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荔宾 《人民政坛》2007,(11):18-19
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是法院、检察院各自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法院、检察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司法手段。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两院”关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检察监督制度专项工作报告,旨在跟踪问效,一抓到底,必将进一步推动“两院”实现司法公正、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吴春莲 《今日浙江》2014,(21):36-37
正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2007年以来,围绕法治浙江建设,杭州检察机关大力推进以执法理念先进、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质量过硬、执法效果良好、队伍素质提升、人民满意度高为标准的"品质检察"建设,取得成效。明确"品质检察"标准法治思维是以严格遵守法律规则为底线,以限制公权力为核心,以平等保护私权利为目标的一种判断是非的  相似文献   

3.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努力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要求,在新的一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相似文献   

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大力加强检察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检察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报告对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公职人员。对拥有执法权力的公安机关而言,新闻媒体的监督发挥了不同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效力,极大地推动了警察队伍建设。但是,也要看到,有一些媒体的监督没有把握好尺度,给警察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正确分析涉警舆论监督的误区,以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山南北     
韩杼滨同我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座谈10月27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和我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了代表对检察机关的意见。韩杼滨首先向参加座谈会的人大代表简要汇报了今年以来检察机关的工作情况,主要是查处贪污、受贿等犯罪案件工作和禁毒打拐情况以及加强诉讼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我国政治文明、司法文明的根本目标,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对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负有法定责任。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民行检察监督目前是检察工作的薄弱环节,现有法律制约了民行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梦想和追求,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作为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执法力量,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公安机关应认真分析探讨当前影响执法公正的因素和障碍,找出促进执法公正的对策,做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中坚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缪文升 《公安学刊》2007,(5):40-42,106
"以舆论监督权力"是现代社会弘扬的一种民主理念和高擎的民主旗帜。新闻媒体和公安执法在价值取向上有其内在的一致性,追求的都是"公正"、"正义"。活跃和健康的新闻舆论监督通过客观地展示和评论公安执法过程,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安执法的公正性。为此,我们在充分认识新闻媒体对公安执法过程进行必要监督的同时,也必须充分关注新闻媒体监督程序的正当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等问题,从而实现新闻舆论监督与公安依法行政的互动与制约,为实现社会公正开辟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而坚持效率与公正并重、依重执法效率则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法律公平正义,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及重要的执法办案部门,讲求执法效率,无疑是法律监督工作所需.执法办案职能所为,现代法治理念所涵。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严格执法是司法公正的关键,法律监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参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依法实施法律监督,主要监督公安、法院所进行的立案、侦查、审判和执行等诉讼活动是否合法,重点纠  相似文献   

12.
叶慧 《今日浙江》2014,(20):22-24
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浙江"建设进程中,浙江公检法系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推动司法公开,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有"规"可循"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公安机关作为执法者,其严格执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13.
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是我国法治工作的几个关键构成环节,而依法行政与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则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通过明确监督事项、强化检察监督约束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始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提升行政执法的实效,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舆论监督权力是现代社会弘扬的一种民主理念和高擎的民主旗帜。新闻媒体和公安行政执法在价值取向上有其内在一致性,追求的都是公正、正义。活跃和健康的新闻舆论监督通过客观地展示和评论公安机关执法过程,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安执法的公正性。为此,我们在充分认识新闻媒体对公安机关执法进行必要监督的同时,必须关注新闻媒体监督程序的正当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等问题,从而实现媒体监督与公安依法行政的互动与制约,为实现社会公正开辟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省委人大工作会议是我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人大的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人大司法监督。开展司法监督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在法治社会,许多社会矛盾和纠纷最终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以及深化新闻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提出正确开展舆论监督要处理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为主、与维护稳定、与热点引导、与监督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法律权威是一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性、机制性概念。法律的至上权威是现代法治的根本性原则。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要求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并坚持法律权威。法律权威可以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内生机制与宪制、政治与监督保障的外促机制生成。坚持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坚持法律至重、法律至上、法律至威和法律至信。  相似文献   

19.
正《公民导刊》第181期《法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及运用》一文,深入剖析了法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认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外修立法、执法、司法等形式建设,内修法律与政治、权力与责任、权力与权利等理念培育。作为公务人员,应该将法治内化于心、外践于形,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维护实体正义的同时保障程序正义,用制度限制权力和保护权利,这样才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出力。  相似文献   

20.
媒体舆论监督是实践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途径。媒体舆论监督中的缺位和越位现象、新闻报道中的腐败行为和片面追求眼球效应是我国媒体在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需要处理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使其在社会公平与正义这一共同价值理念指导下展开沟通与合作,同时加强媒体舆论监督中的行为自律,建立健全保障舆论监督权的法制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