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主义和自由权利无疑是近、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早在中世纪之末,近代自然法法学家从其各自的自然法理论出发,探求自由权利和法制主义的联系,法和自由价值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法既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防止无政府主义的城壁。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正是以追求自由权利为旗帜、以法制主义为武器打倒了封建的王权和否定了封建的神权。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自由权利的行使完全纳入资产阶级国家的法体制中,在法学理论中,对个人自由权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君主集权韩非生当战国后期,作为他的法律学就的法治主义的理论,正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并转而影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社会实际.在奴隶主和封建领主统治的时代,实质上君主不是大权独揽的,他只不过是奴隶主或封建领主中间最大的一个.君权的扩大是新兴的地主阶级起来以后,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要求削弱领主贵族的特权而产生的结果.君主集权便是韩非法治主义的中心内容.韩非主张君主不仅是名义上的元首,而必须在实质上操持统治权力,决定国家政策.统治权力是统一地集中在君主的手上,由他一个人来掌握,绝  相似文献   

3.
我们把原始社会末期,从父系家长制演进到我国夏、商、周三代的政体称为宗法贵族君主制,即宗法礼制。这是一种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宗法利制的产生为自秦朝以后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奠定了超级稳定的社会基础。它的影响今天也还存在,仍然是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法制过程中一大心理障碍。氏族社会首领和早期奴隶社会的统治者者们杜撰出来的英雄本人就是神,或神与人·结合而生的后代之说;统治者的权力和权术是来源于“神意”之说在远古人类社会十分盛行,后来干脆称君主为“天子”。对于崇尚自然神生活在古代氏族社会中的黎民百姓来说…  相似文献   

4.
正在17世纪的德国,著作权还属于封建特权范畴,由封建君主钦赐给印刷商或作者以出版垄断权利,这引起关于他人重印的合法性大讨论。这种思潮被德国著作权法学者Eugen Ulmer所继承,他指出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是"树根",而著作权则是"树干",其他如发行权、展览权等则是"树枝"从中汲取养分。在德国法中,著作权不可转让,德国这种奉行"一元论"的国家一向认定著作权是由不可分离的人格权与财产权组成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并非起源于民事权利,而是起源于封建王室“特权”。这种特权,由封建君主或者代表君主的地方政府授予。知识产权正是在这种看似完全不符合“私权”原则的环境下产生,而逐渐“异化”为现代民法上的一种私权。一、从特权到私权:“异化”的权利及其内在生长机制考察(一)私权嬗变的社会结构子系统之“功能耦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各组成部分以有序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执行这些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其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对立物。它的基本特点是宣传法律至上。提倡法制主义,任何人,包括国家的君主在内,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而本文所谈的“法治”则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其基本内涵是提倡把法作为治理国家,巩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法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法的最高宗旨是维护皇权。也就是说,“法治”与“专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法治”从属于“专制”,服务于“专制”。战国末期的韩非正是上述主张的典型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正> 在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横暴和重压下,中国人的人性人格受到摧残、迫害、扭曲和灭裂,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在专制制度下挣扎的民族所遭受的灾难都要远为严重。中国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恢复不是局部的部分的或某个方面某个领域中的问题。中国人作为人所受到的创伤需要从各个方面作出全面总体的努力来治愈弥合。这是严复所意识到  相似文献   

8.
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治理国家。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社会主义民主也必须以法制为保障。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民主愈发展,法制愈健全。邓小平同志指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两方面是统一的。”①但是,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缺少民主法制传统的国家,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依法治国,首先必须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清除人们头脑中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与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以“礼法合一”为特征的伦理法.道德规范是传统法律的载体,同时处于法律的上位.这种法德关系的形成,主要是受家族主义文化和封建君主统治的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可以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参考道德因素,但法律一旦制定出来,就应坚持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一、独立审判原则的渊源及其理论基础 独立审判原则,又称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各国普遍承认或确立的一条基本法律原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它调整着国家审判机关与立法、行政等其他职能部门的法律关系,确认了审判权的专属性和独立行使性。 司法独立原则产生于分权学说,是“三权分立”学说在宪法中的体现。分权学说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集权的重要理论。它源于古代世界 ,在中世纪的著作中,它们得以流传,为英国的政制思想提供了基础。后来在反对贵族特权和君主权力的人们手中,分权学说的革命性潜能在美国和法国完全实现了。〔1)16…  相似文献   

11.
亲亲相为隐:中外法律的共同传统———兼论其根源及其与法治的关系范忠信引言这个题目本身可能就有些骇人耳目,但只是在陈述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且无法作任何别的概括的客观事实。人们通常以为,“亲亲相为隐”是中国封建宗法主义法律传统的特有原则之一,是中国传统法...  相似文献   

12.
在诉讼制度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三种不同的证明方式:神示主义证明方式、口供主义证明方式和物证主义证明方式。神示主义证明方式是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还处于蒙昧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证明方式。在这种证明方式下,审判者通过水审、火审等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主张加强封建法制,反对君主越法擅断 丘浚还从立法、司法等各个方面,广泛地论述了法制问题。在他的全部论述中贯穿着一个基本精神:必须遵守封建法制;就是君主也不能徇私枉法。 因为封建法律代表着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封建统治阶级在强迫广大人民绝对服从的同时,也要求自已内部的成员知法、守法,甚至君主也不能例外。但是在“法自君出”、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社会,皇帝、权贵们非但在对人民的镇压方面不受法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第 195条所定权利系立基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而采取的优遇赠与人从而使其与受赠人之间的利益趋于平衡的法律措施之一。此种权利在世界立法史上呈现为抗辩权主义、撤销权主义与解除权主义等三种不同的立法例。在我国 ,此种权利在性质上应属于消灭的抗辩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是由君主利用御史开始的。御史之名,西周官职中即已有之,本是在君主左右掌管文书、记录等行政事宜的“秘书”。战国时期,封建官僚制度初步形成,国君为了加强对内外官员进行控制,便扩大了御史的职权。御史兼司监察之职。秦代时,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中央设置了御史大夫寺,一面掌管天下文书,一面掌管监察,并以御史大夫为其长官,下设御史中  相似文献   

16.
彭中礼 《时代法学》2008,6(3):40-48
社群主义是在批判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逻辑起点上,罗尔斯建立起了个人——社群观,而社群主义建构的是社群一个人观;在价值取向上,罗尔斯认为“权利优先于善”,个人权利是正义的价值取向;而社群主义建构的“善优先于权利”的观念,强调个人权利必须在社群中去实现。在终极目的上,罗尔斯追求正义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而社群主义者认为正义只是美德之一,并强调公益及将其作为社群的终极关怀。社群主义的批判立场是一种不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挑战。但社群主义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存在可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何谓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理论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理论是近年来国内民事诉讼法学界提出的一种令人关注的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对民事诉讼最基本的关系,即诉讼当事人与法官关系的考察基础之上的。考察的结果,按照诉讼当事人与法院在诉讼程序中享有的权利、义务以及所受到的制约,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诉讼制度,分成三种模式———绝对当事人主义模式、相对当事人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与三种模式相对应的典型的诉讼制度,绝对当事人主义以英美法系国家英国、美国诉讼制度为代表;相对当事人主义以大陆法系国家法国、德国为代表;…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解决的是社会经济作为有机整体如何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因此,以社会科学中流传已久的、但被法学所忽视的生物学传统——整体主义观念研究经济法问题不失为一条可欲的途径,以此考察经济法中的权力(权利),不论是作为政府的权力还是个体的权利,其起源都是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承认,目的都是为了主体功能的发挥,因而都是功能性权利,且从构成看都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知识产权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产权法定主义观念的重要意义。重点从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的识别、权利范围的判定、权利救济的适用和权利缺失的应对等四个方面讨论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司法适用,旨在更新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启迪知识产权审判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明智的封建君主,还是清醒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均实行“重典治吏”,严刑惩罚贪官污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打击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