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与德国的情报机关曾各出奇招,展开一幕雀鸟间谍大战。当时的纳粹德国,试图用信鸽将信息带返柏林。英国情报当局则训练猎鹰,猎杀从英国锡利群岛飞往欧洲的“信鸽间谍”。英国这种以“鹰捕鸽”的方法,并未奏效。因为被错鹰所捕的信鸽寥寥可数,而且没有一只落网信鸽的身上携带着机密信息。于是英国情报机关改用“以鸽引鸽”的策略,诱使德国情报机关的信鸽落网。英国早已招募了七百多名白鸽迷组成一支秘密的英军队伍,这次他们自然可以大显身手,经他们训练有素的信鸽从英国西南的康沃尔郡飞至诺福克郡的克罗默海岸,…  相似文献   

2.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偷盗高价种鸽是否构成盗窃罪编辑同志:谢某、田某盗走杨某鸽舍价值(购进价格有信鸽协会证明)75000元信鸽24羽。破案后共追回信鸽19羽(翅翼均已被剪),丢失5羽,失主经济损失惨重。一种意见认为,既然信鸽协会有价值证明,就可立为刑事案件;另一种...  相似文献   

3.
“你回来了?!是你么?!”8月4日下午,在哈尔滨市肉联厂医院外科工作的主治医师、农工党党员迟秉胜按往常规律,下班回到家,准备换上‘’工作服”到凉台打扫鸽笼。16时58分,他听到鸽笼里一阵“咕咕”叫,凑到定前,被笼角一羽显得很疲惫的鸽子惊呆了,他不由自主地对那鸽子说:“你回来了?!是你么?!”这鸽子就是参加庆香港回归全国万羽信鸽赴香港竟翔中的一羽,是迟秉胜和王淑华夫妻俩的鸽子,编号为‘’雨点黑龙江95008806”。按参赛规定,迟秉胜急忙打电话向哈尔滨市信鸽协会报告,马上拎着笼子到市鸽协验证。参赛的信鸽档案被放…  相似文献   

4.
小区养鸽 顾学华今年36岁,江苏人,中专文化程度,11年前来上海谋生。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个打工妹,两人情投意合,过起了同居生活,并生有一子。 顾学华酷爱养鸽,平日除做日用杂货小买卖维持生计,就是饲养那10多只鸽子。 小区内养鸽可苦了左邻右舍:鸽毛乱飞,鸽粪乱撒,他们纷纷向居委会反映。“妻子”也劝他把精力放在小生意上。而顾学华却我行我素。 除此之外,顾学华还很不自爱,竟倒卖起贼人偷来的自行车、摩托车。案发后,他被劳动教养一年。为此,“妻子”于2002年6月带着9岁的儿子愤然离去。 顾学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反而怨恨女人嫌贫爱富。此后,他一门心思做起一夜暴富的美梦。 “寻人”诈骗 2002年7月的一天,顾学华在上海街头买了一份江苏某晚报,报上有一则寻人启事:某男童,6岁,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行动推迟克里姆林宫,勃列日涅夫拿起通往埃及总统府的电话:“我是勃列日涅夫,我要和萨达特总统的遗孀讲话。”“遗孀?萨达特总统一直都活着的呀。”电话另一端传来惊讶的声音。老勃放下电话,冲着身旁的克格勃头子大喊:“混蛋。为什么把原订的行动时间推迟了?”(小火荐)绝不可能在看望父母期间,妈妈开始盘问我现在男朋友的情况。“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她最后问。我指了一下爸爸说:“像他那个样子的就行。”爸爸得意地合不拢嘴。“我花了30年才把他调教成这个样子,”妈妈说,“不可能有26岁这样的原型。”不麻烦“这里太凉了…  相似文献   

6.
梁发山 《当代广西》2010,(12):29-29
农村党员:头脑“富”起来,致富能力“强”起来 “看,这牌匾亮堂堂的挂在大门上真光荣!但也是一份责任。”宜州市洛西镇福田村福田屯“养鸽大王”覃春梅往自家大门上挂好“党员帮带户”的牌匾后自豪地说。来自附近村屯的13名农户成了她第一批帮带的学员,他们白天在鸽棚里打工,晚上就听覃春梅讲授养鸽技术。  相似文献   

7.
那个正月十六,月亮本来该是圆的。 正月十六,正好是他的生日。中午难得有半日轻闲的他脱下警服,换上便衣,刚要拿起电话,给女友报个惊喜。“嘟,嘟,嘟……”传呼机响了。显出一行字:“今天是个好日子,请不要忘记你的母亲,生日快乐 !”没有署名。   不用说,肯定是她打的。熟悉的语气与熟悉的心态,是他每日在心里念叨多少遍的。   看到这个传呼,他不由地心中涌起酸酸甜甜涩涩的感觉,电话也不打了,只是在宿舍里呆呆地坐着,手里捧着警帽,对着红蓝相间的帽徽发愣。   他确实很忙。这不,从昨天到刚才连着出了四个现场,一起…  相似文献   

8.
人民代表为人民侯瑞丽在李敬的电话联系簿上,记满了市长、副市长,以及市政府各部门领导的直通电话,甚至包括他们家里的电话,然而这位“手眼通天”的人物既不是官,也不是什么“大亨”,甚至不是共产党员,他不过是北京机械工程学院一个普通教师。那么他何以与市府领导...  相似文献   

9.
车恒武 《人民公安》2010,(17):49-49
汤骏每天14时30分着便衣准时赶到第六候车室。因为16时30分开始检票进站,去早了“鸽女”容易惊飞,去迟了,“鸽女”乘火车远遁他乡。  相似文献   

10.
当好法律的“管家”汪予锋想必许多人都读过或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葛尔布莱感到特别劳累,就吩咐管家艾梅莉在自己午睡时,任何电话也不接。之后不久,总统约翰逊从白宫打来了电话,声称有要紧事要找葛尔布莱。艾梅莉对总统说:“他正在午睡,吩咐...  相似文献   

11.
下班时,因为手头的事情未做完,耽搁了一会儿。这时,雨明打来电话说,他已经离开他们公司了。“你不应该急于辞职,再考虑一下不行吗?”我急忙说。他说,他已经考虑过了。他要离开本市一段时间,回来后再给我打电话。我知道他的脾气,也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地听他把话说完,直到听到那边挂电话以后的“嘟、嘟”的声音,才茫然地将电话挂上。放下电话,我已经没有心思再继续做手头的事情,茫然地望着已经渐黑的初冬的窗外,深深感到一股凉意。雨明走了,只身一人带着曾经让他辉煌而又未了的事业走了。我不知道他走向何方,也许是回家乡休息…  相似文献   

12.
情人节玫瑰     
2月14日情人节,周有复收到了一大束玫瑰花。那是他即将离开办公室的最后一刻,他关好电脑,临出门前,他站在门口,看着他的办公桌,拍着脑门,仍不能确定那个装有温情浪漫信件的抽屉是否已锁好了,他不得不踱步回到桌前,用手使劲拉一拉,确信是锁好了,才长舒一口气。这时电话铃声响了,他用手下意识地拽了一下领带,拿起了电话:“喂?你是哪一位?”电话里传过一个南方女子娇滴滴的声音:“请问您是周有复周社长吗?我是‘勿忘我’鲜花店,有位女士给您订了红玫瑰,我是给您送到家里呢,还是送到单位?”“噢?那位顾客有没有留下姓名…  相似文献   

13.
你好,“环球45”──近访主持人张羽文图陈卡张羽这小子真忙,一般的记者还真难抓住他。我往他家打电话,回答是:“有10多天没见他影子了。”我气得一下午连呼了他七八遍,总机小姐也颇纳闷,敢情这主持人也难找啊?到傍晚了,这小子才给我回了电话。他告诉我他刚从...  相似文献   

14.
电话求救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郊的一个简易电话亭刚开门,早已在外等候的陈华便一头伸了进去,急切地问:“老板,有我姐姐的电话吗?”被称为“老板”的女店主笑了笑说:“一个星期了,你天天守在我的电话机旁,陪着我上班下班,有没有你姐姐的电话,你比我更清楚啊。”‘对对对,我是急糊涂了。”陈华正说着,电话铃响了,他迅速地抓起话筒,马上又失望地递给了店主。陈华的姐姐名叫陈菊,今年周岁,原在荆州币一家纺织厂上班。1999年春节过后,她突然辞职不干了,只说是在外地找了个金饭碗,月薪2000多元。不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经验服务员对他的新同事说:“我已经叫了四遍八号桌的客人。”“那你为什么还不把他赶出去?”“还不到时候。每次醒来的时候他都付一次钱。”混种鸟鸟类学家走进专利注册处。“我已把信鸽和啄木鸟交配成功,”他解释道,“产出的混种鸟不但能带信,而且到达时还会敲门!”面条与馒头一天,馒头与面条发生争吵,馒头被身高力大的面条暴打了一顿。于是馒头回家后,纠集了窝头、豆包等哥们儿一起去面条家报仇。面条正好不在家,于是它们把路边的方便面痛打了一顿。方便面委屈地问馒头:“你们不是要找面条吗?为什么打我?”馒头恶狠狠地说:…  相似文献   

16.
许大律师     
刘聪玲 《台声》2011,(9):55-55
“聪玲,我来北京啦。”接到台湾许文彬大律师的电话,一点都不奇怪,他来大陆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在说,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什么时候来台北啊?”这时候,他一定是跟大陆记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孙天明 《创造》2008,(12):54-54
在中国作家里,金庸拥有最多的读者。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庸小说。然而,金庸的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是平民文学的大师。也不只是因为他是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更关键在于,当古典中国的“庙堂”背弃了“历史正义”时。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江湖”,在那里。“侠”的精神就是“不服从的精神”,这既是寻找“历史正义”的一个通道,也是迈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精神接榫。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本人的“电话人生观”被生活的历练塑造成“话少是福”这套特殊哲学系统以来,一直在身体之力行之。偶然间,甚至会对电话产生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特异功能,根本忘记家中有这样一种物事.有不少次,勉强自己打一些十分不愿意的电话,响了许久,无人接听,于是大喜过望,鸣金收兵,心想:“不是我不打,是打而不通,此无助我也。”觉得有如释重负的快乐.至于对方有没有灵犀一点,知道我曾经致电,那可是无法计较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脾性很可能令我错过不少机会,招致不少损失。世情上一些环节,人生中一些关头,一个电话很…  相似文献   

19.
杨肇林 《台声》2004,(1):41-43
1 北京的初春。忽报有台湾客人到访,我接过电话,传来了浓重的乡音:“我是陈永麟,我在台北从令兄那里打听到你的住址,真找到你了!”没等我回答,他又笑着说,“不记得了吧?我们当年一起乘‘江陵号’去的上海。”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奇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电话从北边打到南边。“凯西,我父亲病了。”她说的是英语。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挂这个电话。她是一位中国女子。“你是陆梅?”凯西是位美国女子。凯西的丈夫与陆梅的父亲在旧金山时是同事。放下电话,凯西马上把消息告诉了另一位美国医生。几小时后,那位医生驱车赶来。他送来了一批特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