负担。但群…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8,(37)
教育、制度、监督是预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止教育乱收费的根本举措。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教育乱收费的工作体系,努力形成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牢固构筑思想防线。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  相似文献   

4.
治理教育乱收费已列为今年全国纠风专项治理的重点和为民解忧的实事。5月中旬,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首次会议指出,这项治理不仅是为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而且是落实“三个代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马晓玲 《学理论》2010,(20):238-240
教育是事关国泰民安的大事,是不容亵渎的神圣事业。但名目繁多的教育乱收费仍然存在.因此要治理好教育乱收费问题,必须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教育收费政策的宣传;完善和巩固“一费制”收费方法;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做好教育乱收费举报受理工作。总之,只要措施得力,就一定能治理好教育乱收费问题,使教育收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部署今年的反腐败工作时,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方面,新增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治理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扭亏增盈和转换经营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为何三缄其口?记者日前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尽管我们对这次采访的难度有心理准备,特地找了一些熟悉的单位和企业界的朋友采访,并反复申明为提供情况的企业和企业领导保密,一些企业领导仍送给记者这样的“欢迎辞”:  相似文献   

7.
农芬 《瞭望》1985,(48)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制止向农民乱派款、乱收费的通知》,受到亿万农民和广大农村干部的拥护,特别是对中央指出的几年来对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的‘主要责任在各级领导,多数派款收费的决定,是上级机关和单位下达的’的论断,都说‘完全符合实际’,认为‘只要从上面把好“总闸门”,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相似文献   

8.
择校费算不算乱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乱收费现象整治了10年,结果是越治越乱,今年上半年已跃升群众价格举报六大热点之首。从1995年开始,中央政府就陆续出台措施治理教育乱收费,措辞一年比一年严厉,查出力度一年比一年大,而顶风违规的乱收费现象却愈演愈烈。面对如此现状,一个始终把择校费排除于乱收费之外的治理决策,受到各界人士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7,(26)
从义务教育上来讲,城市的乱收费问题比农村突出,群众反应比较强烈,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深圳信息     
我市整治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受到谢非同志肯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治理乱收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1995年6月13日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制止和纠正乱收费工作的通知),6月19日和7月7日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工作会议,对治理乱收费工作进行了全面研究和部署。自8月份开始,我市全面推行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制度,对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两证一薄”管理,规定各收费单位必须向市物价部门申领“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和“深圳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簿”。如无“两证”,缴费单位可以拒缴,从而堵住了“乱收费…  相似文献   

11.
贵刊文章指出,2004 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成效 明显,事实的确如此。 但我们也要看到,未来 几年还需注意三方面的 问题。 最突出的是治理农业 牛产性费用和经营服务性 收费中的乱收费。严禁在 向农民收取水费、电费过 程中乱加价和搭车收费, 或以经营服务的名义变相 加重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税费改革概述在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按年收益不超过3%的比例向公社上交管理费。20世纪80年代初,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除按土地上交订购粮外,基本上没有社会负担,但由于农村道路等公共事业无力开展,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始向农民收费。到80年代中期,农民负担问题成为农村热点和难点问题。198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向农民乱派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加控制“集资”、“赞助”、“捐献”活动,不准摊派指标。199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3.
物价非小事     
《瞭望》1994,(13)
物价非小事本刊评论员去冬今春以来,物价上涨较多,群众反映强烈。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近来,国务院连续发出通知,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乱涨价、乱收费,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规范价格行为,保证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收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辛白 《瞭望》1999,(30)
由国务院统一指挥和部署的淮河和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行动,一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前不久有关部门在这两个流域对企业暗查和水质检测的结果表明,企业偷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水质较"零点行动"时有所恶化──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的淮河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行动,带有鲜明的行政驱动和行政强制的特征。政府强制关停了近50OO家治理无望的污染企业,并且向尚有治理价值的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处理自己产生的废水,做到达标排放。在1997年底实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之后,随着环保部门执法力度的减弱,淮…  相似文献   

15.
农民负担过重,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随意向农民摊派以及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时有发生。本刊记者在辽宁铁岭县凡河镇的调查采访,反映的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 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有三令五申,各地也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但要真正做好,恐怕还要和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36)
电力行业集中了我国1/6(约8000亿元)的国有资产,1999年仅向中央财政上缴86亿元,资金利润率只有2.3%。 前不久,国家计委针对垄断行 业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一次 价格大检查。结果既在人们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电信行业违法所得电信资费高达21.7亿元,这在人 们的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这次对 电力价格进行检查,竟检查出违法金额27.4亿元,远远超出电信行业。这27.4亿元被国家电力公司所属各级电力企业、水利系统电力企业、地方电力企业、转供电企业以及农村电管所(站)等单位据为己有。电力行业严重…  相似文献   

17.
荆棘 《瞭望》1999,(45)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不止三令五申。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几乎年年都讲,送会必讲。然而,这类事件还在一些地方确凿无疑地发生着。少数干部的胡作非为及简单粗暴,已经引发了一些干群冲突,酿成一些不应发生的恶性案件,严重伤害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这种加重农民负担、漠视农民尊严、侵犯农民利益的做法,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社会大局的稳定。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做好199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严肃指出,“党的农村政策在一些地方不落实,是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光 《侨园》2012,(2):18-19
近几年,关于乱收费的话题经常见诸报端,老百姓要求严禁乱收费的呼声也时常萦绕耳畔.但是,冠以各种名堂的收费仍然在侵占着老百姓的利益.本文就此问题将探讨乱收费的根源和"医治"的手段.(一)时下,各种名义的收费项目非常之多,严重侵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加重了个人和企业的负担,社会反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7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他被邀请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我们这样一个企业联合协会,能有机会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这在历史上都不多见。"李子彬这样说。重要议题: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务院常务会议被称为"国家治理行政系统最高决策平台",一般每周举行一次,由总理召集和  相似文献   

20.
李勤 《瞭望》1993,(43)
何为“三乱”? 答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一个“乱”字,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从1990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曾三令五申: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制止“三乱”。但在一些省、市、乡、村,“三乱“风至今未见减弱;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来愈“烈”之势。“三乱”如何刮风? 请看记者随手拈来的几个例子: 河北某市一家企业可算倒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