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免疫预防试验吴国栋,潘长春,孙泽祥,许亚琴,赵丕照,罗仲振(浙江省宁波市畜牧兽医站315010)猪流行性腹泻病(PED)是冬春季节广为流行的具有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县一些地方1989年冬春90%以上的猪发生PED,死亡近千头,经...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 (Porcineepidemicdiarrhea ,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1976— 1977年比利时和英国首先报道该病 ,以后在捷克、匈牙利和原西德等国陆续发生。我国吉林、辽宁、上海、四川先后有此病报导。 2 0 0 0年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某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1 发病情况枣庄市峄城区吴林某猪场饲养体重 2 0— 30kg断奶仔猪5 0 0头 ,5月 12日个别猪排灰白色水样粪便 ,并有呕吐 ,逐渐加重 ,严重脱水、消瘦、眼窝下陷 ,发病猪逐日增多 ,5…  相似文献   

3.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疫病的爆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灵敏、快速检测诊断PEDV感染是实施病毒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本文对于近年来检测PEDV的实验室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病毒分离培养鉴定、病毒电镜形态检查、血清中和试验(S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织化学(IHC)、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层析法(IC)、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LAMP)、纳米颗粒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nanoPCR)等,并分别介绍了不同检测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为有效诊断及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甘肃省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和畜禽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 ,猪传染病越来越多 ,危害日趋严重 ,尤其是猪繁殖障碍病、猪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病是目前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已成为现阶段猪病防制的重中之重。因此 ,为了进一步查清猪繁殖障碍病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及免疫状况 ,为更加有效地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在甘肃省某规模化养猪场采集猪血清 2 0 84份 ,对猪瘟 (CSF)、猪伪狂犬病 (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猪细小病毒感染 (PPVI)、猪乙型脑炎(JE)、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APP)和猪霉形体病 (…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是在特定诱生剂的作用下,由细胞基因组控制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复制和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它对几乎所有的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并在病毒性疾病的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绍兴地区每年冬春季节流行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腹泻病,经济损失严重,笔者应用新城疫Ⅰ系疫苗作为内源性干扰素诱生剂进行了防治猪传染性腹泻病的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在猪传染性腹泻病流行季节(9月至次年3月)选取确诊为猪传染性腹泻病  相似文献   

6.
我省围场县历年发生驴驹流行性急性腹泻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为了摸清本病的发生情况及病因、病性,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诊断和防治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鸡新城疫苗防治仔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该病在我区部分乡村、猪场发生和流行,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发病,尤以哺乳仔猪受害严重。用抗生素治疗不仅费用昂贵,而且疗效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我们用玻片凝集、抗甘露糖血凝反应和发酵棉子糖等三种方法,对相同菌株进行试验的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用于签定猪源性大肠杆菌K_(88)~ 株都是简便有效的。它们不但可用于仔猪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而且对这种传染病的免疫预防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1.菌株:菌株及其来源列在表1。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资料 我省自1962年以来,多发猪的冬季拉稀病。仔猪死亡率很高,疗效不佳;大猪病势较轻,但仍出现水样下痢、掉膘、脱水、腹胀。究系何病,一直未能确诊。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性经过,发病率相当高。如1963年冬,自贡市一个区的五个公社、一个农场的13994头猪中,发病1663头(发病率12%),死亡255头(致死率15.33%)。1971年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和猪轮状病毒(PRo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EDV N基因(750 bp)、TGEV M基因(544 bp)、PDCoV N基因(183 bp)和PRoV VP6基因(329 bp)。经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成功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PEDV、TGEV、PDCoV、PRoV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仅对PEDV、TGEV、PDCoV、PRoV检测为阳性,对口蹄疫病毒(FM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等主要病毒的扩增均为阴性。PEDV、TGEV、PDCoV、PRoV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分别为1.57×10~2、1.57×10~3、1.57×10~2、1.57×10~2copies/L。相同条件下的重复性试验获得均匀一致的结果。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2017—2018年采集自广西各地的270份腹泻病料,结果显示,PEDV、TGEV、PDCoV、PRoV的阳性率分别为15.56%、11.48%、10.74%、1.85%,并且存在混合感染现象。上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PEDV、TGEV、PDCoV、PRoV的快速鉴别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AH2012株N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利用该ELISA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血清时为阳性,而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55%;该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88.75%。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诊断、流行病监测以及疫苗研发时抗体水平的检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2.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PDCo VD)是新近报道的呈现世界流行性的猪肠道病毒病。为掌握我国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 V)的遗传变异特征,本研究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之间采集的我国3个省的10个猪场的64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8个PDCo V毒株的S基因全长以及其中一个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PDCo V的检测率为23.4%,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检测率17.2%要高,同时PDCo V的单独感染率为17.2%,与PEDV混合感染率是6.4%,系统进化树表明本试验中的SXD1毒株与之前我国香港报道的毒株HKU15-44和HKU15-155的同源性最近,而这些毒株可能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且Song等进行的回溯性检测检到了PDCo V,表明PDCo V是一种重要的猪病毒性腹泻病病原,早就存在但未被检出。S蛋白的第52位氨基酸编码基因的缺失可以作为区分我国PDCo V毒株和韩国以及美国PDCo V毒株的标记。同时PDCo V毒株基因组上的ORF1a、S基因和N基因的变异提示我国应加强PDCo V的监控,尽快研制出针对PDCo VD的疫苗。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月,我省某猪场的猪爆发以高热、败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经诊断为猪丹毒。在一个猪场爆发猪丹毒,在我省实属罕见。(一)发病概况 1990年1月初,该场猪零星死亡,且逐日增加,至中旬,发病死亡猪突然增加,仅1月11日1天内死亡41头。约15天,发病肥猪317头,发病率22.0%,死亡162头,死亡率11.2%,病死率51.1%。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水泡病、猪瘟均为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是国家规划要求防制的重点和消灭对象。采用猪水泡病鼠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猪水泡病鼠化苗)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 瘟兔化苗)预防免疫亦经科学实验和防疫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防制措施。我省推广猪水泡病鼠化苗以来对防制猪水泡病起了显著作用,但又出现与其他猪病的预防注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争时间、争人力、争物力的矛盾,广大贫下中农,基层兽医迫切要求改  相似文献   

15.
蓝舌病是绵羊、牛、山羊和许多野生反刍类动物(如鹿和其他单蹄兽等)的虫媒病毒传染病。马、狗、猪、猫不感染蓝舌病(Howell,1963)。牛往往成隐性感染,长期带毒。 本病在非洲各国流行。美国也呈地方流行性,存在于南方一些州,其他如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都报告有此病发生,近几年,伊拉克(1978)、澳大利亚曾报告出现蓝舌病;澳大利亚分离出新型蓝舌病病毒(St.George等,1978)。 病毒的特征和传播方式 (一)蓝舌病病毒的特性 蓝舌病病毒是双股RNA病毒。Borden等人建议将虫媒的双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 V)的多重RT-PCR方法,根据Gen Bank中PEDV和TGEV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参照文献合成1对PDCo V引物,优化三对引物在同一RT-PCR扩增体系下的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同时优化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将初步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用于检测采自四川省及重庆市14个猪场的222份样品。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RT-PCR在引物量分别为PEDV 0.2 L,PDCo V 0.2 L和TGEV 0.4L,退火温度为53℃时的扩增效果最佳;最低检测量分别为PEDV:60.96 pg、PDCo V:58.85 pg、TGEV:102.69 pg;用该法对多种猪传染病病原DNA或c DNA进行扩增时均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出现。对222份腹泻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PEDV阳性检出率为52.2%,PDCo V为2.7%,TGEV为2.3%。同时多重RT-PCR检测方法和单项RT-PCR检测方法符合率分别为PEDV 92.9%、PDCo V 100%、TGEV 100%。表明该法具较高可信度。本试验建立了一种高效、特异地同时检测PEDV、TGEV和PDCo V的多重RT-PCR方法,为病原的实验室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四川省及重庆市部分猪场三种病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地区猪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N基因序列设计2对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引物,建立针对TGEV N基因的RT-LAMP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性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在63℃恒温下作用50min,使TGEV N基因获得了高效率特异性扩增,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其他猪易感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同时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可检测到131.4fg/μL的目标病毒DNA,比普通PCR的灵敏度高3个数量级。反应结束后加入SYBR GreenⅠ在紫外灯下观察颜色变化,结果显示阳性扩增产物呈现绿色荧光。经47份临床样品RT-LAMP检测结果与已得到验证的RTPCR和ELISA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猪气喘病,据报道(华南农科所,1959)从1953年开始即引起广州地区的兽医工作者的重视。最初,他们诊断为小猪地方流行性支气管肺炎;后经深入研究,认为其特性与英国学者Betts等报道的猪病毒性肺炎的特征,大致相同。随着养猪事业的大发展,猪数急增,调动频繁,集体饲养多,猪与猪接触机会也多,再则猪的几种烈性传染病和猪瘟等已基本上获得控制;这种慢性呼吸道病才显得格外突出,流行也较广泛。经全国各地研究,全国猪气喘  相似文献   

19.
1971年,在英国的猪群中首次发现猪流行性腹泻(PED),直至1978年,英国和比利时才证实,引起PED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冠状病毒引起危害以消化器官为主的两个类似的猪的传染病。因此,单靠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作出鉴别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借助于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验。但是,由于在细胞培养物中使用胎牛血清会起到抑制冠状病毒吸收进入细胞膜受体的作用,使PED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受阻,从而对PED病毒的应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据报道,  相似文献   

20.
伪狂犬病 (Pseudorabies ,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 (PRV)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已在世界上 5 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或暴发流行 ,近几年在我国也有不少集约化养猪场发生本病 ,但在甘肃省还未曾有此报道。 2 0 0 0年 3~ 4月 ,我省有 2个集约化养猪场相继发生了以初生仔猪在 3~ 4日龄突然整窝发生以呕吐、腹泻、出现神经症状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猪伪狂犬病。1 发病情况A猪场 :该场 1996年 6月投产 ,存栏母猪 3 0 0头。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