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平广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武则天时期,朝廷严禁杀生,大臣们因此苦于吃不到荤腥。有一次,御使大夫娄师德奉命到陕西巡视时,地方官员设宴招待他。厨师先端上羊肉,娄师德见到便斥责道:“皇帝好德,下诏严禁杀生,你们为何杀羊 ?”厨师回答说:“豺咬杀羊。”娄师德听后自言自语:“豺真懂事 !”于是举筷便吃。一会儿,厨师又端上鱼。娄师德又问:“为何杀鱼 ?”厨师又回答:“豺咬杀鱼。”娄师德听后便骂道:“笨蛋 !何不说獭 ?”厨师忙改口:“獭咬杀鱼。”于是,娄师德又心安理得地吃起鱼来。   在现实生活中,娄师德式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受命于天”,是一国之主。他的个人意志就是“圣旨”,是政策,是国法,随便说一句话,既能让“鸡犬升天”,也能叫功臣“人头落地”。但也有个别“说话没用”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就是一个。 据史载,赵祯当了皇帝后,有些亲近的嫔妃常在私下请求升职加薪。他告诉她们:“过去没有先例,大臣们会不同意。”她们不信,说:“皇上的话就是诏令,谁敢不听?”“仁宗笑笑说;“你们如果不相信,我下令给政府试试瞧。”果然,办事的人认为不合制度。他把政府的答复拿给嫔妃看,并说:“别看我是皇帝,凡事也得跟大臣们商量,才能成为正式诏令!”  相似文献   

3.
田野 《廉政瞭望》2010,(14):47-47
南北朝的时候,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字叫高纬。高纬为了向大臣们炫耀自己的宠妃之美,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这就是“玉体横陈”这个成语的来历。正是这个故事让北周皇帝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兵分三路,向北齐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相似文献   

4.
田野 《廉政瞭望》2010,(14):45-45
南北朝的时候,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字叫高纬。高纬为了向大臣们炫耀自己的宠妃之美,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这就是“玉体横陈”这个成语的来历。正是这个故事让北周皇帝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兵分三路,向北齐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相似文献   

5.
华枝 《党课》2011,(16):63-63
因脑袋上小下大,状若笔头,北魏大臣古弼被皇帝取诨名作“笔头奴”,百姓则称之“笔公”。似性子也和笔杆一样,笔直,原则性极强。古弼一心为公,认理不认人,即使“一把手”乱作为也敢硬顶。有一次,皇帝一时兴起,先大阅兵,后大围猎,下旨征用好马。结果“笔公”不高兴了,索性抗旨,  相似文献   

6.
资讯     
《廉政瞭望》2013,(16):12-13
新高官卸任后的“五大去向” 忧“电视问政”变“表扬平台”? 近日,新华社发文批评地方“电视问政”变味。湖北一名区委宣传部长称:“部门领导都觉得压力太大,尤其是排名靠后的部门,所以一直录播,不敢直播。”另一名区级政府官员表示:“批评多了让台上领导坐不住,所以问政节目不是纯批评,也耍表扬。”节目遂成领导炫耀政绩的平台。中部某市一期节目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当场念稿,被问政官员讲政绩、摆官样,两名现场群众有反对意见,只是稍稍晃了一下“NO”的牌子,不敢高高举起。  相似文献   

7.
农校西边有一条河,本来叫玉溪河。河里出一种“皇姑鱼”,味美少刺。明朝时,这种鱼曾进过贡,皇帝非常喜欢吃,问是哪条河产的。进贡的人说是玉溪河。皇帝遂赐封为“御喜河”。不知什么时候起御喜河的鱼归了当地一个姓王的财主。眼下王姓财主的主事人叫王西河。因“西河”与“喜河”同意,人们也就叫他王喜河了。 这年中秋节,河里鱼肥了。王喜河叫长工佃户们下河逮鱼上市。农校学生们听到消息,很多人心动手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6,(11):12-13
做皇帝梦的人古已有之,但尤以如今为甚:“戏说”完了“正说”,“正说”完了又“补说”,君不见市场上有关皇帝们的书已经形成了“书系”?唐、宋、元、明、清,每一位皇帝都有了自己的“传记”,有的还不止一本。图书市场如此,影视剧自然不会落在后面,唐国强、张国立、陈道明都成了皇帝专业户,现在陈宝国又有后来居上之势,演完了汉武帝刘彻,又演朱元璋。  相似文献   

9.
对崇祯皇帝自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体君 《唯实》2000,(6):69-70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绝望地自缢于万岁山(今景山)下一棵树上,明王朝宣布灭亡。崇祯的自缢留给史学家们无限的思索,人们以此为鉴悟出了发展着事物的规律,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一、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过程, 矛盾的运动促使事物走向灭亡 朱元璋推翻元朝,1368年创建明王朝,至1644年明王朝的灭亡,历经227年的统治,其间有16位皇帝,他们各自自称“万岁”,美好的祝愿也只能是个祝愿。16位皇帝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治国之道,有圣明的、也有昏庸无道的…  相似文献   

10.
金海林 《奋斗》2011,(10):61-62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年逾八旬的原长沙市委副书记朱尚同给省市领导打了一份“紧急报告”,炮轰长沙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经微博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风波。在网络热议的同时,朱尚同也遭到质疑,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1.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2.
狱一位老翁善于钓鱼,问其经验,答曰:“要钓鱼,先要问鱼爱吃什么 !”初听疑惑,细思顿悟。想那鱼藏水中,犹恐其不深,常常总要藏水底穴窟下,要钓之确实不易。但若设身处地从鱼的需要嗜好出发,想到“鱼爱吃什么 ?”制饵诱之,馋嘴的鱼儿就没有不吞钩被钓的。   从钓鱼想到钓人。不难发现,致人被钓亦因诸多诱饵。   常怀私利心,金钱是诱饵。人有自身,存有私欲,欲望过极,“黑眼珠里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只能惟钱是求。为了金钱,就什么也可以不顾,什么也可以去干,甚至不惜掉脑袋,铤而走险,杀人放火,贪赃枉法。   肠胃有…  相似文献   

13.
尚志发 《奋斗》2008,(2):55-55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的皇帝.秦始皇不仅是开先河者而且是“学以致用”的楷模。但也正是他“焚书坑儒”使文化倒退.文明遭劫。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博览群书勤奋刻苦攻读,历代帝王只可望其项背。但也正是他们罗织的“文字狱”,前无古人,令历史颤栗。有意味的是,创造了汉、唐、北宋盛世及文化繁荣的开国皇帝们.却几乎都不读书而是“听书”。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位国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打算把它做成一枚戒指,在里面塞进一张纸条,以便走投无路的时候,作为“锦囊妙计”。于是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希望得到一句最恰当的话。这一下,可把一帮学识渊博、聪明睿智的大臣难住了——纸条既然要放在戒指里面,当然要言简意赅——能救皇帝于水火的词该是什么呢?众  相似文献   

15.
怕领导     
一位领导和部下去钓鱼,钓了很久都没收获,部下却钓上不少鱼,领导脸面上有点挂不住。部下识趣地拍马屁道: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该有多少精于“喝彩”之道者?从古至今,抬轿子的,吹喇叭的,溜须拍马的,阿谀奉承的,可谓“人才辈出”,史无绝书。这类人大概不曾到什么“喝彩专科学校”进行过专门深造。但他们却对“喝彩术”操作娴熟,该在什么时候“喝彩”,该采用什么方式“喝彩”,他们都能准确掌握“火候”,不失时机地“亮一嗓子”。当宋真宗钓不着鱼时,丁谓在旁边立即赋诗:“茑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真宗因此大喜;而当朱元璋半日不见鱼儿上钩时,解缙上前连忙赋诗“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丁…  相似文献   

17.
乾隆十七年,皇太后60寿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10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秦大士是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5岁考中举,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8.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2,(23):52-52
古代的皇帝和大臣.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翻开《资治通鉴·卷196》.里面记有唐太宗想看个人“档案”一事,颇觉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9.
贾楠  翁淮南 《党建》2011,(12):43-45
这是一位被村民们称为“最有文化的人”,几乎每个人都熟悉这位“王电影”、“王文化”、“王站长”。这是一位最受老百姓尊重的“干部”,热情、随和,透着认真、执拗。七里八乡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张罗,“领导在的地方有他,领导不在的地方也有他”。  相似文献   

20.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深受皇帝赏识和同僚敬仰的大臣,此人就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外甥、人称“昆山三徐”(其兄乾学、其弟秉义)之一的徐元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