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所謂五彩瓷,是特指以紅、黃、綠、褐、紫等釉上彩作畫的瓷器。最著名的五彩瓷產地是江西景德鎮。多年來,國內陶瓷界一般都傾向於認爲明代官窰五彩瓷肇始於成化年間(一四六五——一四八七年),但在一九八四年,一對署款的宣德青花五彩官窰碗,被攝影家王露先生偶  相似文献   

2.
唐山骨灰瓷     
骨灰瓷是一種名貴的高檔瓷,由於在原料配方中加入了大量食草動物骨灰而得名。骨灰瓷原爲英國人所創。但是在十六世紀連歐洲最好的瓷器,也缺乏像中國瓷器那樣的明亮細膩,於是歐洲人開始了對中國瓷器的仿造和研製。一七五六年,一位英國人在原料配方中無意加入了動物骨灰,如脂似玉的骨灰瓷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後來它便成爲英國皇家宮廷的孲么伞?我國研製骨灰瓷始於本世紀六十年代末。當時有一位英國商人來到唐山第一瓷廠訂貨,談到國際市場上頗享盛名的骨灰瓷,售價昂貴,產品  相似文献   

3.
瓷器是古代中國的偉大發明。它以堅實的胎質、優美的造型、明快的釉色、流暢的紋飾赢得了人們的喜受和讚譽。中國瓷器從唐代(公元六一八——九○七年)中晚期開始向國外輸出,持續達一千餘年,中間很少間斷。這在世界貿易史上也是罕見的。故我國素有‘瓷國’之稱,人們把唐代及其以後的我國通往亞、非、歐、美的海上交通路綫稱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陶瓷之路’的形成我國在商、周时期(約公元前十六世紀——前二五六年)已生產出了原始瓷,到東汉时期(公元二五——二二○年)生產的青瓷已完全符合瓷器的標準。唐代是我國瓷器的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瓷窑,生產出各具特色的高質量瓷器,如長江以南的青瓷、釉下彩瓷,中原地區的白瓷等。這表明了瓷器生產巳達到有眾多產品輸出的能力,而且有的瓷窑就在沿海港口附近,如浙江越窑、江  相似文献   

4.
一、推廣優良品種,是保證農業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到一九五四年,我國糧食、油料作物良種的種植面積已達三億餘畝,棉花良種的種植面積已達五千五百萬畝,凡因地制宜地推廣良種,並採取相適應的耕作栽培技術的地方,均獲得顯著的增產效果,不僅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並改善了農產物的品質。但另一方面,由於農業部門經驗不  相似文献   

5.
景秦藍是北京著名的特種工藝品之一,據說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開始廣泛流行於明景泰年間(一四五○——一四五七年),十七世紀以後遠銷國外。這種工藝品係用銅胎製成,早期以藍釉最為出色,故習惯稱為“景泰藍”。  相似文献   

6.
馬可·波羅,意大利旅行家,一二五四年生於一個威尼斯商人世家。一二六○年,他的父親尼古拉·波羅和叔父馬菲·波羅曾到过中國。元世祖忽必烈(一二一五——一二九四年)見到波羅兄弟,並通过他們瞭解了西方各国的情况後,决定派遣使臣柯嘉達出使羅馬教廷,並請波羅二人一同前往。不久,柯嘉達身染重病,只好在途中留下。一二六九年,羅馬教皇去世。波羅兄弟在家等候了兩年,遂决定先囘中國覆命。馬可·波羅是一個有作為的青  相似文献   

7.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北部邊疆,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誕生於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自治區舆蘇聯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交界,總面積一百一十八點三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點三,是中國第三大省區。人口兩千一百四十五萬(一九九○年),有蒙古、漢、達斡酮、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鲜等民族。全區現轄四個區轄市、八個盟(相當於其他省區的“地區”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宏偉的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里有多座福建著名工藝品漆屏風,上面的‘松竹梅’、‘松鹤图’、‘武夷山’、‘九鲤湖’等画便是福建著名画家李耕的作品。李耕(一八八五——一九六四年),字硯農,號大帽山人,出生於福建省仙游縣一個農民家庭。他是我國著名的傳統人物畫家,特别是以繪佛像晝著稱於世。  相似文献   

9.
粵東黃金海岸上有片方圓一萬多平方公里的綠色土地。這裹,自然條件優越,山河秀麗,賢達輩出,它便是聞名遐邇的僑鄕潮汕。飄洋出海的傳說翻開潮汕的歷史,唐宋時期(六一八——一二七九年),就有離鄕背井、出海謀生的人。當時,潮州正處於閩粵交通要衝,是嶺東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始發港,“舟船繼路,商使交屬”,“岸海介閩,船通甌吳及諸蕃國”?鄙巧倘司痛俗慵1榧皷|南亞,遠達波斯、埃及、西班牙、加拿大等地。特別是從事舟船業的商民,不少在通商諸國定居下來,成爲在海外最早的潮籍僑民。  相似文献   

10.
常州的梳篦     
位於上海市西南面的常州市,现在已是一個工業發達的中等城市了,但它的著名傳統產品却是木梳篦箕。常州梳、篦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製作十分精緻,共有八十道工序。十九世紀末葉,江蘇地方官員每年都要挑選一批質地優良、工藝精湛的常州篦箕、木梳,進  相似文献   

11.
貴州省大方縣,適宜漆樹生長,素來被譽爲“生漆之鄕”,是全國生漆生產基地縣之一。大方漆器始於明洪武年間(一三六八——一三九九年),初期,以生產民間杯、盤、碗、罐、瓶、壺、盒等產品爲主,飾以山水、花鳥、魚龍  相似文献   

12.
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雕塑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迥异被誉为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長江從西到東横貫省內達一千零六十一公里,給湖北以水運的極大便利。溯江而上,江輪可達四川重慶:順流而下,經南京,直達位於海濱的中國最大城市——上海。西部與四川交界地區的「三峽」,是久負盛名的风景名勝。同時,水利資源蘊藏也極為豐富。長江流域被認為是黃河流域之外,中國古代文  相似文献   

14.
淄博陶瓷這幾年聲名大振,其刻瓷、高石英瓷等產品先後榮獲國際金質獎,不少工藝品被用作國家禮品贈送給外國元首,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淄博陶瓷銷售。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有一個人曾經抛灑過辛勤的汗水,他就是設在淄博的山東省陶瓷公司前總工程師杜祥榮。杜祥榮現年五十四歲,畢業於山東淄博工學院,曾任山東省硅酸鹽研究所所長,他的“高長石質精細瓷”和“高石英質日用細瓷”兩項技術,分別獲得中國國家創造發明獎。高石英瓷在美國  相似文献   

15.
‘鐵觀音’茶是鳥龍茶中的珍品,與‘武夷’、‘水仙’兩個品種齊名,素有鳥龍茶王之譽,聞名海內外。‘鐵觀音’產於福建省南部安溪縣的峣陽鄉,該地是海拔在四百米至八百米之間的山區,宜於種茶。當地茶農培育‘鐵觀音’始自清乾隆年間(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在‘鐵觀音’的種植、保養、製炒等方面。已積累有兩百多年的經驗.其美譽至今不衰。清朝雍正年間(一七二三——一七三五年)有個舉子叫王士讓,是峣陽鄉人,乾隆元年赴京科考不第,歸而築軒於南山之麓。據峣陽王氏祖譜記載,士讓‘每於夕陽西墜,徘徊南軒之旁,窺山容  相似文献   

16.
閩南(即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是指厦門、泉州、漳州三市及所轄的十六個縣。這塊土地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方便,離台灣也最近(從泉州市的惠安縣崇武古鎮坐船六小時便可達台灣島)。現在,厦門、泉州、漳州都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並制定了一系列便於台胞投資的優惠政策。閩南已成為對台商最具吸引力的地區。  相似文献   

17.
失傳八百餘年的遼瓷藝術,今天已重放異彩。在今春第二屆全國旅遊產品工藝品交易會上,錦州遼瓷廠生產的“鷄冠壺”、“皮囊壺”等五種遼瓷作品獲得全國旅遊紀念品一等獎,並得到“馬踏飛燕”青銅獎杯一尊。六月,在全國陶瓷質量評比會上,這個廠的遼瓷作品“火弧”和“皮囊壺”以九十七點五的高分,榮獲“全國陶瓷產品質量評比優勝獎”。我國陶瓷的發展已有三千五百餘年的歷史,每個時期的瓷器都獨具特色。遼代(九○七——一一二五年)的陶瓷藝術,是我國古代契丹民族在吸收中原文化和漢族製瓷技藝的基礎上,結合本民族的傳統和生活習俗而發展起來的。  相似文献   

18.
中國工藝美術有悠久的歷史。從公元前十六世紀起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至秦代的秦始皇(公元前二四六——前二一○年在位)陵兵馬俑、唐代(六一八——九○七年)的唐三彩、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的瓷器、明清兩代(一三六八——一九一一年)的玉雕、牙雕、景泰藍等,都是聞名世界的文化瑰寶。新中國建立以來,由於國家的重視與扶持,工藝美術品的研製、生產和出口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目前,中國工藝美術品有美術陶瓷、雕塑、玉雕、刺繡、織錦、地毯、金屬工藝品、珠寶首飾等十多個大類,六百多個品種;全國輕工系統  相似文献   

19.
孫中山是個貧苦農民的兒子,於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在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父親孫達成是位佃農,全家住在村邊一間小屋里,家境十分貧困,常年以番薯為主要糧食。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清王室腐朽沒落,帝國主義侵略日劇的苦難時代。不平凡的青少年時代 孫中山從六歲起就參加農業勞動,生活艱苦,直至十歲,他才進村塾讀書。他喜歡聽老人講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一八五一——一八六四年)的故事,加之目睹人民的種種痛苦,漸漸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革命思想的種子。一八七八年,孫中山剛過十二歲,隨母親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西城區是一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市區,在三十一點六六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每平方公里竟達兩萬四千四百人。人口多、新生兒也多,但由於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婦嬰健康的措施,全區新生兒中的殘疾兒逐年减少,一九九○年僅佔新生兒總數的百分之零點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