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时,西盟佤族尚末进入阶级社会,但由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私有制的逐渐确立,氏族成员中开始发生贫富分化,原来维系和调解氏族社会纠纷的习惯规范,逐渐蜕变为习惯法。这种正在产生的习惯法适应私有制的建立和保护私有制的需要,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有关西盟佤族习惯规范的调查资料,就其主要的方面试作探讨,为研究西盟佤族习惯法的起源提供一些资料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西盟佤族解放前的家长奴隶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前,西盟佤族社会存在着约占总人口4—5%的奴隶。研究佤族奴隶占有关系,不仅对正确认识解放前西盟佤族的社会性质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人类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价值。一、佤族奴隶占有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恩格斯说:“农业家族内的自然形成的分工,达到一定的富裕程度时,就有可能吸收一个或几个外面的劳动力到家族里来。在旧的土地公有制已经崩溃或者至少是旧的土地共同耕作制已经让位给各个家族的小块土地耕作制的那些地方,上述情形尤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真情凝聚 木鼓声声——西盟佤族拉木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论《瓦解》的内部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宇琪 《前沿》2008,(3):186-187
《瓦解》向我们展示了非洲传统文化的覆灭过程。尤其是伊博部落所接受的挑战,及精神上的逐渐衰落,到最后的灭亡。虽然白种人的入侵起了主要的作用,但是本身所存在的文化冲突也必将导致其最后的瓦解。  相似文献   

5.
西盟旧事     
时光飞逝30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进入不惑之年,目睹着家乡西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感激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儿时的场景也时时在梦境中出现,西盟的过去和现在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瓦解     
电话铃响的时候老警正在呼哧呼哧地吃方便面。电话里说镇西头要出人命了。老警刚要问电话却挂了。所长开着所里惟一的吉普车带着几个人扑一个偷牛案子去了。老警只好撂了冒着热气的碗开着偏斗摩托歪歪扭扭去了镇西。远远地老警就看见了黑压压的人聚了一堆。一到集日这样的人堆少不了,什么耍猴的、卖药的、抢便宜货的。老警熄了火就听见两个男人互相骂着吆喝着的声音,老警就使劲挤了进去。老警一看两个人只是互相揪着头发,手里没有刀子,悬着的心就落了下来。老警很快就把两个人拽开了。老警说二位跟我去一趟派出所。二人中的胖子说,我又…  相似文献   

7.
瓦解敌军,是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十分重视瓦解敌军工作,把它提到具有重大特殊意义的战略策略高度。八路军在党的领导下,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积极而有效地开展了对敌工作,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瓦解和争取日伪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佤族     
佤族是我国西南部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约二十一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中沧源、西盟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的佤族约占佤族总人口的58%,占两县总人口的88%以上。佤族自古居住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山上森林茂盛、翠竹成林、四季葱绿。深山密林里有各种珍禽异兽。虎皮、虎骨、鹿茸、熊胆、熊掌、象牙和砂仁等都是当地的  相似文献   

9.
正"年届退休的云胶公司业务主管岩冷、中年法官赵晓玲、博航八组年轻的村民岩孔,他们身上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气神——"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正是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一直引领着西盟人民,从缺衣少食的原始社会奋起直追,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30余年来,大马散佤寨重组的过程,是村民逐渐获得相对稳定居住地的过程,也是大马散不断巩固作为一个村寨的地缘聚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村民的居住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饮食结构、卫生状况等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同时村寨也逐渐丧失了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这一变迁导源于村寨搬迁的历史,也与村寨建制变更、区位环境等因素有关,但人口流动是大马散衰落的最直接原因.脱离村寨地域、跨越国界的人口流动致使村民在放弃某些传统文化因素的同时,缺乏整合到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力和机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原始社会的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多民族祖国里,各民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古代。民族史的研究是民族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木有根、水有源、历史不能割断,基于上述认识,这里,我们用一个专栏的版面,刊发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次年会上五篇关于先秦民族史的论文。如果能够进一步引起对民族史探索的重视,和在寻根追本上起到一点参考作用,也就如愿以偿了。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一个不曾彻底崩溃的神话王国的话,那末,佤族神话则是这个神话王国中最古朴的珍品。由于历史上阿佤山中心区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使佤族神话大多得以活的形态存留下来。这对于我国神话学的研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文拟从文化生态这一背景上对佤族神话进行考察,并力图从中探索活形态神话的基本特征。一若以故事内容作为分类的依据,佤族神  相似文献   

14.
佤族婚礼     
阳春三月,阿佤山百花盛开,是佤族有情人举行婚礼的最好时节。 3月15日这天,是西盟佤族自治县岳宋乡的佤族青年岩忠和娜瑞举行结婚仪式的日子。清晨,新郎和一群小伙伴就提着米酒等候在离寨子一里开外的路上,迎接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亲友来到,小伙子唱着祝酒歌献上美酒,来客必干三碗方才进寨。 寨口,佤族传统美食--用鸡肉、菜和米一起煮的“鸡烂饭”已经在大锅中烧开,操办喜事的人们正忙着切肉。按照佤族习俗,寨里人无论谁有了好吃的东西,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人均分给一份。今天岩忠和娜瑞的婚礼也不例外,鸡烂饭煮熟时,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她在西盟的调查手记,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目光,去感受一个日本女孩眼中的佤山、佤寨。2004年4月16日,我从昆明出发,到西盟佤族自治县考察当地佤族的生活习惯和原始宗教。行前从一些资料中得知,那是一个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群山中,有着神秘的原始文化的民族。这样的认识让我对这次西盟之行充满了期待。老县长隋嘎先到西盟新县城(2000年,因为地质原因西盟县城搬往勐梭镇),这是一座有宽阔的马路和漂亮的现代建筑的小县城。我有幸走访了隋嘎老县长,70岁的老县长头上缠绕着红色包头布,让人眼前一亮。老县长自豪地告诉我,这包头是自家织的白布用茜…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至今约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而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才仅仅五六千年,可见人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原始社会中度过的。阶级社会的分期,其主要标志,取决于生产方式在三个社会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正是由此而得名。而漫长的原始社会,怎样分期才算科学,则是一个需要继续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自十八世纪以后,英国学者福格森·亚当·斯密和泰勒等人,就先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过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是祖国大西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但由于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汉文书籍对她的记载极少,对于其童年即她的原始社会阶段的描述也就不得而知了。然而,民族学理论告诉我们,现代的某些民族由于历史上的某种原因在发展上落后了,并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保留了古老的形式。他们生活中的事实,使我们能阐明整个人类的遥远的过去。现今布依族人民的生活中,正好具备以上特点。虽然已经是历史的影子,笔者根据自己的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8.
佤族的木鼓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个佤族村寨都有木鼓房,至少有一对木鼓供在木鼓房中。木鼓由整段红毛树或椿树制作,上方挖一直槽,中间挖空,两侧各刻一鼓舌。鼓有雌雄之分,敲击时音质不同,雌鼓音清脆且高,雄鼓音稍低沉。置于木鼓房中,雌鼓在右,为主位,雄鼓在左,为客位。逢年过节时可一人敲击,也可数人合击。佤族盛大的节日“拉木鼓节”就围绕木鼓展开,唱木鼓歌,包括人们上山选树、砍树、拉木进寨,制成木鼓直到庆祝歌舞的全过程。在佤族传统文化中,木鼓不是普通乐器,而是通天的神器,只要一敲响它,住在天上的神达梅吉就知道下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木鼓的使用与村寨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佤族筒帕     
筒帕,又叫挎包,在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无论男女老少,基本上都随身携带。他们不论出门做事,还是上山干活,都喜欢把它挎在肩上。在佤族人民看来,筒帕既美观又实用,同时还是馈赠朋友的礼物。佤族群众特别钟爱黑、红两种颜色。佤族人认黑为美,而红色则认为是生命的原色,对其崇信并且普遍使用。受此影响,佤族的筒帕也是认黑、红两种颜色为基本主色调,同时饰认黄、绿等多种颜色,经过精心编织成各种图案,有方形的,有菱形的,有的三角相错,也有的波浪滚边,这些美丽的图案背后都有着相关的神话传说,还有的饰以牛头图…  相似文献   

20.
陈旺丽 《今日民族》2012,(11):58-59
佤族历史悠久,其民间舞蹈有着民族性、地域性、仪式性、群体性和传统性等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