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二十年前,当某些人和传媒大肆宣扬所谓“耳朵认字”、“意念搬物”等“特异功能”、并且组织什么“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时,我曾从近代思想史的角度作过一番考察与研究,结果发现,那些“特异功能”理论的鼓吹者其实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是在科学外衣包装下推销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之类土迷信和外国的“唯灵论”、“催眠术”之类的洋迷信,这些土洋结合的迷信邪说曾在本世纪初在“灵学会”、“盛德坛”之类迷信组织的推波助澜下一度泛滥,而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青年》及其先行者陈独秀、鲁迅等人的严厉批判。于是,我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阐  相似文献   

2.
“人大常委会主任”不能简称“人大主任”,“人大常委会委员”不能简称“人大常委”,此类“禁令”是否该解除了呢?语言是约定俗成的,通用性原则是语言文字交流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党委常委会委员可以简称党委常委,政协常委会委员可以简称政协常委,为什么人大常委会委员就不能简称人大常委呢?在日常交流中,人大主任、人大常委之类的称呼比比皆是,而人大常委会主任、人大常委会委员之类的称呼恐怕仅仅限于人大系统了,包括各省党报,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的都是“人大主任”之类的字眼。电视剧《人大主任》火爆之时,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党报党刊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文章往往用“因某种原因”、“因种种原因”之类的语  相似文献   

4.
<正> 报刊上讲述“中国第一”与“中国古代的……”之类的文章,可谓多如牛毛,目不暇接。信手翻来,眼界大开,方知除了“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外,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中国几乎囊括了世上所有的“金牌”。举数例:论足球,中国早在宋代就有了。《水浒传》里的高俅,能将那球踢得“一似鳔胶粘在身上似的”,何等精彩,那齐达内、罗纳尔多之类,怕是连给高俅捡捡球都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关于人大的宣传报道中,常常出现“人大机关”、“人大主任”、“人大常委”之类的不规范用语,影Ⅱ向了人大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那些权力巅峰“1号位”世界领袖——联合国众位秘书长的公众形象,世人概视其为“雄狮”、“铁腕”、“斗士”、“铮汉”……而绝难把“长袖善舞”、“柔性公关”之类的词语冠于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7.
2011年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对一些部门“应付办理”的现象表达了强烈不满,与此相伴的则是一些议案、提案纷纷陷入“年年提、年年黄”的怪圈。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汪光焘所言:“国务院个别部门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支持专门委员会办理议案时存在推诿和应付,这是对人大代表的不尊重。”一些承办部门“重答复、轻办理”,或以“条件不成熟”之类的理由敷衍推诿,或以“正在研究”、“感谢关心”之类的答复虚与委蛇,伤了代表委员的心,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不满。  相似文献   

8.
黄慧 《人大研究》2009,(2):35-35
人大代表约见政府官员,听起来似乎比较“新鲜”,被近年来的各种媒体报道冠之以某地人大“首创”、“创新”、“首次尝试”之类的说法。其实,这在我国的法律中早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听天气预报,一定发现人们喜欢给那些飓风起名字,例如“菲利普”、“玛丽亚”之类。这是怎么来的呢?以大西洋热带风暴为例来说吧,世界气象组织按  相似文献   

10.
“Fans”一词已成时尚语。意译为:狂热者、崇拜者、追星者或什么“迷”(诸如戏迷、球迷、歌迷……)之类,音译为“粉丝”。那么,敢问大杂家——黄裳老兄:您是谁的“粉丝”呢?  相似文献   

11.
修羽 《公民导刊》2010,(3):54-54
逛书店,常会在醒目的位置看见“职场方圆术”、“职场沟通法宝”、“杜拉拉升职记”之类的书……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买那款宝典武装自己,让自己在职场能够左右逢源、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2.
图谶漫议     
一位编辑送给我几页沉迷于买六合彩的人被弄得神魂颠倒的材料。在他们心目中,一幅字画,报纸上一幅标题图等等,都暗藏着彩票号码的玄机。这些材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21世纪竟还有这种“新人旧事”发生。我马上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某些人能从一幅画中发现“刘少奇万岁”之类的“反动标语”,从一篇文章的题目(《金龟子身上有黄金》)找出它吹捧赫鲁晓夫的“阴谋”之类“特异功能”,联想到历史中反复发生过的关于图谶之类“预言”的故事。这类故事,大概是读书太少,我从未在外国历史中见到过。可不可以说它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呢?如果是,倒确…  相似文献   

13.
楚辞句式因“兮”字省略而形成的三、七言句 ,经由汉魏六朝长短句的乐府小令 ,成为早期词作的句式资源 ;楚辞中幽兰秋菊之类的草木意象、湘妃蛾眉之类的人物意象、楚天南浦之类的空间方位意象以及“兮”字句式等形式要素 ,直接为词家所汲取 ;南宋以来兴起的“端午词” ,蕴涵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兴寄手法 ,对词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而提倡作词效法楚骚、以楚骚作为词作优劣的标尺 ,也构成词学批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资源“大端午”完全是商业操作的结果,也可以看成是商业文明的产物,与今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的文化节日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加大反腐力度之类的话没少讲,可是不少贪官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毫无顾忌地养情人、包二奶,道貌岸然地做“公仆”、当“君子”。如此这般,到底是贪官的脸皮厚,还是反腐的力度弱?  相似文献   

16.
通常理解的“公共利益”,无非是修桥、筑路之类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不过,由于关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的话语权往往由“公仆”们掌握。他们往往将体现自身政绩的修建“天安门式城楼”、超级大广场也认定为“公共利益”;甚至,他们把官员的名誉,甚至是官员  相似文献   

17.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连眼都不眨,随地吐痰、乱闯红灯之类,“小节”尔。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闯红灯吗?一不留神,“道德”与“教养”这亲哥俩打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8.
赵云 《文明大观》2003,(8):29-29
本人颇有几分八戒遗风。每每上街,见那些“正宗XX”、“醉仙楼”之类的旗幡迎风招手,禁不住口水大冒地挤进去,“嘘里哗啦”来上两碗,把妻子“要注意卫生”的逆耳忠言抛到了脑后。  相似文献   

19.
在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危害严重、民愤极大”之类的字眼。而在现实之中,我们也能时常听说成百上千人写“万民状”齐声讨伐,甚至看到一大群人索性坐到法院或者政法委的门口以示某某人“犯了众怒”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时下,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能见到“人民的事人民办”之类的标语;从大会到小会,随时都能听见“人民的事人民办”之类的口号。按说,“人民的事人民办”这句话是没有什么毛病的。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不顾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把“人民的事人民办”用得太多太滥,就很有可能走向反面,严重脱离群众,甚而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恶果。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人民的事人民办”的旗号下,向群众和企业乱收费、乱摊派。诸如“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教育人民办”,“人民的道路人民修”,等等,等等。你不能说这些事不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