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死刑     
死刑,是用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方法来达到统治阶级预期的政治目的的一种刑种。它是阶级专政中最重要也是最严酷的手段。历代剥削统治阶级,在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时,总是把法律中的极刑看成是加强或挽救其统治的有效良方。尤其是当着这种统治秩序受到严重威胁的时  相似文献   

2.
死刑是从人类文明史前时期留传下来的遗迹,所以,必然随着人类文明、和谐的发展而废止。但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本人认为应从完善死刑制度着手,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真正做到“少杀、慎杀”,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笔者从死刑的意涵、死刑存废的利弊等方面,深刻分析了中国限制死刑的合理性,并提出六点合理限制死刑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死刑是从人类文明史前时期留传下来的遗迹,所以,必然随着人类文明、和谐的发展而废止。但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本人认为应从完善死刑制度着手,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真正做到"少杀、慎杀",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笔者从死刑的意涵、死刑存废的利弊等方面,深刻分析了中国限制死刑的合理性,并提出六点合理限制死刑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死刑,又称生命刑或极刑,它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惩罚犯罪的一种最严厉的刑罚。我国在运用死刑方面,采取了一种特有的诉讼程序,即死刑核准制度。长期以来,这一特别诉讼程序确实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但是,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立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修订后《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颁布实施,这一特别诉讼程序显现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死刑是现代刑法文明的硬疣,蕴含着悲剧的深刻意蕴.死刑带来的死亡切入人的共同命运,怜悯和恐惧是基本的死刑情感认识.悲剧意识是生命意识,在终极指向上意味着对悲剧困境进行积极超越,在我国仍然保留死刑制度的现状下,叫停死刑案件的立即执行,而代之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才能真正实现死刑悲剧意识的消解.  相似文献   

6.
谈毒品案件的死刑复核郭彦东毒品泛滥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滋生、诱发其他犯罪,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根据国际禁毒公约,在加强国际禁毒合作的同时,普遍在本国立法中加重了对毒品犯罪的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1949年新中...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们好!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 看了贵刊1995年第9期刊登的陈松柏先生的《有感于“孕妇不适用死刑”》一文,感触颇多,不吐不快! 我认为,陈先生要求对怀孕妇女实行死刑的那种嫉恶如仇的精神可嘉,但在人道主义精神盛隆的当今世界,这实在是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主张!若我  相似文献   

8.
〔死刑问题三人谈〕之三──生命的呼唤死刑人道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既然刑罚的价值在于公正、效益与人道,而我们已立足于公正与效益对死刑的价值作了相应的分析,得出了我们的结论,那么,这一次,我们的讨论自然应该转向死刑的人道性问题。据我所知,死刑是否人道,在国外死刑存度之争中是一个炽烈的焦点。我想,三位对此肯定有所看法。湖):死刑是否人道,实际上是指死刑是否符合刑罚的人道性的要求。而刑罚的人道性又是指刑罚是否符合人道理念。因此,讨论死刑是否人道,以在一般意义上明确什么是人道与什么是刑罚的人道性为前提。所谓人道,作为一种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观,其基本蕴含是爱…  相似文献   

9.
不废除死刑,但要尽量减少使用死刑,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制定我国第一部刑法的指导思想。我国刑法第43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0.
(刘):在现实中,往往存在杀人灭口之类的情况,如:为逃避死刑而在强奸之后杀死受害人等等。这种情况是否可以理解为死刑的副作用?在分析死刑的效益时,应否对这些因素予以考虑。(胡):任何刑罚都有其副作用,死刑当然难以例外。所谓刑罚的副作用提指在刑罚的威吓下,犯罪人不但不放弃犯罪,而且在决定犯罪的同时,为逃避惩罚而实施更为严重的犯罪或采取其他不利于社会的行动。从逻辑上说,在所有刑罚方法中,死刑的副作用是最大的。因为人对刑罚的畏惧与刑罚的严厉性成正比,即刑罚越严厉,其所造成的畏惧感便越强烈,在决意犯罪的前…  相似文献   

11.
死刑     
何进 《江淮法治》2008,(24):35-35
死刑,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刑罚,曾在中外各国刑事法律中长期占有主导地位。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国家废除死刑并且没有出现犯罪率上升等后果后,死刑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了动摇,限制、慎用死刑成为了发展主流。目前几乎有一半的国家废除了死刑,而在保留死刑的国家,“少用、慎用、少杀、严禁错杀”也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司法实践的原则,我国现阶段的刑事法律关于死刑的认识和政策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刘桂明刘:上一次,我们已就死刑的公正性作了讨论。这次,我们是不是该讨论死刑的效益问题?胡:死刑的效益性,与死刑的公正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公正性,指的是死刑对于犯罪是不是一种应得的报应,以死刑来惩罚犯罪是不是公平合理。效益性,则是指死刑对于预防犯罪是不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以死刑来预防犯罪有无必要,是否值得。简单地说,公正性证明的是死刑对已经犯罪的人是否正当,效益性则是指死刑的存在与运用是否有相应的效果来证明其是正当的。张:死刑的效益性问题,远比它的公正性问题要复杂。因为公正性只包括一个问…  相似文献   

13.
死刑刑罚具有不可逆转性,死刑案件指定辩护的有效性是法治从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的必然要求。然而指定辩护中有效辩护的保障机制及无效辩护的现实之巨大反差,使得完善我国死刑案件指定辩护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死刑案件指定辩护的有效性需要实行死刑案件指定辩护律师资格认定制、设置辩护质量的底线标准、设置程序后果。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在中国证券界没有任何一个案件能够像杨彦明贪污案这样历经4次审判才最终作出判决,持续5年的审判,让杨彦明在鬼门关前来回走了几遭后,才最终站到了地狱的入口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有各种死刑学说主要是通说的分析,指出其各自存在的合理性与困境,以及他们共同的主观性缺陷。引入民法中的"情势变动理论"阐述新的"死刑客观发展说",以从相对客观的立场来分析我国死刑的未来前途。并有意将"废"的运用修正为"亡",从而将死刑由完全处于被动的被支配地位提升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能动性地位。同时引用哲学观点,试图通过数学上的坐标系统和曲线模型,进行较为直观的分析。对坐标系统分为情势正效应、负效应和稳定效应三种情况,来反映死刑前途的三种可能性。从而建议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呼吁学者们学做灵乌——宁鸣而亡不默而生。  相似文献   

16.
(刘):在前面的三次座谈中,我们分别讨论了死刑的公正性、效益性与人道性问题。按照胡、邱二位的观点,死刑只具有公正性与效益性,不具有人道性。而在张律师看来,死刑不但具有公正性与效益性,而且具有人道性。那么;三位认为,死刑的价值取向应如何确定。(胡):根据我与邱先生的分析结论。死刑只具有公正与效益价值,不具有人道价值,因此,从死刑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死刑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即其存在体现了一种明显的价值冲突。解决这一冲突,有两种选择。即要么是为求公正与效益而保留死刑。要么是为人道而废除死刑。然而,前一种选…  相似文献   

17.
杨丛瑜 《法制与社会》2012,(10):280-281
死刑到底有没有存在和适用的价值,废除死刑一方和存置死刑一方各自提出理由进行论证,这些理由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死刑问题的基础.本文试从死刑概论、死刑存废之争和我的死刑改革观三部分入手,分析研究死刑问题,从而提出自己关于死刑的看法,以期对死刑问题的研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故意杀人罪是刑法中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当今世界上所有保留死刑的国家均将故意杀人罪适用于死刑.但在废除死刑的国际大环境下,世界上保留死刑的国家也都通过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只将死刑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故意杀人罪的死刑最终适用率并不高.这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国推进司法改革,有效保护人权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死刑布告     
公布执行死刑罪名的布告是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罪犯后,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公示性法律文书,仅限国家审判机关使用。然而,河南省社旗县一村民为了区区的400元钱,竞亲自制作,张贴两张他“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判处三人死刑的杀人布告”,随后他手持杀猪刀“执行”了这个“死刑命令”。  相似文献   

20.
死刑是所有刑罚中最严酷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它是对犯罪人生命的剥夺。然而从文艺复兴时起,人道主义便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对人权尤其是人的生命权的尊重,这一价值原则被引入刑罚,甚至被用来考量刑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于这一思考废除了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