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体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制度保障。运用社会质量理论分析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发现社会发展是推进和提升社会保障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社会保障质量高低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个体质量和社会整体质量。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社会凝聚四个维度分析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体系内容基础上,从政策制定、公民权利、价值理念等角度提出建立防冲击机制,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包容性社会政策,缩小社会保障城乡差距;推进全民参与与增能,践行社会权利均等化;增进社会信任,树立共享价值观,构建社会保障共同体等路径,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守好“三农”基础、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已经开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阶段。从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和实现途径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主体和重要途径。要把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放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谋划,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化乡村领域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平衡性;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特定的逻辑进路和内在机理,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建共享原则进行推进,在生产和分配上同时入手,注重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保持适度水平调节财富差距,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稳步趋近合意分配水平。推进共同富裕,要科学理解和把握时代背景、目标追求、实现路径,不断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勇于突破束缚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福祉。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多层次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多视角评价地区发展经验,通过树立全新的共同富裕观,多维度测算共富系数,建立兼顾富裕共享性和差异性的指标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共同富裕任务目标如期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探索新时代司法保障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权利和价值为切入点,阐释共同富裕的法理内涵通过梳理共同富裕的司法逻辑总结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高质量司法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依法促进资源高效配置。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司法民生保障,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优质的司法服务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明忠 《求索》2022,(1):143-15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其内涵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我国在收入分配、发展机会、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还存有短板。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通过赋权、强能、并轨与融合,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8.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桂滇两区省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面临多重挑战,文章对此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桂滇两区省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通过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应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困境;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问题;通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应对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的难题;通过完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与服务应对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通过强化人才支撑应对人才供给不足问题;通过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以应对生态优势转化困境与生态环境保护难题。  相似文献   

9.
邹新月 《人民论坛》2022,(22):78-79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同时还应从法治层面和国家安全层面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为此,既要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均衡机制,又要完善促进共同富裕量力而行可及性机制,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孙慧琴 《前沿》2007,(8):153-155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社会保障政策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及如何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发展只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只有恰当、均衡的发展才可能与共同富裕建立起确定的对应关系。新发展理念为恰当、均衡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一国或者一个地区通过高质量发展,能够达成共同富裕。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两类发展与共同富裕不能平衡,一是发展没有能够带来共同富裕,二是共同富裕不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从而缺乏保障或者不可持续性。应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全面、系统、均衡框架推进共同富裕。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化了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动力源泉、平衡杠杆、美丽底色、外部条件、价值遵循这一命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体制的刚性和系统性,是我国在创造史无前例经济奇迹的同时,产生的中等收入群体增长相对较缓、贫富差距相对较大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突破的中心所在。在今天和未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农民真正市民化和自主选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偏好政策的全面取消等,缩小城乡差距乃至使其消失,是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本文围绕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中心命题,尝试从制度创新、农村农业产业升级、基本民生保障、社会公共需求、农业财政制度和城乡治理体制六个方面提出一套实践路径和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我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农民群众的需要和期待还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地方各级人大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推动全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省人社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围绕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乘势而上,奋勇争先,深入实施"六大行动",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高质量就业支撑、高质量社保支撑和高质量人才支撑,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大人社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尚全 《政策》2006,(1):40-4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对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处于低收入水平,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证了社会保障是一个当代世界潮流;从中国国情角度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选择问题,归纳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存问题;论述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归结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思考》2009,(11):10-10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个百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解决乡村相对贫困、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营造一个能够充分保障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的乡村善治环境,已经成为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致力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在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治理将发生相应的逻辑转换:在治理价值上,从秩序取向拓展为兼顾秩序与发展取向的综合取向;在治理内容上,从生产、行政、社会建设等局部治理拓展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治理;在治理主体上,从乡镇政府、村庄主体等有限主体拓展为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不同层级政府力量的多元主体;在治理场景上,从城乡分离拓展为城乡融合。在此过程中,我国的乡村治理体系将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乡政村治”架构,发展为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的制度构造。下一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需要统合理念变革、制度优化、主体协同以及民生服务,全方位破解乡村基层治理的瓶颈,释放、激发乡村潜力和活力,走出一条以共同富裕促进乡村现代化和善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既包含质量又强调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厘清“高质量”与“有质量”、“发展”与“增长”的区别,并且明确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理念、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发展框架、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为终极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围绕“高质量”展开,需要完善治理体系改革,释放高等教育办学活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联;突出办学特色,构建多样化高校分类体系;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