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界定本质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力量;以“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为实践要求,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径;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从属性维度、主体维度、实践维度、世界维度四重维度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丰富内涵,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丰富了现代化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既提高了现代化标准,又延伸了其价值目标;既开辟了现代化新理论,又开拓了现代化新实践,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振霞 《前进》2023,(1):51-53
<正>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对时代的准确判断,确定了现代化的时代标准,是新时代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创新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探索的不懈追求,是“四个自信”的必然选择和结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必然为形成人类文明形态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崭新道路,蕴含着我国追求和推进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逻辑来讲,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观照;从历史逻辑来讲,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肩负使命任务的历史必然;从实践逻辑来讲,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由该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生产力水平、发展要求等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经济特征、政治优势、动力机制,决定中国现代化发展基本范式、经济组织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兼具“中国特色”和“一般特征”的现代化全新道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集中呈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前提,以“大多数人”的现代化超越“少部分人”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应有之义,以“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超越“以资为本”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超越“发展失衡”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范式变革的内在要求,以“绿色-发展”协同共进的现代化超越“经济-生态”二元对立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遵循,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超越“霸权崛起”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认识论角度看,标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选择,明确了民族复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指向;从价值论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提供了根本遵循,还为后发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实现复兴作出了原创性时代例证;从方法论角度看,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道路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聚焦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激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从而筑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徐海峰 《长白学刊》2023,(1):1-11+165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给予本质规定、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加以深厚滋养、人类现代化优秀文明成果提供有益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催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包括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价值、以系统性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推进为基本方式、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主要导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在领导主体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方法论上,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风险防范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人的发展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人类进步事业上,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现行传统教育作出客观的分析评价,必须高度直视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科学教育如前所述,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面向ZI世纪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邓小平同志关于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关于教育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断有新的发展;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在教育;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我国人才资源巨大优势;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于学校应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开创出来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坚持共同富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公平性;坚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规律性;坚持和平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超越性、原则性、生成性和示范性,为21世纪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伟大变革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反复学习二十大报告时,笔者特别关注并划出重点:报告中有50处提到“现代化”,其中5次提及“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被动的现代化”到“主动的现代化”的“中国的现代化”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的“小康社会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符合世界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基本道路,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步伐。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方面,需要在现代性、现代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辨析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深刻认识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总体逻辑与一般规律,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认知。通过研究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不难发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对外开放为主线、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成功的重要支点,也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范式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王怀超 《传承》2013,(1):8-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二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三是对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开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毛泽东时代,形成于1978年开始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于江泽民时期和胡锦涛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会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探索,道路有以下七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三是以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四是“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五是实现共同富裕;六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七是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晓梦 《前进》1999,(10)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无论其间发生任何不可预料的劫难或无法避免的曲折,人类社会总会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进步。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的流血牺牲和英勇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制定基础;又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克服了长期束缚我们的极“左”思想,实行了改革开放,选择了市场经济,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了体制基础。适值建国五十周年华诞,总结五十年经验教训,关于市场经济的问…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各民族人民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在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探索中,产生和形成的新的共识。它的核心是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特色化”的思想和选择。随着新的历史发展,不断深化关于建设道路的“中国特色”或者说改革发展坚持“特色化选择”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1.坚持特色化选择的根本目的是加速改革创新和推进发展进步坚持“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是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样,遵循国…  相似文献   

16.
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重任;上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程中,上海在探索,上海在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现代化的探索由被动推向主动,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实现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深刻转变,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历史必然;从现代化的理论特性来看,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西方国家的、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创造了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代化的实践图景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关键在党,必将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中国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经验积累、道路选择和行为方式的凝结。中国特色决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东西,它带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它是在立足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世界各种类型现代化发展特点的优化整合与历史超越。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由实践、到经验、到模式、到特色、到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在关键环节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具有先进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赵斌 《人民论坛》2023,(6):40-45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又彰显了人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推进,引发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海外中共学是海外中国学的重要分支,在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价值的同时,又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关怀。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反馈,可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层面予以探讨。同时,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偏好,可归因于信息来源、主体间认知、叙事结构等方面因素,对此,可从点面结合、海外中共学视角深化、全球叙事结构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全球叙事路径进行系统优化。海外中共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他者视镜”,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实践进路,亦可能以海外中共学的他山之石为引,科学地、辩证地推进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李智 《人民论坛》2023,(18):103-106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正成为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权、解释权和评判权的垄断,破除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此,自主构建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知识生产和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应融通中外,自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应以交往为本位,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在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