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性别平等立法,对全国有示范意义.为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工作机构的建立,深圳市妇女发展研究会、深圳大学法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联合主办“深圳性别平等机构建设研讨会”,为深圳贯彻实施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浪潮的社会性别意识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不仅封中国的女性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我国现行公共政策的崭新视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政策中性别平等的现状和挑战,试图为转型期的中国,找到理解、宣传和推动“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解决方案。由于公共政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1)
近年来,在西方的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中,对于到底是使用定量研究还是使用定性分析的争论由来已久。通过对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在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从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角度出发,提出在现代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中定性分析方法符合性别研究本质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权主义对性别平等问题的理解和追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追求无视性别差异的性别平等,主要代表流派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然后是追求在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对不同性别的不同对待,主要代表流派为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直至最近,人们对性别判断问题的理解又深入到了个性、人性的高度。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以前对性别平等的解释,并且指出,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甚至超越西方女权主义的传统平等理想,主要代表流派为后现代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5.
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改变高等教育中隐形性别不平等现象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可以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校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中、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性别意识的养成、高校建设重视性别因素的学校文化的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民族志观察和个案研究方法,从消费视角探索了城市中学生的性别社会化过程。研究发现,城市中学生消费具有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和性别成熟程度方面的特征;其性别社会化的形成机制是从媒体学习到消费体验继而在群体中相互传递,并以20-30岁单身同性的行为模式为学习目标,继而可能引发代际冲突与群体分隔。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克服中学生性别社会化研究的薄弱性,而且能够矫正国内中学生消费研究中的部分误导性解释。  相似文献   

8.
郑憬函 《学理论》2009,(4):55-56
本次研究选择Y县P乡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及土地权属体系相似的四个村作为一个研究社区,以社区内的妇女领导、男性领导、普通村民为三个访问群体,采用实地研究方式,通过访谈、问卷以及文献分析等手段,主要研究讨论妇女领导力状况、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并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农村妇女领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领导力的状况有很大提高空间,政策、自身、家庭、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对妇女领导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培训、宣传等方式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吸引了妇女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学者的关注。但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一理论的了解还不多。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中国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和艾滋病的女性化趋势,必须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到艾滋病防治领域中。决策者在公共政策的制订及艾滋病防治项目的实施中,需要对女性给予权力并保障权利。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公共政策的支持及法律的保障,女性才有可能逐渐摆脱艾滋病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蔡慧玲 《学理论》2010,(24):43-44
社会性别(Gender)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形成的一个分析范畴,用以分析各国政策对男女不同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中国妇女的状况,认识到必须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视妇女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8)
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不论在女性地位的提升还是思想的解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是成为追求男女平等的先锋力量。但诸多社会因素却阻碍着她们的发展,只有厘清这些社会因素背后的传统性别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性问题,促进男女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7)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65年,我国在教育、婚恋、职业等诸方面都坚定不移地贯彻男女平等的思想,但男女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不平等的,在职场、婚恋中女性处于明显的弱势,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不平等现象更为普遍。归根结底,两性关系不和谐的背后是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因为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真正和谐。探究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发现观念是造成两性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受传统文化、家庭氛围、周围环境和自己接触信息等的影响,女性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弱势、依赖、不独立等,这些观念最终导致性别不再平等。  相似文献   

14.
易新奇 《学理论》2013,(12):183-184
国内模糊语言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试图从理论建设、模糊语言语用交际功能研究、模糊语言修辞功能研究、中外模糊语言比较研究、模糊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并讨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性别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女性因性别特质也影响着公共资源的分配。《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领域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针对当时面临的现实环境,它沿着婚姻家庭需要对女性保障内容做了全面的规划。性别视角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下女性面临的风险出发,解析《贝弗里奇报告》中女性保障内容,发掘《贝弗里奇报告》关于女性保障的价值理念,以期促进对《贝弗里奇报告》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性别和快乐模型的关系指出:在持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女性和男性体验到的快乐是没有性别差异的;产生快乐的条件是相同的,是没有性别差异的;虽然信息子代表的内容可以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信息子是没有性别差异的;虽然产生神经信号(动作电位)的器官可以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产生的神经信号(动作电位)是没有性别差异的;在完全理想的条件下,女性可以建立所有男性都可以建立的信息子,男性也可以建立所有女性都可以建立的信息子。最后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达到自由的心理状态,那么它就应该坚持性别平等原则;与没有坚持性别平等原则的社会性别文化相比,坚持性别平等原则的性别文化更有可能使我们达到自由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郝蕊 《学理论》2011,(10):90-91
指出了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的事业定位与婚姻定位上存在性别偏见,在教育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上缺乏社会性别敏感度,同时阐述了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学生和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2)
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与社会性别的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女大学生在性别的影响下在就业机会、就业要求、就业渠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本文认为这些困扰和传统的就业观念、现行的就业政策缺乏科学性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等不可分割,应该通过科学制定就业政策、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女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等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9.
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平等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在促进男女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卓有成效.但不容讳言,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政府、社会和妇女自身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有效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两性老年人在健身的参与度和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从社会性别角色定位、自我认同、情感沟通途径三个方面解读两性老年人在健身活动中存在的差异,探寻促进两性老年人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