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到1998年底,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2亿人。在我国,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发展之快,令世人惊叹,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 术是一把双 刃剑,随着 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新课题。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当前对青少年极富魅力的新领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发表统计报告表明,截止到1999年上半年,我国上网人数在400万人。到2000年10月,上网人数已猛增到670多万人,其中青少年是上网的主要对象。互联网使信息迅速克服了全球障碍,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资源在全世界流动,科技在全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它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信息量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信息世纪,互联网日益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其方方面面。互联网有着以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受众数量巨大且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等等,我们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重视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注意发挥它的作用。一、互联网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互联网应用人数快速增长。“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2004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  相似文献   

4.
给“网络热潮”降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72年电子邮件出现,到 1992年 www网络媒体网的诞生,再至今备受爆炒的电子商务,互联网正以比我们的想像快得多的速度爆炸性地发展,挑战着我们已有的生活秩序。 2000年都市最新的时尚是“上网”,最活跃的企业是“网络公司”,最令人信服的奇迹是“网络致富”。 以年轻人为参与主体的“网络风暴”   事实上,中国的网上用户 1994年还不过 1万人,而 1998年便猛增至 210万人。从 1996年至 1998年每年网上用户的平均增长率均超过了 300%。第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上网人数接近 900万,有人预测, 2000年我国的网…  相似文献   

5.
国办发〔2 0 0 1〕 2 1号 (二○○一年四月三日 )  近年来 ,我国各地的信息网络相继开通 ,信息网络服务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 2 0 0 0年底 ,全国网民数量约 2 2 50万人 ,其中 2 0 .5%的网民是通过“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上网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在一些大城市已有近千家 ,这一场所的出现 ,对推动信息网络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在青少年中普及网络知识、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但是也应该看到 ,当前“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过多过滥 ,管理混乱、经营无序 ,含有不少色情、赌博、暴力…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保障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通告如下:一、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必须取得文化行政部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违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二、不得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已经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的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截止2000年底,世界上网人数已突破4亿,预计在2004年将达到7亿;截止2001年6月,我国上网计算机为1002万台,上网用户为2650万人,我国开始进入网络社会。网络为人们开辟并提供一种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和交往手段。网络交往与网络行动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行动方式。虚拟实存的网络社会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上的世界真精彩。政府上网可增加公平性、公开性,提高办事效率,便于人民参与和监督,网络在政府与人民的沟通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企业上网可减少中转环节,节约时间和成本,增加效益,网络使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得以实现。学校联网可克服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多媒体信息时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大约有90%的中国人都在使用现代通讯,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705万户。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己走入了千家万户。根据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其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网民的年龄结构呈低龄化趋势。网络以它的互动性、便捷性、信息的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使用与管理的缺失,网络中一些内容的不健康,以及网络的其它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又造成了极大的妨碍与威胁,有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上网成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豫政办〔2 0 0 1〕 4 2号 (二○○一年五月十日 )  近年来 ,我省各地的信息网络相继开通 ,信息网络服务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我省互联网用户达 6 7万户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包括提供上网服务的“网吧”)达 30 0 0余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出现和发展 ,对推动信息网络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 ,当前“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出现的管理混乱 ,经营无序 ,含有不少色情、赌博、暴力、愚昧迷信内容等问题 ,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最近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伦理哲学与网络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 %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 ,到1998年底 ,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 2亿人。①在我国 ,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 ,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 ,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 ② 发展之快 ,令世人惊叹 ,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 ,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 ,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 ,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仁者爱人”所起到的指导作…  相似文献   

12.
刘邦凡 《电子政务》2005,(15):93-97
一、政府上网工程建设与管理 1.什么是政府上网工程 政府上网是指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利用互联网等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正式部点,推动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网上便民服务,在网络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3.
杨绣宏 《创造》2003,(1):43-44
网络化是指网络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工具和“第四媒体”,正在不断向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地渗透。据统计,1998年6月,我国有互联网用户117.5万,但到1999年上半年,全国用户数已达400万,增长速度达340%。预计到2008年,中国上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可以预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将是构成21世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础。尽管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算长久,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大进步,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设备接入互联网。这也催生了一大批APP(移动终端应用软件)业务。  相似文献   

15.
人类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通讯、获取信息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78.5%;有56%的网民使用微博。福建省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报告则显示:2012年福建网民规模达2280万人,普及率达61.3%,居全国第四位,使用手机上网  相似文献   

16.
刘邦凡 《电子政务》2005,(16):93-97
一、政府上网工程建设与管理   1.什么是政府上网工程   政府上网是指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利用互联网等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正式部点,推动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网上便民服务,在网络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7.
走近网络“单身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仅在几年前,当多数人还在“网络”前恍惚时,互联网已如席卷世界的飓风,转瞬间覆盖了全球,拥塞的因特网信息通道上挤满了近乎痴醉的年轻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0年 1月调查显示,我国上网用户中 64%未婚, 18—— 35岁的网民占了近 86%。婚姻状况并非上网的先决条件,但网络“单身族”的大量涌现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互联网上的情感“淘金者”   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社区居民交往半径短、家庭生活封闭性强的趋势,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时间越来越少,迫切希望与他人、社会交流。互联网正好填补了人们这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在我国总数为2250万的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已成为网民的主力军。 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新陷阱,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热词     
《时事报告》2007,(1):8-9
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之为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政治早已是一种国际现象。民众通过互联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对人力资源带来的整合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配置。用人单位通过互联网招聘员工占整体招聘市场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之势。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信息在网络上发布,有3000多万人在网上发出求职简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