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设置了各级俄国警察机构和大量警察.其基本职能是防控中国居民对中东铁路和俄国殖民者的“危害活动”及侦破各种案件,镇压中国东北人民反抗,维护沙俄在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通过颁布法规和设置正式警察机构等途径,中国政府逐渐收回了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的警察权.  相似文献   

2.
列强在中国东北的争夺与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强在远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沙俄因担忧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威胁沙俄利益,联合德国和法国干涉中日战争的善后事宜,迫使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此后,沙俄加强了对中国的影响,并借机攫取中东铁路的筑路权和使用权.在中东铁路存在的近半个世纪的时期里,被骗取铁路筑路权并且至多拥有名义上共管权的中国,由于国家积贫积弱,虽有心收回铁路路权,却无力实现自己的意愿,只能旁观列强在中国东北任意角逐,目睹铁路在列强手中辗转易手.中东铁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因软弱而蒙受的屈辱.  相似文献   

3.
中俄边境铁路在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边境铁路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双方铁路运输领域的合作也为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铁路口岸运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在促进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东北亚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建立以中俄边境铁路为中心的东北亚铁路交通合作体制,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必将有助于打破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中存在的“瓶颈”,从而推动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了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纵的方面看,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抓住和利用了战争与革命的机遇,采取了社会主义崛起方式.十月革命避免了俄国领土、经济、政治甚至文化的分裂,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有潜力的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为以后的苏联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从横的方面论,十月革命在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世界体系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巨大的作用.俄国脱离资本主义集团,在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之间架起了桥梁,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不得不与主要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苏俄表面处境孤立、困难,似乎离开了国际舞台的核心而走向了边缘,实际上,苏俄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和否定.离开了苏俄的凡尔赛体系根基不牢、国际秩序长期不稳,欧洲格局在酝酿着重大变化.国际政治的重心出现了偏离传统西欧、向新兴苏俄和北美转移的迹象.列宁是国际关系理想主义学派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和平共处和国际主义是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中俄两个相邻的封建大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了两次侵华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英法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是19世纪末,俄国推行"和平征服"中国的策略,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使东北成了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决定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6.
试论《奉俄协定》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奉俄协定》是一个不为多数学者关注的对象。但它的签订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即奉苏、中苏关系再起波澜,奉日、中日关系走到尽头,苏日关系的调整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1991年的苏联剧变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政权,丧失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之上的伟大革命,其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根据俄国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由和平夺取政权发展为武装夺取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持原则,始终捍卫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同时根据革命实践提出了多党合作原则.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政权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国际合作与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东北亚国际合作进程的加快,珲春—图们江地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中蒙"两山铁路"没有打通,中俄国际大通道"通而不畅",中朝国际大通道基础设施环境太差,缺乏稳定的货源。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迟迟不能开通的原因是吉林省经济实力不强和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问题,其他大国从中干扰,在与俄朝合作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因此,协调国内和国际关系,发展跨境经济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吉林省应和内蒙古自治区联合与蒙古国合作尽早开通中蒙"两山铁路"。通过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加快与俄朝谈判步伐,尽早获取我国由图们江进入日本海的出海权,大力支持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争取早日开通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相似文献   

9.
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日本鸟取大学共同举办的"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12次国际学术会议"于2006年9月12~13日在长春举行.会议期间,有28位中外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就中国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国际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与以色列的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东乃至全球国际关系都有着重要影响。起初,苏联和美国一起为以色列接生,并力保它在哺乳期内不至于夭折,苏联对这个新生婴儿的呵护甚至超过美国。随后,出于各种原因苏以关系开始变冷乃至敌对,经历了一段近30年的冰冻期。现在,冷战已成为历史,俄以关系已趋于正常,然而,我们现在回顾苏以关系史,对我们了解俄以关系乃至全球国际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俄新《条约》及合作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签定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两国摒弃旧的安全观和思维模式,适应新时期国际关系发展要求而作出的合理选择.本文通过对中俄新<条约>的解读,就中俄关系发展趋势包括可能影响两国长远合作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In 1957,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adiation Laboratory at Livermore, and other centres involved in nuclear research established Project Plowshare, a programme to apply the atom to what they called “peaceful nuclear explosions.” Although those involved in Plowshare proposed a variety of projects, they devoted most of their resourc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a-level isthmian canal that would replace the existing Panama Canal. Turning that proposal into reality, however, ran into numerous roadblocks, amongst them the 1968 Treaty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By 1970, the canal project had collapsed, and not long thereafter, Plowshare itself came to an end. But one desire of Plowshare scientists, that of creating “clean” nuclear explosives, may be in the offing. If developed, such devices could pose a threat to the existing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相似文献   

13.
印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很多,有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两国之间的战争。印度河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关系着两国人民基本的生活、生产活动。但是,在印度河水资源问题上,两国并没有为此兵戎相见,这得益于签订于1960年的《印度河水条约》。因此,研究《印度河水条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里斯本条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在于政治层面,从此欧洲一体化的重心从经济联盟转向了政治联盟的建设.政治联盟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上,里约对欧盟进行了不少重要的制度创新和制度调整.里约改革使得原有的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分析范式面临挑战,国家与超国家的区分在新的欧盟中不再那么明显.把里约后的欧盟理解为一个超级国家,也许更能反映里约改革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欧盟成员国签署《里斯本条约》,以取代2005年被法国、荷兰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但2008年6月12日,爱尔兰举行的全民公投却率先否决了这一条约,欧洲一体化前景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2月 9日 ,来自全世界 10 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出席了联合国在墨西哥南部城市梅里达举行的国际反腐败高级别会议 ,并签署了对国际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从而为世界各国政府执行对腐败行为的定罪、惩处、责任追究、预防、国际法律合作、资产追回以及履约监督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除强调预防等思想外 ,《公约》所强调的“坚持各国依法独立开展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等思想也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巨大影响。①首先 ,《公…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uses the episode of the Kapp putsch in March 1920 to isolate and analyze a number of high policy themes that dominated the period from the signature of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through to the Franco-Belgian invasion of the Ruhr. These included: the questions of what mechanisms existed to enforce the treaty; the sanctions available to the victorious governments to enforce their will; the posi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the relationship and suspicions existing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and the differing aims, ambitions, and approaches of the major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uses the episode of the Kapp putsch in March 1920 to isolate and analyze a number of high policy themes that dominated the period from the signature of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through to the Franco-Belgian invasion of the Ruhr. These included: the questions of what mechanisms existed to enforce the treaty; the sanctions available to the victorious governments to enforce their will; the posi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the relationship and suspicions existing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and the differing aims, ambitions, and approaches of the major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9.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70年生效以来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条约缔约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履行情况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由于核裁军进程缓慢而防止核扩散力度加大,分歧进一步加深。这些分歧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弥合这些分歧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消除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4月8日签署美俄新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对推动世界核裁军进程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深层次看,"新约"主要具象征意义,实际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