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我党坚决斗争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承认了我党我军的合法地位,接受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一致抗战的条件,这就是我党历史上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后,我党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武汉、西安设立了共产党办事处。  相似文献   

2.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14):43-46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接着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于23日发表谈话,表明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相似文献   

3.
正80年前的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实现对日直接作战等目的而发起的第一次战役行动。这次战役虽然最终由于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的重兵合力拦截围追,而使红军被迫暂时折返陕北根据地,没有能够完全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但东征期间及之后党中央、毛泽东所决策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国民党蒋介石、阎锡山的政策、策略方针的逐步调整与改变,却对全国抗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是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后,在每年的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都会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内容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经过和抗战精神为主,方式主要包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知、决定和告群众书,发布社论、纪念文章、诗词和歌曲等。借助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旨在树立正面的革命形象、抨击国民党的投降卖国、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了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的十年内战,开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战的新局面。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当时并不甘心,他们仍在千方百计地破坏国共合作,破坏团结抗战,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4月25日的劳山事件,就是国民党顽固派企图谋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破坏国共合作及全国抗战局面的血腥表演。  相似文献   

6.
王学亮 《党史纵横》2011,(12):42-44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就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不久的10月初至11月中旬期间,也就在短短的40多天里,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的卫立煌将军,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山西抗日前线,有过三次重要的会见。这三次会见,使卫立煌有幸聆听了周恩来许多有益的教诲,受到很大启发,成为他一生中思想转变的关键。它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成为抗日名将,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逐渐转变立场,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拥护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人民、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团结抗战的结果。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桂系作为其中实力较强的一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站在爱国的立场上,从反蒋反共转向逼蒋拥蒋联共抗日,从内战战场走上抗日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桂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一、大生抗战,联共逼蒋抗日,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l、力主对日抵抗,实行焦立抗战佳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脱胎于…  相似文献   

8.
王祖远 《党史纵横》2013,(10):34-36
“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合作之前的三年时间,项英和陈毅一直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得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后,项英和陈毅果断转变斗争鼻潞.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谈判,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游击队员想不通:共产党人怎么能与斗争多年的敌人“合作”?其中思想斗争最复杂的便是谭余保领导的湘赣游击队。他们坚持在江西武功山区与国民党军对抗,  相似文献   

9.
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然而,1927年,在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长达三年之久的国共合作分崩离析,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出发,探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之间的矛盾,并从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是两场颇多可比之处的战争.它们都是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战场都在淞沪地区,且均系双方兵力逐次增加、中国占有人数优势、日本占有技术装备优势的阵地战.然而,这两场战争的军事得失,却差距颇大。其中的原因何在,值得深入研究。(一)两次微沪抗战有着基本相同的国际环境,即被国民政府想象为有力盟友的英美等国,均无意制止日军进攻上海,甚至吝于给中国抗敌以道义上的支持。一二八抗战时,英美虽然对日军侵沪感到不安,却始终未采取足以使日本感到沉重压力的强硬姿态。八一三抗战时,英美的…  相似文献   

11.
继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的同时,处在前沿的上海人民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空前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八一三抗战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速战速决”的战略部署,否定了“亡国论”者的悲观看法,尤其是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此建立了丰功伟绩。一、特点(一)高举抗日大旗,号召把抗战进行到底。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也投入了抗战,改变了九一八、一二八时期所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派了几十万军队在…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在国内抗日救亡浪潮的压力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产生了准备抗战的思想,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意识。这对于国民党抵御日本侵略,参加全民族抗战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本质所决定,蒋介石国民党准备抗战的思想又是不坚决、不彻底的,具有妥协性、依赖性、片面性等历史局限性,从而未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谢赐余第二次国共合作从1937年正式形成到194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后经历了10个春秋。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才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最终打败了日本...  相似文献   

14.
尹凌 《红岩春秋》2006,(2):62-64
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促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民抗战,共御外侮的新局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上海失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西迁重庆。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逐步改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在向日本发动“冬季攻势”的同时,开始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在政治上,则大肆推行“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法西斯信条,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2月12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通过了国民政府提出、由蒋介石宣读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要》。《纲要》提出在相持阶段“精神重于军事”的“救国之道”;“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共同目标”;宣扬“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建国信仰”。国...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我国抗日战争从此全面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我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大局,为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毅然派出了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为中共代表,赴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首席代表周恩来同志,一方面就国共两党合作、红军的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抗战初期在武汉的一段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岗位的陈独秀,认为红军和土地革命均无前途,对革命日益悲观。1929年,他联合国际上的托洛茨基派,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面对这种分裂党的行为,中共中央毅然开除了他的党籍。实践很快证明,陈独秀又一次错了,他本人也于1932年10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好在他仍不放弃心中的理想,誓不与国民党反动派为伍,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多种诱惑,在国民党监狱中度过了将近5年的铁窗生活。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陈独秀好友胡适写信给汪精卫,汪找蒋商量,蒋介石早就想放了这个难…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1月14日下午,报业巨擘、《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在沪杭公路上被刺身亡。尽管蒋介石3次公开电令缉凶,人们还是明白,史量才死于国民党之手。蒋介石为什么要杀史量才?外间对此一直颇多猜测,众说不一。黄炎培在《八十年来》一书中谈及史被害原因时说,史量才主持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拥护十九路军抗战,已招蒋介石忌了。一次,他和史去南京面谒蒋介石,临别时.史握蒋手慷慨地说:“你手握几十万大军,我有申新两报几十万读者,你我合作还有什么问题!”蒋闻之立即色变.由此种下祸根。恽逸群认为,史被害原因与淞沪战役时上海地方人…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在对待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上,有着二种不同的态度:共产党深明民族大义,高举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战争去反对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国共两党本着“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化敌为友,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井两党的合作,为抗日战争的坚持并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而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最好的阶段,因此对抗日战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共双方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抵抗日军侵略,在抗战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疯狂侵略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至此,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蒋经国毅然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春,他临危受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