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外交家,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周恩来同志十分重视外交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他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在开拓和发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同时,从无到有地组建和培养了一支新型的外交队伍。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就卓有成效地...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队伍的形成骆亦粟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也是新中国外交队伍的创建人。回顾他建立和培养外事队伍的历程,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他作为伟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对新中国外交的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即着手培养和储备外事人才1937年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8年,伍修权同志先后担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职。他坚定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外交路线,为开创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1958年10月至1967年...  相似文献   

4.
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他同毛主席及其他老一辈领导人一道,从外交思想理论、政策方针到风格和实践,为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型外交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性贡献。对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和外事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仅就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使这一研究工作更加深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军事、政治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观。传统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军事外交的对象较为有限,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军事援助的计划性不强,军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展示军队形象的窗口较为有限。冷战结束后,中国提出要摒弃带有冷战思维的旧安全观,树立新型安全观。新安全观自提出后,对中国军事外交的指导性作用日益加深。同时,军事外交也不断丰富着新安全观的内涵,成为践行新安全观的重要方式。回顾新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成就辉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军事外交不断突破,逐渐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与外交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外交辉煌50年》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参加今天研讨会的有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黄华、副会长柯华、王俊夫同志,有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同志,有曾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和正在中国外交舞台上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和勤奋工作着的资深外交家,也有长期从事外交及国际问题研究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我首先代表外交学院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和学者表示衷心的欢迎。我们刚刚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华诞,今天举办外交50年…  相似文献   

7.
宗道一 《人事天地》2007,(11):28-29
出身外交 家庭章启月的成长道路上,印着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许多痕迹。 章启月1959年10月生在北京的一个外交官家庭,父亲就是前驻比利时、日本大使章曙先生。  相似文献   

8.
怀念杰出的外交家章文晋章百家新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官们是一群多姿多彩、出类拔萃的人物。章文晋便是其中之一。他在长达47年的外交生涯中,不辱使命,广交朋友,以自己的才智、风度和人格力量,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信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一、投身革...  相似文献   

9.
试论毛泽东的外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 ,阐述了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过程中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其中包括 :强调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出发点 ,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 ;适时提出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 ;与周恩来共同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 ;把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立足点。这些基本论点对新中国外交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又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不仅对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久前出版的《周恩来外交文选》是他外交思想的集中反映,其中有关向外国学习的精辟论述,在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今天,对外交部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50年前,新中国刚一诞生,中央人民政府就决定组建外交部,并于11月8日举行了外交部建部大会。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我们刚刚庆祝建国50周年之后,又迎来了外交部建部50周年纪念日。我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在外交战线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在这一喜庆的时刻,我们深切缅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我们同样深切怀念已故的老一辈外交家以及为外交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我们也要向所…  相似文献   

12.
傅耀祖 《外交评论》2000,24(3):25-29
建设当代中国外交学要以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外交思想为理论基础,新中国外交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和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思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对当今时代特征,战争与和平问题,中国外交的纲领、路线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中国外交风格和艺术丰富了外交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外交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最后一年,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50年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和辉煌成就。中国民间外交在中国整体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整体外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中国外交即将走向新的历史时期之际,如何认识和定位民间外交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开拓和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民间外交,是我们应引起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新时期中国民间外交所面临的形势与使命  21世纪的世界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均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时期即21世纪前期,…  相似文献   

14.
孙祥华 《外交评论》2010,27(2):101-111
中国外交领导力是新中国外交不断开拓新局面的重要推动因素。在中国外交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当中,外交理念的变革创新能力是核心推动因素,领导机制是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对人才智力、物质资源和公众力量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外交的领导力。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变化和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还需要在理念创新、机制优化和组织动员等方面不断加强,从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领导力。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在建国后才正式开始,但毛泽东外交思想在建国前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已逐步形成,而且在解放区就有了外事工作的实践,这是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毛泽东主席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和重大决策的总设计师。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在建国初期,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仅维护了她的独立与发展,争取了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外交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于1989年1月10日举行“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学术讨论会,应邀与会的部分老大使、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老同志以及首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学者同外交学院的同行们一起,深情缅怀周总理为新中国外交创建的丰功伟绩,共同探讨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实践经验和外交风格。讨论会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外交学院教授鲁毅主持. 外交学院院长章曙同志在会上发言,强调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科学价值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章曙院长说,周恩来总理是亿万人民所爱戴和敬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鞠躬尽瘁。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诞生后,周总理长期主持外交工作,昼夜操劳、呕心沥血,为新中国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每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实际和中国的外交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战略和策略思想、政策和原则;树立了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外交的新的外交风格;在外交实践中,周总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的策略性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求实作风,都应当是我们学习、研究和总结的内容。周恩来总理的科学的外交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尽管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但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当前的外交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每一个从事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和外事工作的同志都应该不断地深入学习,加以系统总结并在新形势下运用和发展,为进一步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更有利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章曙院长指出,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重视外交理论的研究和外事干部的培养,外交学院就是在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时亲自关怀创建的。外交学院更应该把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作为我们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尽力培养更多合格的外事干部。周总理在世时曾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学,目前我院正组织力量积极筹建外交学这门新课程,国家教委已将这门课程列为重点学科。我们还准备筹建新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当代国际政治和地区研究等几门新课程,以适应当前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新学科的建设是一项很繁重的工程,需要我院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希望并相信这次学术讨论会将对我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推动作用。讨论会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陈辛仁、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刘春、老大使谢黎、马列、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浦山、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周纪荣、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冯特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李石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杨铮。出席讨论会的还有:外交学院副院长黄国良、教授石磊、谢益显、黄金祺、王德仁,以及副教授、教师和光明日报记者等,他们是王芝、魏世华、郑谦、周尊南、徐炳和、傅耀祖、傅(女赞)其、刘金安、王武云、杨闯、龚惠平。现将在会上的部份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整理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交评论》2004,(2):2-3
外交学院第二届董事会今天成立了,这是外交学院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作为第二届董事会的名誉董事长,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董事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外交学院自建院以来,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交干部,不愧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1995年5月  相似文献   

18.
高飞 《外交评论》2009,26(6):143-14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揭开了中华民族外交史上崭新的一页。60年来,新中国外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外交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与此同时,西藏问题的解决扭转了旧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被动局面,开启了新中国"站立起来"办外交的崭新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外交观念及其变革,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转变密切相关。这种观念变革展现社会主义原则,承袭中华文化的理念和话语体系,具有深刻的国内动因和国际背景。这种观念变革,从世界观和自我观两个层面系统反映我国外交行为的内在逻辑。新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确定新的历史条件下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和价值,指明其外交行为的主旨、意义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