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斯芸 《传承》2013,(11):108-109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11到17日(农历六月初九至十五),东兴市风光旖旎的沥尾金滩景区,我国惟一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京族同胞穿着传统节日盛装,扛着华伞、香案、祭品台、彩旗,载歌载舞,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哈节。  相似文献   

4.
斯琴 《前沿》2013,(13):170-171,174
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矛盾的.相反,发展人与发展文化是互动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传统理解就是教书育人,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文化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许晓明 《当代广西》2010,(21):56-57
哈节,又称“唱哈节”,是京族一年一度的村落公共节庆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区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沥尾、山心、红坎等京族聚居村。类似的哈节庆典在越南北部的京族社区中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哈节京语里称为“dinh dam”或“ngoi mam…‘dinh dam”,汉音记为“亭诞”,意指庙会;“ngoi mam”,汉语直译为“坐蒙”,是祭祀中的乡饮活动。至于“哈”,有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贵州黄平谷陇芦笙节诞生于苗族先民乞求丰调雨顺农耕文化体系,具有崇尚巫术的内涵。谷陇苗族芦笙节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赛芦笙、斗牛、赛马、民族盛装展示、狗肉汤锅、对歌、做客芦笙场等场景,承载浓厚着苗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苗族芦笙节也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变迁,使黄平苗族传统文化以外显的、物态的形式得到展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羽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126-129
本文通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的核心关系的论述,强调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阐述了研究和建设大学文化,必须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必须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必须投身民族文化的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彝、哈尼、苗、傣、瑶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桂海论丛》2011,(6):4+137
京族,四百多年前因追捕鱼群由越南涂山迁徙而来,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为到东兴较早的拓荒者,主要聚居在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三岛的5个行政村,约1.58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称为越族。1958年由本民族意愿,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和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  相似文献   

10.
席锁柱 《前沿》2012,(9):157-159
游牧文化凝聚着游牧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游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程不仅是文化工程,而且是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大众传播的发展为游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当今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游牧文明能否适应并跟上时代发展,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社区居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已成为人类社会思考的焦点.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强调社区居民的亲自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尊重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唤醒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龚树排 《传承》2010,(15):154-156
探讨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社区居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已成为人类社会思考的焦点。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强调社区居民的亲自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尊重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唤醒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威 《前沿》2013,(10):160-161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文化资源是共生的纽带,而满足共生的条件因共生情境而定。文化共生分为互反型共生、互补性共生、和谐性共生。三种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在对河南省汝南县开元寺(城隍庙)佛教、基督教两种宗教文化毗邻共生现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上述两种宗教文化的交织影响下的传承与异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极为绚丽的组成部分 ,利用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来作为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 ,将对中国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是一项有效的补救措施 ,也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乔磊  王俊清  尹楚兵 《传承》2013,(9):114-117
吴歌是用吴语或者吴音演唱、流传于吴地的民歌民谣,是吴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三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生动地反映了吴地人民的劳动生活与民俗文化,是活的历史化石。但现在吴歌文化生存现状严峻,吴歌传承断层、吴歌保护措施未落实,这要求吴地政府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实践传承保护吴歌的有效途径,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的传承与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开发或国家政策影响下,人口较少民族不仅面临原有文化被割裂或被迫放弃问题,还面临重振生存技能问题,如何在国家政策以及现代化发展下传承原有民族文化并增强生存技能,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鄂伦春妇女禁牧转产后发展桦树皮工艺为例,探讨民族妇女在民族文化传承与解决自身生计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晓明 《传承》2011,(31):52-53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相对稳定的代际传承与变动不居的创新这两种基本形式来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运动构成文化发展的基本表现形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传承力与创新力上。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面临着传承难、创新更难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少数民族群众,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人民解放与民族独立,进而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所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承载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追求的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这表现在它既具有增进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又具有强化民族地区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还具有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助推和谐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经济价值。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弘扬和传承本地红色文化,让其传承价值闪耀伟大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赵书虹 《思想战线》2000,26(5):62-65
在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地理、历史、文化关系的研究中,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集中地表现了民族文化、性别文化以及民族的装饰艺术,同时也沉淀了历史、民族、自然的信息,是非言语交流的途径之一.同时,妇女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