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似乎有一种怪现象: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不惜“集中兵力”,动用车辆,前呼后拥地“走基层”。然而,对于“走上门”来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咨询政策的基层群众,却漠然置之、无人问津,每每给“走上门”群众的感觉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普九”大潮中,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度拥有中小学500余所,其中在众多捐资的支持下建起的“希望小学”76所。10年内,该县中小学减少至94所,其中希望小学有58所被撤。  相似文献   

3.
刑法中身份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中身份散论康均心刑法中身份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一定犯罪行为人所必须具有的影响定罪量刑的特定资格和其他特定关系。身份被纳入刑法理论研究的视野,只是近年才出现的事情,正是由于其本身历史的短浅,因此.围绕身分而展开的各种理论课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出于一...  相似文献   

4.
从契约到人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本 《法学研究》1998,(6):27-40
一百多年前,梅因曾精辟地指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分到契约’的运动。”〔1〕但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那么,从“此处”以后,进步社会的运动又如何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从契约到人权”。一、从身分到契约的意义及其弊端在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诸新朝 《政府法制》2012,(16):38-39
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小琳称要建议设立公民道德档案,一时间被传为笑谈。不过设立公民道德档案在现实中还真有其事。浙江的中部小县浦江,在一场轰轰烈烈的“道德革命”中,就包含这一重要举措。2009年4月下旬,浦江宣布,该县将开展“道德浦江”建设活动,除省管干部、县委书记张伟亚等几名当地主要领导之外,每个18岁以上的浦江人都要建立一份道德档案,个人的美德和失德行为都将被记录在案。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3,(5):21-21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2年12月19日报道,伦敦消防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正计划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推特”(Twitter)和“脸谱”(Facebook)等礼交媒体来接火警。  相似文献   

7.
教师法律身分与教师享有的权利内容及保障制度密切相关,我国大陆地区目前的相关教师法律规范对于教师的法律身分界定不甚明确,从而直接导致了教师游离于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保护之外。本文中,笔者首先以列举教师维权中的困惑来引出教师法律身份如何定位这一课题,然后对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关于教师法律身份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通过对教师的劳动者身份和公务员身份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应为特殊劳动者兼特殊公务员的观点,最后着重阐述了定位教师的双重法律身份在立法完善及法律适用上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共同犯罪与身份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刑法中 ,有些犯罪的犯罪主体是由特殊身份的主体构成的 ,刑法理论上将其称为身份犯。对于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在共同犯罪中的认定 ,我国尚未在刑事法律中予以明文规定 ,散见于司法文件中的规定多是对一些个案的处理原则 ,这些规定缺乏全局性 ,有的规定本身的科学性也值得斟酌 ,因此 ,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很有限的。目前各地对于共犯中身份问题的处理很不统一 ,本文拟就共同犯罪与身份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身份的界定身份一词 ,又作身分 ,根据《辞海》 ,身分 ,是指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在刑法理论中 ,对身份有不同的理解 ,由此对身份范…  相似文献   

9.
“要打官司先交钱”,这是多年约定俗成的惯例,然而“风险办案”不用你先交钱,律师就为你代理仲裁、诉讼。尽管这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办案方法不违背法律及公共利益,可至今许多律师无心问津,原因何在?请看记者的调查——“风险办案”刮不起风  大凡看过几部美国小说的人,对美国律师制度以及律师办案程序会有初步的了解。在美国,即便你穷困潦倒,一旦你涉案被人侵害或被侵权,总有消息灵通的律师踏上门来,劝你“告他去”,而这时当事人只要与律师签订一个委托代理协议,剩下的事你就甭管了,你也不需先交任何费用,律师就会全权为你代…  相似文献   

10.
共同犯罪与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刑法分则中的大多数犯罪任何人都可以构成,如杀人罪、伤害罪、抢劫罪等等;但也有一部分犯罪,必须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的身分才能构成,如贪污罪、受贿罪,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这一类犯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在刑法理论上通常叫做“身分犯”。  相似文献   

11.
身分,严格地说是一个民法术语,可惜我国目前的民法教科书仅对身分权有所论述,对于身分的定义则付厥如。我们认为,身分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因此,每个人无不具有一定的身分。  相似文献   

12.
再析国家公务员的法律身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析国家公务员的法律身分方世荣一关于国家公务员的法律身分,行政法学界目前一般认为是两种:即普通公民和国家公务员。与国家公务员的双重身分相适应,国家公务员具有双重行为:当其作个人行为时,反映了他的公民身分,而当其执行公务时,则反映了他的公务员身分。①其...  相似文献   

13.
徐庶  蔡力 《政府法制》2009,(3):27-27
重庆奉节羊市镇的纪委书记上班时间喝醉后跑进一美容院,强制要挟漂亮女老板为之美容,对方不从,书记抓住其头发称:“我是书记,敢不给面子!”美容院男老板接到电话后当即气晕,紧急送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4.
新成立的国资委兼有特殊政府机构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机构的身分 ,国资运营主体兼有国有资产管理相对人和出资人的身分。国资委与国资运营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准“政 -资”关系与“资 -资”关系的结合。其中的“资 -资”关系是一种投资中介关系。信托和代理作为运用于这种投资中介关系的两种法律制度 ,其实质区别在于国资运营主体经营自主权限和国资委宏观调控力度的大小不同 ,因而 ,两者可以分别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国有资产经营  相似文献   

15.
行为人身分对共同犯罪定罪的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世深 《法商研究》2004,21(6):47-57
行为人身分与共同犯罪定罪的关系要远比其与单独犯罪定罪的关系复杂得多 ;在实践中 ,无身分者和有身分者共同实施犯罪以及不同身分者共同实施犯罪的定罪也更难于操作。行为人身分对共同犯罪定罪的影响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无身分者与有身分者共同实施犯罪的定性问题 ;无身分者能否成为纯正身分犯的共同实行犯问题 ;有身分者教唆、帮助无身分者实施纯正身分犯的定性问题 ;不同身分者共同实施犯罪的定性问题 ;无身分者与有消极身分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球同此凉热。在中国,一场自上而下、声势浩大的反中介腐败运动正澎湃兴起;大洋彼岸,面对中介腐败侵蚀,进军号角早已吹响。运用立法规范、司法打击等手段,美式反“中介腐败”驶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17.
为正确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在认定是否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本人主要责任”、第十六条第(二)项“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条第(三)项“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时,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除外。  相似文献   

18.
李民 《江淮法治》2012,(17):29-30
宿州市蛹桥区现有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2346名,该区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组建成168个代表小组。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各代表小组围绕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开展活动,起到了上联政府下系选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柴荣  柴英 《法学研究》2011,(5):181-189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等级身份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衍变过程。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引发的平等需求是等级身份松动、平等思潮萌发的原动力。改良派和革命派关于如何实现平等的路径规划并不相同,但是二者对等级身份的批判和平等权的宣导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近代中国知识界通过“国民”、“人民”等概念解构等级身份,构建了平等理念。辛亥革命后,平等原则以宪法方式得以确立,并在法律、法令中得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20.
浅议合同中[经公证成立(生效)]条款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东 《中国司法》2001,(4):43-43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选择了“公证”这种法律形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我们日常办理合同类公证中,经常遇见 “本合同双方签章经公证处公证后成立(生效)”的条款。对此条款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条款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约定的合同成立(生效)的条件,应认真履行,否则,将影响合同的成立(生效)。第二种观点认为,合同只要具备了必要条款即应该成立,公证条款只是一种形式,不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公证不公证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对此,笔者通过以下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