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等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现代西方平等主义理论在自然道德权利平等的基础上,就"如何平等"阐发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提出了平等待人、机会平等、资源平等、复杂平等、实现能力平等、关系平等和福利平等等理论主张。同时,这些理论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功利计算的非道德性、正义原则的不平等性、原始获得的非正当性、资源平等的不彻底性、复杂平等的含混性等。这使得各种平等主义理论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两难困境之中,以至有些理论承认不平等存在的合理性,有些理论则开始追问更深层的难题:为什么平等?由此可见,尽管平等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理想是值得追求的,但平等主义理论的发展却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代环境问题的凸现,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实质关系.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个理论方向,即自然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而展开的.自然主义主张面向自然去寻找环境道德的理论根据,而人类中心主义则倾向于回归人自身去确立这种根据,双方都没有解决好这一理论问题.而类哲学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以"双重生命"观点为理论核心,从"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性质.类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重新阐发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实现了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系统阐述了公正的本质、原理、分类,特别是分配公正的准则和实现途径等基本问题,达到了古希腊公正思想的巅峰。亚里士多德将公正分为普遍公正和特殊公正,前者着眼于社会成员与全社会的关系,要求人的行为合乎法律(含道德法典),故称法律公正;后者着眼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包括分配公正和矫正公正,其核心是分配公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中道原理,将公正定义为介乎两种过恶之间的中道。他认为自然公正引导法律公正,也是最佳城邦所追求的公正;自然公正、法律公正和衡平法共同支撑着城邦公正。他将分配公正的"完整思想"表述为"对同等者平等,对不同者不平等",即"让各人得其应得",由此引出"比例平等""算术公正""几何公正"等重要概念。他所主张的贵族民主政治的公正,要求公民轮流管理,即轮流地统治与被统治。为此,他特别重视对公民的公正美德教育,因而强调公正教育必须包含权利和义务两方面的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影响,也为当代社会的公正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自由、公正和理性是康德伦理学的三大基本概念,而义务与权利的内涵必须根据自由、公正和理性加以阐释。在康德那里,自由主要指的是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或自主性;而公正的普遍法则是:外在行为的方式务必确保个人意志的自由行使同一切人的自由得以和谐共存。康德认为,善良意志之所以为善,就在于它是理性意志的自由;理性在道德哲学中居于统率地位,惟有理性才能确立道德,唯有自由价值才是道德的最高标准。康德的公正法则是所有理性人都会同意的社会契约,是确保社会公正、和平与和谐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在他看来,确保自由和公正应成为对政府和合理之法的道德要求,合理之法必须促进人的自由。他一方面强调服从政府和法律的道德义务,同时也承认反抗与革命的道德权利。康德的伦理学和公正思想为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建构,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家与道家的“人伦中心”与“自然主义”两种生态价值观的对立,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两种基本价值选择;特别是道家“物无贵贱”的思想,进一步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互为主体及主、客体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目的性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者纷纷把研究的兴趣转向环境哲学,企图进一步从理论上解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环境哲学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学派。其中自然中心主义者主张应当把伦理学的视野从人扩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认为生命和自然不仅具有外在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强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支撑自然中心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的框架,可以总结为三个问题,即"自然价值"问题、"自然权利"问题以及"生态伦理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凛然 《世纪桥》2009,(18):21-22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平等思想的来源、内容,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陈独秀的平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和个人成长经历;内容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人格平等等几个方面;研究陈独秀的平等思想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凛然 《世纪桥》2009,(17):21-22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平等思想的来源、内容,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陈独秀的平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和个人成长经历;内容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人格平等等几个方面;研究陈独秀的平等思想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支撑,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伦理学应该树立与中国自身特点相符合的价值立场,在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提升生态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自然首先是指自然而然的原则,其后具有自然界的含义。道家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是自然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的立场来看待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共存,人与自然本质同源,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反对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对矫正现代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弊病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建构环境伦理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程立显:北京大学德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留学英国,专攻西方社会公正思想史,获得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最能代表其学术取向和学术观点的论著有:《试论道德权利》、《马克思论社会公正》、《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等论文和《西方社会公正思想》(英文版)、(伦理学与社会公正)等专著。  相似文献   

12.
英国近代伦理学家边沁、穆勒和西奇威克,分别是古典功利主义的创始阶段、鼎盛阶段和没落阶段的代表人物。三位大师的功利主义思想体系,均将功利原则置于首位,但并不排除公正价值。边沁力图阐明,功利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公正理论,是对最大多数人的公正。穆勒完善了边沁思想,阐明了公正原则对于功利主义的重要性。西奇威克应用直觉主义阐明公正原则,提出了"保守公正"与"理想公正"范畴,主张功利原则必须由公正原则加以补充。他们的公正思想包含了确定个人权利的原则,其分配模式承认人人平等的权利,主张以有限度的结果不平等作为激励手段,以增进所有人的更大幸福。他们的思想要旨是:"呼吁公正,却非公正至上;功利第一,但要分配公正"。功利主义大师的公正思想,通过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伦理学说,间接地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3.
平等作为西方国家行政官员的一个重要德性,是指行政官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只拥有法定的权力和权利,不享有也不该享有特殊的权力和权利,即特权.行政官员是否拥有这一平等德性对于他们是否能够道德地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确立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人在自然界的各种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行为,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属性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而且要按照社会规范要求加以衡量。从道德意义上说,维护环境方面的基本伦理原则要求有以下几方面:一、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持续发展旨在创造一个人与自然能够相互融洽、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约翰.罗尔斯将其伦理学建立在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上。与罗尔斯相反,罗纳德.德沃金一方面批判罗尔斯的契约论,另一方面将其政治哲学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之上,试图为他的资源平等理论寻找一种伦理基础,最终德沃金将资源平等建立在伦理个人主义之上。实际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也有着明显的契约论色彩,主要体现在其思想实验假想的拍卖和虚拟保险市场上,这与他对罗尔斯的契约论的拒斥存在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必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权利平等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分配不公、机会不公和规则不公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权利不平等的渊源。确立、巩固和实现每个人的权利平等需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道德观念的源头上,中、外不同文化在表现形式上虽有差异,但在尊崇正义、将义列为主德的根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公正就是为一定的道德体系所认可的对社会成员之权利和义务的恰当分配,就是一定道德体系的权利命令。当代社会公平正义的第一要义,就是主张权利平等,尊重人权和公民权。罗尔斯等人的当代公正理论,从不同的权利视角对此作出了诠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利益分配上,公平正义原则将确保社会成员所得待遇合乎其应有权利和基本人权,维护利益相关者正当所得的适度不平等,反对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公。在当代社会,除非弄清权利问题,没有任何通向公平正义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田文富 《学习论坛》2006,22(7):12-14
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学科,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平等思想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深入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块举足轻重的"敲门砖"。《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研究马克思平等思想的重要依据。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所实现的作为公民的权利平等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马克思在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基础上认为,只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时,才能真正实现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重要的启蒙价值。当代生态伦理学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契合之处,使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为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创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