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关键在于确立正确的执政思维。正确的执政思维应着力思考和解决好围绕党的执政活动形成的三个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的基本问题:一是何谓执政党?二是执政党为谁服务?三是执政党应该怎样执政?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即所形成的执政思维,本质上解决的是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对政党执政具有指导意义。新时代党着眼长期执政,必须建构相关的执政意识和理念,一方面要坚持长期形成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并运用于指导执政实践,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提出新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长期执政的意识和理念建构上取得了新进展,今后围绕长期执政仍要不断创新完善执政意识和理念,更好地发挥对执政实践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党的执政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和空前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揭示:党的执政意识必须反映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形成合理的整体结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强化,必须转化成为党员的主体意识,必须具备兼收并蓄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执政意识萌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得到进一步深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和研究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意识,总结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如何树立和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华西 《桂海论丛》2004,20(5):10-12
目前强化执政意识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树立和强化国家政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党手里的观念;二是树立和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党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都要遵守政党的执政规律,要从“我们是执政党”这个角度出发;三是要树立“有限政府”和“执政成本”的观念;四是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五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黄坤宇 《前沿》2004,(8):51-55
执政意识是党的执政地位这一客观社会存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党的执政意识是维系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思想前提 ,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自身情况的变化 ,党的执政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必须将党的执政意识建设作为党的全面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意识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郭开虎 《前沿》2005,1(12):26-2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保持和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根本途径。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和扩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来丽梅 《新东方》2006,(9):15-17
树立党的执政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树立执政意识,首要在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执政党意识的科学内涵。界定和把握执政党意识的理论内涵,明确作为执政党及其成员,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出发,用执政党意识来执掌国家政权。只有树立和增强执政党意识,才能真正搞好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巩固。我们党今天要增强的执政意识,其实质是执政党意识。这是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毋庸讳言,我们党在执政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对增强执政意识的深层次思考,使增强执政意识更多的停留在强调政权的不可转移性…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同友 《桂海论丛》2001,17(6):19-21
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需要党执政意识现代化。然而 ,目前一些党员、干部的执政思想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非现代化的意识。这些意识已经完全不适应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 ,因此 ,从实际出发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不断强化执政意识的现代化 ,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增强党的领导主动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使共产党员执政意识得到提高.体现在:对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必然选择的认识;对党长期执政的认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韩勇  杨秀红 《前沿》2005,(6):13-15
强化执政意识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思想前提。只有强化执政意识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树立执政理念、掌握执政规律、完善执政体制、改进执政方式。要强化忧患意识、法治意识、发展意识和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2.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强化"十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海臣  王南燕 《前沿》2006,(4):32-3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责任.本文认为,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政治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公仆"意识、自律意识、大局意识、法纪意识、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表明我们党是以解决执政活动中不适应时代要求和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问题为重点,来研究和部署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作为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适应时代变化、顺应人民的要求为目标,以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这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我们党55年来执政经验、准确判断党所处历史方位后对党在新时期根本任务所作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重要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之所以引起我党如此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它从理论上第一次完整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且从实践上做出一个重大选择--巩固执政地位,必须要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六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论述。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纳入党的基本建设这是第一次。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深化执政规律的认识 ,改进执政方式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段红柳 《湖湘论坛》2005,18(5):27-28
依法执政与实践“三个代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坚持依法执政,党必须在立法、执法、守法多个层面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于成文 《前沿》2004,7(2):7-11
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和巩固其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是坚持“三个代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自身状况的变化 ,使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地把握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为我们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相当数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甚至激化,究其深层原因,与党的执政方式未能充分适应与时俱进的要求有关。必须从把握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探索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今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本文试图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及调研,谈谈探索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