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要使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动力、信贷中面临的违约风险以及信贷资金创造的收益是否会大于信贷投资成本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谢建辰 《传承》2006,(6):52-5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是否能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是金融部门正确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的一大举措,而和谐的农村金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农村城市化的汹涌浪潮在三晋大地猛烈翻卷。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急剧变化的农村信贷市场,阳泉市郊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脚踏城市化大潮的浪尖,紧盯农民兄弟转向城市就业谋生的步伐,适时调整信贷投放方向,大力创建信用市场,全力扶持信用商户,走出了一条支农惠民的新路子,拓出了一片农村信合的新境界。我跟农民城里走阳泉市郊区农村信用联社始建于1987年。郊区联社的成长过程与阳泉市郊区农民奔小康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许多农民兄弟在农村信用社的扶持下,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富裕。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有意加大对农民兄弟的扶持力度,但在新的  相似文献   

4.
《乡音》2007,(1)
县政协委员反映:目前,在县城及乡(镇)农村设置的金融机构有农行、农发行、工行、邮政储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都办理存款业务。但在上述金融机构中,直接面对农户办理贷款业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存在的问题是:城乡差别明显,农民贷款利率偏高,而工行、农行、城市信用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农村信用社建立“信用村”制度,架设起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桥梁,基本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难问题。农民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呼声农村经济要发展,就得有项目,有项目就需要资金,资金恰是农民最苦恼又无奈的问题。农民想贷款,农村信用社也想放贷,但却担心贷款收不回不敢放贷。农民迫切希望能有一种像“活期存折”一样方便的贷款方式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也在寻找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担保方式来降低放贷的风险。其症结所在,实际上是农村信用的问题。怎样解决信用问题?如何交给农民一个“活期贷款存折”?江西省靖安县探寻了一条可行的新路。这个县开展农村道德公评公议活动已经两年,农民群众自觉遵守《靖安县农村道德百条公约》,互相监督,约束自己,精神…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农村,由社员入股,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信用为原则,以法规为依据,以效益为目的的新型机制。如何把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以来,丰县华山镇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依托农村信用社组织,以创建信用村为载体,大力发展信用户、信用村,积极探索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方式、方法,至目前为止,全镇已建立信用户8869个,信用村25个,分别占全镇总户数和行政村的45%、89%,两年来累计向农民提供信贷资金7800多万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全国信用村建设的示范镇。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作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南阳市农村信用社将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进行大胆探索,认真实践,为区域金融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以信用乡镇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健全配套的正向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培养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全市农村信用社对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鑫 《群众》2023,(16):51-5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国要讲诚信、守诚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诚信建设的必然要求。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更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提升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上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信用转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蔡建葵 《政策》2002,(4):59-59
近几年来,农民普遍强烈反映贷款难,而农村信用社却又怨声四起收贷难。究竟是贷款难,还是收贷难?又如何解决贷款难和收贷难?崇阳县农村信用社在白霓镇三溪村培育创建全县“第一信用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不要窄化社会诚信目前,对于诚信与信用,存在概念使用的含混现象。尽管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不能混用,尤其不能把诚信直接等同于信用。诚信与信用至少有三方面的区别:在概念的外延上,虽然诚信与信用都是指承诺与践约的伦理关系、规范要求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已经越来越成为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全国展开,目的是为了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它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在这场改革中,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浙江省成立的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省农信联社”)是具体承担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的省级管理机构。因此,省农信联社党委要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能力,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  相似文献   

15.
帮助农民摆脱土地束缚是解决苏北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清芝  杨雪英  魏范青 《前沿》2008,(12):72-76
导致苏北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受土地束缚的程度较深,优质的耕地资源、历史上无经商的传统、国家时劳动保护不完善及对“三农”利好的政策等因素导致和加深了农民土地的束缚,同时土地束缚产生了三个后果,这些后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农民对土地的束缚。因此,政府解决苏北贫困问题可从帮助农民摆脱土地束缚着手,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活土地、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鲁从阳 《群众》2007,(6):54-55
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在现实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政府诚信问题。在有些政府部门中不重视诚信、不讲诚信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诚信缺失现象以及对于此类事件的曝光和披露常常见诸于各类新闻媒体。这些问题损害了政府形象,削弱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亟需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政府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农村还贷能力减弱的原因及对策──夏县水头镇上牛村农贷情况的调查文/边俊伟管好用活农业贷款,保证农村信贷资金正常运转,有利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当前在农村不少地区出现农民贷款增加还贷能力减弱,造成农村信用社资金周转缓慢、...  相似文献   

18.
刘海滨 《前进》2007,(9):54-55
阳泉市农村信用社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搞好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大力开展创建"信用工程",充分发挥支农主渠道作用,积极改善服务,努力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农村经济伦理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主要表现为勤劳、诚信、公平、节俭和适度消费等。勤劳的传统理解为勤奋劳作,现代含义则与聪敏、智慧、科学、技术、能力等相联系在一起。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要求货真、价实、量足,守信要求守护住信用、信誉、诺言等;公平即一视同仁,得所当得;节俭即节约和俭省,与此同时,更多的农民则主张适度消费。这些道德规范一方面表现为农民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德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农民最为看重的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珊  叶托 《学习与实践》2008,(10):136-143
我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从县以下区域撤出,农村信用社日益萎缩,外资及其他国内资本暂时无法进入农村,中国农民的自生产性投入已陷入普遍的资金困境,构成不断蔓延的隐性金融危机。解决的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合作金融。但是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路子很难突破"体制锁定",注定了只能流于形式。需要总结国内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经验,自主选择发展路径,以农民组织和创新制度支持农民分享农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改变其在农村金融资源获取上的不利地位。政府应该为此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