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玉华 《中国司法》2000,(10):51-51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各种经济成份之间,既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面,又有各个经济实体之间产生各种经济纠纷的另一面。解决各经济实体之间经济纠纷的法律手段,人们往往把它简单地归纳为仲裁和审判。而实践证明,公证机构以保全证据公证的形式,提前介入仲裁和审判,对于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为日后进入仲裁程序和司法审判程序提供证据,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近年来,申请保全证据公证的公民、法人及其它经济组织越来越多。所涉及保全证据公证的范围主要为下列事项:(一)样品封存类的保全证据公证。样品证据封存是公证机构对申请人申…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斌 《法学研究》2014,36(6):80-98
土地流转机制是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体现为私人交易和公共征收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三十多年来,地方的土地流转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创新。总结这些地方制度创新,可以揭示出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以政府和集体的组织协调为基础,体现为对土地供需各方的双重代表和双向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的居中协调,既是当代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基础,也是其相对于"私易模式"和"公征模式"的比较优势。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智 《法制与社会》2013,(22):211-212
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仅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农村集体内部之间有限流转。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不断崛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和肥沃的现实土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有了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需要,城镇居民有了受让宅基地使用权的需要,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还没有回应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4.
股权转让是股权在公司之间流转的一种具体方式,它无碍于公司的正常经营,同时又有让置换双方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等优点,正日益成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而在股权交换转让的过程中,股权置换作为一种独特且具有诸多优点的流转方式也受到了各个公司的肯定.本文旨在从学理和实践上阐释股权置换这一转让方式,以期在实践中将其进行效益最大化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经济组织纵横发展联合,各种经济关系日益扩大,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各种经济组织与公民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我国与外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经济纠纷亦日益增多。上述经济纠纷除极少数是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的以外,绝大部分是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途径解决的。我国由过去那种较单一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已经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形  相似文献   

6.
鲜虹 《法制与社会》2010,(3):286-286
国际经济法在经济全球化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我们步入了21世纪,在国际经济法发展中出现了各种矛盾,但是最主要的矛盾便是各个国家之间的那种新旧两种国际经济秩序之间的互相争斗情况。各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清自己的主要矛盾——经济发展趋势与国际经济法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的经济主权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商事流转极其发达,各种商事活动日益复杂和频繁,而竞争是商事活动的最基本的特点。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竞争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各个商事主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展开激烈的竞争,有的甚至不惜采取违法手段以期击败对手,保存自己,这是不正当的,属于侵权行为。这一情况使得从事商事活动的人们提出了共同的要求:必须制止非法竞争,以保证商事活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其法律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现实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的介绍和理论分析,认为农民缺乏流转意愿是导致流转行为未广泛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在流转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迅速的地方,公权力主体或农民集体组织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对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在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的作用进行反思,并提出制度完善和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是全面调整国家和社会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既调整国家与经济组织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国家组织经济、领导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经济的关系;还调整社会经济组织之间及其内部的横向关系,即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经济协作关系。我国经济法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建立社会主义法制过程中,国家根据各个时期的总任务和经济方针政策,制定颁发了一些经济法规,用以调整社会主义各阶段的经济关系,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土地流转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浏阳市淳口镇于2006年3月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促进土地流转,取得一定的成绩。淳口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淳口镇农村经济发展,还体现了淳口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努力。淳口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尝试,为全国乡镇如何改变政府职能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魏庆 《法制与社会》2013,(23):192-19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各大新闻、论坛话题讨论的焦点。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也逐渐出现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化、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化、土地流转过程的市场化以及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等各种趋势。而土地流转的趋势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村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更好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经济法学是研究法律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经营过程中各组织间形成的各种关系的科学。这种关系称为经济关系,它不仅发生在领导经济中(横的关系),也发生在实现经济活动中(纵的关系)。各经济机构下属各单位之间的、以及这些下属单位与经济机构之间的各种内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益广泛的交流和沟通所促成的全球和区域经济逐步一体化、区域内部的法律统一、各种国际性的贸易条约和调整特定领域法律关系的公约、国家间的各种双边条约等,都充分表明各个民族国家之间,整个人类社会之间越来越注重法律的协调,这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共同需要。〔1〕如何促进法律规则之间的协调,减少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给国际经济合作造成的阻滞,比较法应当堪此重任,故其研究领域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步骤。2004年11…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及其在我国的现状陈敏储槐植有组织犯罪,有的也称黑社会犯罪,学者对它下了各种定义,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是公认的:(1)有严密的组织和帮规门约;(2)通过暴力欺诈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3)连续从事各种犯罪活动;(4)追求经济利益;(5)通过...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然而,循环经济这个“圆”究竟如何循环起来?关键在哪里?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还存在着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服务组织尚未形成等问题,直接制约着稀缺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育。因此,通过规范流转程序、建立流转服务组织、健全流转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并明确流转的基本原则,从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联合体是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经济实体。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把在技术上、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单位组建成企业性的经济联合体,既可以发挥各个经济单位的优势,扬长避短,又可以沟通地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步配合,协调发展。因此,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经济联合体,并对之加以科学的管理,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认识企业经济联合体的法律性质和地位,怎样处理好在联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怎样更好地发挥经济联合的作用,就成了经济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都应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熊祖琳 《法制与社会》2014,(15):223-225
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依法享有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并保有房屋及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是一种独立物权,但基于秩序、政策、经济等方面的目的价值,其流转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效率、权利公平性等法的价值凸显,较为明显的价值冲突产生了。本文拟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土地市场统一化的构建、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完善提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私下流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隐形土地交易市场.本文重点界定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相关概念,指出实践中主要流转方式有转让、出租、抵押、入股、联营等.最后从立法、经济、管理、司法等多个层面对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承载着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农村土地流转在某种程度上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实现城市化目标而打下基础.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土地流转违法现象时常发生,损害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事件也不绝于耳,因此出现农民因土地纠纷频繁上访的现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化解矛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