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法学界的同志就无罪推定原则展开了讨论。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无罪推定原则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刑事诉讼,或者说,我国刑事诉讼法是否采用了无罪推定原则?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的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NTHEEFFECTOFINTERNATIONALLAWONOURNATIONALLAW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有联系的法律体系。这种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国际法在国内法上的效力问题,或者说国际法在国内(法院)的适用问题。我国宪法对于国际法在国内的效力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我国若干部门法中为此设有专门条款。由于国际法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因此,本文拟根据我国国内法的有关规定,分析我国对待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的态度,进而探讨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的效力。一、我国国内法对国际法原则、规则的立场国家对国际法原则的立场集中反映了国家对…  相似文献   

3.
肖俊 《法制与社会》2013,(21):11-13
传统的理论对法律规避的定义大多是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当事人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某种连接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然而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领域日益重要的今天来看,规避法律是否也有其合理性呢?或者说在自由主义的乌托邦中实在认为法律规避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我仍愿为此发声并祈愿它能被听见。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行政法学中“法治”原则(The Rule of Law)的内容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或者说有了一个重大的补充:战前,行政法学讲“法治”,主要是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战后,行政法学讲“法治”,除了继续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外,另以重点讲“控制自由裁量权”、“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Prevention of the abuse of discretionary power)。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呢?行政自由裁量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力?为什么要加以控制?我国行政管理中存不存在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应不应加以控制?应怎样加以控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有关侵权行为责任的民事立法以及侵权法理论中,一般只适用两个原则,即过失责任原则(又称过错原则)和无过失责任原则(又称客观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则一直被排斥。在现阶段,是否有必要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来调整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呢?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论审判公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审判公开原则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代主要国家实施这一原则的立法概况。文章认为,审判公开原则的意义在于体现社会对审判活动的民主监督,保障审判的公正性和平等性;文章针对我国的刑事审判程序立法,探讨了切实体现审判公开原则的立法和实践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柯丽娟 《法制与经济》2010,(8):85-85,87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项特殊的归责原则,它的适用范围是极为有限的,不具有普通归责原则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我国法律虽然确立了这项归责原则,但是尚未设计出完备的适用制度,使得该归责原则在适用过程中产生“同法不同果”的局面。本文就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德国宪法学中的“合宪性解释”原则,尤其是联邦宪法法院对该原则的运用。一方面,合宪性解释已经被确定无疑地适用于各级法院的审判实践中;另一方面,基于方法论以及立法与司法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理由,这一原则又处在学界的讨论之中。由此出发,本文回应了以下问题:这一原则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在方法论和宪法上是如何被证成的?其界限何在?又存在哪些替代性方案?在德国之外,合宪性解释原则亦被作为德国宪法学的一项创造而众所周知。本文对德国法中合宪性解释原则适用状况以及德国学界就此相关讨论的分析介绍,旨在为关于这一原则在其他法秩序中的可移植性的争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起草我国国际私法法典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带有“学说法”的特点,这主要是因它不是实体法,而是法律选择法——“间接法”所决定的。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总的指导原则的设立与实施始终是国际私法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在清点和检查我国已有法律适用法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新草案的起草、说明和论证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了平等主体,但是,主体的平等性不仅仅是规定于法条中的词句,它更需要深刻的反思。从罗马法、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直至近现代民法的产生,其中包含着对于主体及主体的平等性的觉悟和规范。本文通过对民法中平等主体的发展过程,认为人法在近现代民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近现代民法的重要特色。揭示了平等主体是民法的灵魂,也是民法移植过程中需要正视的重要问题。不重视主体的平等性,民法将失去其灵魂  相似文献   

11.
应当批判地继承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无罪推定原则是否适用于我国刑事诉讼的问题,目前法学界正在展开讨论。有的同志认为无罪推定“是唯物主义在诉讼法中的反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应该在诉讼过程中,运用无罪推定原则”;有的同志持相反意见,认为无罪推定原则“内容是反动的,形式是不科学的,对无产阶级来说,它是内容和形式都不能用的糟粕。”  相似文献   

12.
刑法溯及力问题是我国刑法修订以后需要准确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刑法在溯及力方面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从旧”,从旧是根本,“从轻”是补充,其立足点是坚持适用行为时法,是为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旧兼从轻原则的运用必须考虑刑法适用上的整体性,是整体适用而不是部分适用;“行为时法”包括行为当时已经生效的所有刑法规范的总和;应当以法定刑作为处刑轻重的衡量标准;追诉时效也要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甚至会涉及到文化和体制上的重大变化。而对于审判工作来讲,尽管会遇到WTO的规则可否直接适用等法律问题,但我认为,WTO对我国司法的影响主要应该是在理念和程序方面。其中,啪透明度原则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说了透明度原则与海事审判的关系。一是透明度与海事审判的统一性问题;二是透明度与海事审判的公开性问题;三是透明度与海事裁判的说理问题。三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我国海事审判对WTO透明度原则的尊重与承诺。  相似文献   

14.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一项古老的原则,但在我国法律实务中,对这一原则的地位和适用范围有不同意见。从我国《刑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看,不溯及既往原则目前尚属于法律适用原则;但依法治原则,它应上升为立法原则。作为立法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具有相对性,立法者必要时可制定溯及既往型法律;作为法律适用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有所例外,不适用于程序法、法律解释、适用规则和"有利法律"。  相似文献   

15.
对于在判断专利侵权中等同原则的具体适用,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适用等同原则时,是运用技术特征的单独对比,还是技术特征的合并与分解抑或整体技术方案的对比? 如何确定技术特征的合并与分解? 各国采取不同的等同原则适用标准,是不是技术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修订后刑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主要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一原则对规制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罪刑法定原则内涵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此原则的准确适用,却仍然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刑法的溯及力,又称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它是指一个新的刑法制定并生效施行后,对它生效以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以及行为后裁判前之法律有变更时,是否适用裁判时之法律,如果适用,那么新的刑法就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如果不适用,就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关于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规定不尽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从旧原则。指新的刑事法律对过去的行为一律没有拥及力,一概适用行为时的刑法。适用这一原则的国家主要有英国及美国数州。(2)从旧兼从轻原则。指新的刑法…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等同原则在适用中的限制、明确统一的判定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在适用等同原则时应将“整体比较”原则和“逐一要素比较”原则综合起来对案例加以判定;二是对于发明点的技术特征不宜适用等同原则;三是禁止反悔和自由公知技术原则应纳入到等同原则的适用条件中,而不能仅仅作为抗辨原则;四是建立统一的上诉法院,制定统一的等同原则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19.
惩罚性赔偿在大陆法系国家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是由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民事责任填补性的原则,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认为其适用范围模糊不清,难以把握。本文试图说明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在以过错责任为原则的侵权行为法中,惩罚性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应有之义;侵权行为法不能仅仅是填补损害的最优机制,不应完全屈服于效率目的,在某些方面应当强调它的预防和威慑功能,以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等权利。为达到这一目的,针对某些侵害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是必要且正当的。  相似文献   

20.
诚实信用原则已经正式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纲领性条款,但从法条规定和实践总结中可以看出,该原则的具体适用仍面临重重问题。在比较法上,已经过充分讨论的《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1条与诚实信用原则直接相关。本条制裁的载体是诉讼文书,制裁标准是其所有预防和阻止的行为以不正当诉讼为目的。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美国法院综合考量诉讼中的各种因素,以判例不断解释细化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本条涉及的惩戒措施分为金钱和非金钱两种,满足了程序公正的要求和个案案情的需要。该条款对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体系化程序设计和判例法中的细节化列举,都可为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适用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