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为主要生活在20世纪的一个人,我当然是不同于19世纪或21世纪的了,但是我所承继、所憧憬的,却也会溢于20世纪之外,即使并不那么自觉。"成幼殊,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次女,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南方日报》创建人之一、女外交官和大使夫人……无论身份如何流转,成幼殊依然是个诗人。父亲的历险办报父亲前后从业近80年,秉承独立办报精神.  相似文献   

2.
只记得我     
正公公和婆婆的婚姻是那种老式的,媒妁之言,结婚前两个人只见过一面。他们四十多年的婚姻里,有争吵,但更多的是两人相扶相携的守护。公公是那种粗线条的,不够细心,家里的小事从来不挂在心上,两人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公公统领着一大家子,很有些威严。这些年,我发现公公只有对婆婆才有一份细心。婆婆年轻的时候唱过戏,很喜欢戏曲。VCD机刚出现的时候,价钱还很贵,节俭的公公就给婆婆买了一台。后来,公公还经常给婆婆买VCD光盘。用公公的话说就是:"你妈最迷这个,  相似文献   

3.
张勇 《传承》2011,(9):64-65
早期佛教认为,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成,并没有一个恒常自在、联结生死的实体存在,也没有超乎形体和精神之上的另一种东西——"我",也就是说"人无我",或"人空"。[1](P11"8)人无我"是一种反对人的精神、灵魂不灭的独特表述。这个"我"乃是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一切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人生所有的一切无不是围绕着"我"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正>回顾人生的历程与商旅生涯,我体会到三点;1.逆境是宝,吃亏是福;2.学无止境,坚持不懈;3.感恩情怀,大爱人生。我把每一点体会都写成一篇短文,与大家分享。逆境是宝,吃亏是福回顾我的人生路很简单,从出生到15岁为一个阶段,在天津市著名的五大道出生并成长为青少年,15岁至  相似文献   

5.
龙年牛日,我出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缅边境的一个叫南段的拉祜山寨。按拉祜族的习俗,我有了第一个名字:扎努。读书那年,老师给我取了一个学名后就有了两个名字。从1971年六岁半父亲带我走进小学校门至今,转眼间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来,拉祜山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通了公路,昔日的黄牛运输队永远成了历史,人们的身上再也找不到我童年穿过的那种自己织染的土布衣服,草房渐渐减少,甚至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学校也由低矮的草房成为那里最漂亮的房子,读书的拉祜族子女越来越多……在党和国家的扶持和培养下,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成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拉祜儿子。我为生长、生活和工作在日益发展的国度而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6.
我的经历     
《半月谈》2004,(8):57-57
  相似文献   

7.
我的轮椅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一一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小村     
滹沱河两岸,零零散散坐落着许多村庄,我们的小村就在河的北岸。远远望去,绿树环绕,蓊蓊郁郁,仿佛有云气蒸腾。  相似文献   

9.
我看见了     
晋琪 《前进论坛》2012,(8):57-57
小径上,微风轻拂,叶落几许,感动又一次将我轻轻环绕。我望着前方他们牵手的背影,我看见了他们内心,是怎样的淡然和澄澈。隔壁那对老夫妻,大抵都已年过80了。然而有他们做邻居却毫无沉闷之感,反倒增添不少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我的田园梦     
沐泽 《台声》2006,(10):94-95
当都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的喧嚣,奢华、虚浮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让我们感到厌倦。人们渴望逃离城市,渴望融入自然,寻一方宁静的天空。豪华虚浮的伪欧式和生硬呆板的榉木风格已被视为落伍,夸张的另类和极简风格又过于缺乏人情味,当疲惫的身心对家的依恋越发强烈时,人们终于发现自己最想要的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田园风格,我们渴望一种田园式的生活,幻想自己漫步在乡野,青山和田野沉浸在薄纱般的曙光中,玫瑰色的云朵在清澈的溪水中静静流淌。溪水边,白墙灰瓦,重重叠叠,倒影如画,一群雪白的鸭子嘎嘎地游过,摇曳出长长的波纹。或许我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我叫代佳梦,是中国国家轮椅篮球队的新人,今年19岁,在队伍里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大家却开玩笑叫我"老代"。2009年我去残联装配假肢,北京平谷残联的同志觉得我的身体条件还不错,问我愿不愿意训练篮球,我一听可来劲了。  相似文献   

12.
我爱保安     
《中国保安》2013,(1):27-32
回首保安服务业所走过的风雨岁月,一次次荣誉的时刻让我们激动振奋,一件件动人的事迹让我们潸然泪下,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让我们记忆深刻。是谁用笔墨和镜头记录下这无数精彩的瞬间?是谁为保安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是笔耕不辍的保安宣传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     
在儿时的记忆中,母亲非常严厉。 那时,母亲在我们村的小学当老师,在学校里,母亲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但凡纪律不好的班级,都由母亲来当班主任,过不了个把月,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就会在母亲的手底下变得规规矩矩。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去世已经15年。他慈祥的面孔,他朴实的性格,他诸多的往事,让我时常忆起。  相似文献   

15.
我的悲伤     
记得我曾经告诉你,你的两个大脚趾靠两脚中间的骨头比常人突出许多。我说你的大脚趾长得跟你的祖母一模一样。每次看到你突出的大脚趾就让我悲从中来。  相似文献   

16.
我是警察     
海蒂 《人民公安》2009,(18):62-63
采撷金秋最饱满的诗情 跪在你的膝前说句悄悄话 我的山水逶迤的祖国母亲啊 我是你风雨相伴的儿子 我是共和国警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残疾人》2014,(9):19-19
我们希望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征文启事,能听您讲述“父亲”、“母亲”的故事。亲情,是人类情感中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而一个有着残障人士的家庭,会有着更多的人性瞬间。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曾描述母亲,“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18.
爱我中华     
我从大学毕业至今 ,已有46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内 ,我从一个小青年 ,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几十年来 ,我基本上都是在创伤外科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工作上取得过一些成绩 ,实践中也有一些体会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想做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首先要好好做人。在这篇短文里 ,我只讲一点 ,就是“爱我中华”。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历史悠久 ,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 ,中国是非常强盛的。然而 ,近一二百年来 ,由于封建、军阀统治等原因 ,我国从辉煌逐渐走向衰弱 ,和先进国家比 ,我们落后了。但是 ,祖国是我们…  相似文献   

19.
秦鉴 《前进论坛》2014,(7):26-27
<正>这两年,有两句话比较时髦。一句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那是因为没有将自己的小梦置身于民族和国家的大梦之中。另一句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我想,那是因为谁都没有想到逐渐实现的中国梦会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如此巨大的红利。  相似文献   

20.
甄欣 《天津人大》2010,(6):48-48
七一, 一个伟大的日子, 要永过错在心底铭记。 每年这一天, 我要为党过生日, 把鲜艳的党旗高高挂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