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陶瓷板燃气红外灶的燃烧性能,即:高效率、低污染。并对在开发红外灶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送灶     
“送灶”,家乡俗称为“灶老爷上天”,传统中的灶老爷相貌不俗,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灶神名隗,姓张,字子郭,状如关女”。这位灶老爷是灶头小神仙,由于贴近普通百姓,民间因此恭而敬之。岁寒年尾闲来无事,我不禁想起了“送灶”这一民俗,也勾起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相似文献   

3.
灶,家家户户都有,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设备。《新华字典》中说:“灶,用砖土等垒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这种简单的家庭生活设备,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它,所以,人们尊敬它、敬畏它。随着图腾崇拜的不断发展,久而久之,民间便把它神化了,给了它“灶君”、“灶神”、“灶千爷”之类的称呼。《辞海》中说:“中国旧时供奉……于灶头,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  相似文献   

4.
主动红外八侵探测器等效探测距离和响应时间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顾晓吴,时毓馨国际GB10408.4—89《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规定了入侵报警系统中主动红外入侵将测器在性能、结构和安装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的制订,虽...  相似文献   

5.
张薇  崔燕 《中国减灾》2011,(12):48-49
什么是热红外遥感 所有物质,只要温度超过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发射热红外辐射。常温的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主要在大于3um的中远红外区,又称热辐射。热辐射不仅与物质的表面状态有关,而且是物质内部组成和温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6.
“爨’字,在云南是一个有特别含义的符号。譬如,笔者在一九九七年的三月去到陆良爨乡,乡人言,“爨’是两种性.汉人的灶围起来(封闭式),夷人的灶敞开着(支三块石或三足架,开敝式),后来把两种灶合为一种,就有了“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屁股挨“火”烧的“爨”、陆良是《爨龙颜碑》所在地,此地人以“爨乡”自诩。可见,“爨’的概念至今还活在云南百姓的生活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民族的滇文化融合了汉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这种文化用“爨”这个既形象又蕴含深意的字来符号它,…  相似文献   

7.
姚瑜 《前进论坛》2008,(10):60-60
《汉书·霍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户人家灶上装了直直的烟囱,灶旁堆满了柴禾。有人劝他把直的烟囱改弯,把柴堆搬开,免得发生火警。主人不听,后来果然失火.幸亏邻居前来相救才熄灭。主人备酒酬谢帮助救火的邻居.并请烧伤的坐上席,却不请早先曾劝他改造烟囱搬开柴草预防失火的那个人。这时有人对主人讲:“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相似文献   

8.
读了2012年《民主与法制》第35期《收费治污,烂药还灶良方?》一文,笔者对文章观点持赞同态度,很显然,收费治污凸显懒政思维.  相似文献   

9.
《警察技术》2009,(5):76-76
远距离激光夜视系统与现有的红外监控设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监控距离远,监控范围宽。普通红外监控设备夜间最远只能看到30~50米远,而该产品最远监控距离可以达到500米。  相似文献   

10.
在嘉兴农村,只要你走进农家厨房,就会看到一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而且,不论是两眼灶,还是三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配有不同内容的文字。这种依附于灶头上的壁画,当地人称“灶头画”。农村灶画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江南水  相似文献   

11.
刘永明  明立胜 《云南人大》2008,(3):11-11,13
家里干净的能源灶,屋外整洁的街道,不远处鲜花掩映的校园,山坡上清翠嫩绿的茶园……,这一切不正是时下新农村的真实写照吗?看着如此美景,腾冲县蒲川乡坝外村的群众都不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的一天上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来了8名检查指导工作的客人,中午就餐时被安排在镇政府“公务灶”,餐后结算时共花了230元。镇党委书记高新建介绍说,如果在街上饭店招待客人,起码要多花40%的钱。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讲,CCD的感光范围为380-1200nm,这为数码相机进行红外摄影提供了可能。本文以索尼DSC-F717为例,说明数码相机红外摄影的方法,阐明数码红外摄影与传统红外摄影的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汤阴县如此动真格地狠刹大吃大喝歪风,实属难能可贵。可贵在于,一刀切,不论级别高低,一律“公务灶”接待;更值得—提的是,“一律不安排烟酒”。  相似文献   

15.
芝风 《中国减灾》2008,(9):57-57
我国古人早就有了防火意识。据《周礼》记载.仲春二月.当天上的火星行将出现之日.宫廷中负责掌管用火的司员要敲着木铎走街串巷.以做好防火的宣传工作.这便是我国喊火烛的由来。自西周始.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2000多年,民间喊火烛经久不衰。每到冬天,时近黄昏.街上就会传来一阵阵“笃、笃、笃,寒冬腊月.火烛小心,水缸满满,灶仓清清!”的呼喊声。这时,人们就会去看一看灶门口有没有火种.并将柴草拿净.  相似文献   

16.
为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郑州市中原区积极探索实行公务灶制度改革,以有效控制基层接待支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7.
照明、入侵探测和电视核查的配合森斯塔尔公司为满足照明、核查和自动探测几项要求提出了一个保护小型建筑物的周界防护系统。该系统用对红外敏感的CCD摄象机,不被人注意的红外照明系统和DAVID300视频入侵探测系统。摄象机支柱是有监视和核查功能的小型装置,...  相似文献   

18.
冬日的上午,天边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杭州河坊街在雨水的冲刷下更显得沧桑和古旧。站在街口,热腾腾的灶烟四处弥漫,身着长袍马褂的货郎来回行走,糕点的香气、老唱片嘶哑的歌唱、一排火红灯笼的摇曳烛光……暮然回首,仿佛时间倒流,来到了一个世纪前的市井中国。  相似文献   

19.
前言在枪击案中,烟晕的发现可解决火药种类及射击距离等问题。对浅色客体上的烟晕常用肉眼、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1],但对深色客体如深色衣服上的烟晕,由于客体颜色的干扰而无法确定.为此,采用红外鉴别仪观察[2],通过两种不同物质对红外光线的吸收能力的差异,达到鉴别烟晕痕迹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目的,以解决枪案中的火药种类以及近距离射击的有关问题。红外反射鉴别原理当红外光线照到附着烟晕的物体表面时,由于不同物质吸收或反射红外光线的能力差异,当物质的反射能力大于吸收能力时,在红外鉴别仪的视野中是明亮的,反…  相似文献   

20.
沙家浜今昔     
在中华大地上.曾经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听到“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或“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动人旋律,和而歌之的同时,都会心生歆羡之情而想起一个叫做沙家浜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