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两岸同胞同根同脉,是一家人。胡锦涛总书记在“12·31”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既深刻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也为深化两岸交流交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3):41-4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谈时,说“两岸同胞一家亲”,进而说道:“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认同“一中框架”者,必然认同习近平的这番讲话,也必能体会两岸兄弟阋墙付出的惨痛代价,进而思考如何弥补两岸裂痕。  相似文献   

3.
10月中旬,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八次党员代表大会。马英九就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就职演讲中,积极评价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明确表示要继续把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政纲,并肯定同共交流平台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值得珍惜”,表示将继续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扩大各界参与,以凝聚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马英九还表示,国民党在推动两岸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国民党通过的政策纲领纳入了要继续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条文。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中,开创性地先后提出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论述,构建了国家统一大业重要理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主张,不仅着眼于解决当下台湾问题,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同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着眼于台湾问题解决的同时,推动两岸同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0,(7):5-5
早在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两党将共同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其后,两岸各界有识之士不断探讨和呼吁,两岸应以签署协议的方式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11月的“陈江会谈”后,两岸三通正式启动。在12月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发表了九点“共同建议”,提出了加大在资汛、通讯、环保、LED照明、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岸产业界交流和沟通,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合理的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布局。为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共同提升粤台光电产业竞争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似文献   

7.
7月28日、29日,以“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步入巩固深化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高层和两岸各界精英人士再度聚首,共同汇集两岸民意,凝聚各界共识,提供政策建言,达成17项“共同建议”。  相似文献   

8.
血浓于水,骨肉情深 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首次提出两党将共同“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肖军 《台声》2009,(12):27-2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中华文化在两岸交流中核心与纽带作用的重要性早已众所周知。在10月28日、29日,台盟北京市委、台盟天津市委共同举办的“交流与共享——京津台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上,记者更是时时被这样的感觉包围着。来自两岸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传承中华文明、共享文化成果”、“密切两岸政党交流,共创两岸和平发展”和“推动经济交流,携手应对挑战”等议题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3,(11):42-42
由两岸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共同举办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10月11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以较为敏感的两岸政治关系、涉外事务、安全互信及和平架构4个议题,集两岸“红、蓝、绿”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展开了火花四溅的探讨。会上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两岸步入“深水区”的一次深入探讨。那么,两岸“深水区”到底有多深?  相似文献   

11.
卢文端 《台声》2013,(11):40-41
过去20多年来,两岸交流中一碰到政治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搁置争议”和“先易后难”。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明确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10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上海出席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中也进一步提出,“只经不政”的做法无法持续。这也清楚表明,大陆方面不希望将两岸政治谈判问题拖到下一代,期待两岸共同承担历史责任,开启两岸政治谈判。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声》2008,(11):12-14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大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对岸增强互值.进行制度化对话的同时,关心台湾同胞.推动两岸交流是坚定不移的方针,目标是共同实现“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连战、宋楚瑜时,都提出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论点和新亮点。如同中国梦那样务实亲切、感召人心,“两岸一家亲”作为对台工作新思想,更加明显有别于对外工作的表述,凸显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和命运共同体的定位。“两岸一家亲”理念平实,寓意深刻。亲情源自“一家”,“一家”具有共同生存空间的含义,这个家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14.
崔岩 《两岸关系》2023,(8):16-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6,(3):76-76
4月14日-15日,为期2天的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  相似文献   

16.
逗点 《台声》2003,(1):37-37
第二届“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妇女形象研讨会”于2002年年底在京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主办。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在开幕词中说:第一届“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妇女形象研讨会”于1991年举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两岸妇女参与社会的程度不断提高,妇女读物的出版事业蒸蒸日上。跟随时代的脚步,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研究探讨两岸读物的创作经验,已成为两岸文化界、出版界的共同盼望和期待。召开这次研讨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7.
《统一论坛》2009,(5):5-6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两岸同胞期盼30年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成为现实,中断10年的两岸协商谈判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以恢复并步入制度化轨道,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搭起沟通交流的多元平台,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和台湾省农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两岸乡村座谈于7月22日在上海朱家角镇温馨落幕。经过两天多深入的座谈交流,海峡两岸57个乡村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自主结成了30个两岸乡村农业合作对子,并签署了“两岸乡村农业合作备忘录”。这是两岸乡村首次采用这种“结拜”的交流合作形式,使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真正推向乡村基层。  相似文献   

19.
闻喜 《台声》2011,(8):75-75
7月上旬,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2011海峡两岸设计艺术夏令营”开幕,来自台湾8所高校的24名师生与北京理工大学的20名帅牛参加。此次夏令营是“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人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两岸年轻一代再次相聚在一起,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20.
曹小衡 《两岸关系》2011,(12):13-14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