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死刑的立法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死刑立法设置为各国刑事立法所重视,“决不废除死刑,但要少杀”向为我国力倡并坚决贯彻的死刑政策。本文在回顾我国死刑立法进程的基础上,对新刑法典的死刑立法控制问题作了深入论述。作者指出:限制适用死刑的政策在79年刑法典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79年刑法典颁行后,单行刑法的死刑立法则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张;97年刑法典虽然在削减死刑的改革步伐上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但在总则中,进一步明确了死刑适用范围的限制条件,放宽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条件;在分则中较大幅度地削减了死刑罪名,提高了某些犯罪的死刑适用条件。作者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减少、限制、乃至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刑事立法对死刑的限制亦必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2.
抢劫罪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传统犯罪,在我国死刑适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控制抢劫罪的死刑,直接关涉死刑控制的力度与效果,因而是当前刑法理论必须直面并着力研究的问题。以比较研究为逻辑起点,结合我国的具体立法,力图着重从立法角度探索抢劫罪死刑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3年初,大范围雾霾重袭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频频破表,PM2.5开始进入我国群众的视野,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截止2014年5月,我国的雾霾天气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并且持续到我国西南部,中国的土地笼罩在一层又一层的深霾之中,种种现象表明:我国大气污染形势已非常严峻。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虽有发展,但尚不健全,这给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少阻碍,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先进经验,构建适宜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 已于1987有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自1988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5.
欧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但大气污染问题是欧盟发展历史过程中长期面对的政治论辩的议题。在不同时期,强烈的环境问题在不同的侧面成为政治关注的焦点,影响着政治议程,90年代以来,由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欧盟对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予以高度重视,并体现在一系列立法文件中。  相似文献   

6.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过程中,以立法的协调促进各省市治理大气污染的合作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方式,立法协调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我们应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与《环境保护法》修订的契机,汲取美国、日本、欧盟立法协调机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立法的现状,构建与我国国情及法制现状相适应的立法协调机制。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国务院授权,由国务院实现立法协调机制法律关系中纵向管理关系与横向协调关系的统一,并构建救济机制。同时,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旨在对保障立法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应该把赋权立法与授权立法区分开来 赋权立法与授权立法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内容却有很大的不同。我国法学界曾把赋权立法和授权立法统称为授权立法,这已不能适应我国立法实践的需要,正确区分赋权立法与授权立法已经是立法理论应该解决的问题了。 所谓赋权立法,是指宪法和组织法赋  相似文献   

8.
论立法的正当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的正当程序包括了立法的正当程序。立法的正当程序追求立法最低限度的公正,其正当性的判断要综合其内在与外在的标准。程序正当性的具体内容包括程序本身的公正本质、程序的技术理性、程序的社会理性以及程序的经济理性。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立法公开制度、立法回避制度和立法听证制度,以实现立法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9.
一、“立法科学化”的界定 “立法科学化”是与“立法经验化”相对而论的。根据立法过程和立法结果(法律)中经验因素和科学因素的不同比重、不同地位,立法可以划分为科学型和经验型两种。一般而言,传统的立法是经验型的,而现代立法则应是科学型的。  相似文献   

10.
立法的开放性是指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过程以及立法机关的立法场所(议会)向社会公众公开、开放的品性、特征。立法开放性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整个立法过程的全程公开开放;这主要包括立法准备阶段的开放、具体立法过程和立法阶段性成果的公开开放。其二是立法机关场所和立法会议的对社会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11.
刘原 《法制与社会》2011,(26):17-19
在法律生活中,立法、行政、司法是相互制衡又是相互促进的。行政,司法领域的不作为现象为人们较多关注,对于立法不作为,却经常忽视。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学者早在20世纪就开始对立法不作为问题进行研究,而中国在进入20世纪末以来,也开始关注立法不作为问题,主要是讨论立法不作为的概念,成立要件,如何控制立法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以及出现了立法不作为现象该如何救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立法责任     
在中国的立法实践中,立法责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我们对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的认识处于很表层的理解。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抽象的行政行为是被排除司法审查之外,《国家赔偿法》中规定国家机关仅仅是对司法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承担赔偿责任,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要承担立法责任。而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在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中,存在着立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文本侵害公民权利的事实又大量存在。从控制公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的角度,我们认为实施违法立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应该承担立法责任。一、立法责任承担的根据当国家机关制定…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已被多数人所接受,并成为人们追求个人自由和生命价值的选择。安乐死合法化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要求,而安乐死立法则更体现了刑法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国外安乐死立法人手,分析其合法化,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4.
<正> 决策,是指主体依据其对客观需要和其所代表的利益得失的判断,及对满足这种需要与利益所必须而且可能采取的策略与手段的权衡,作出对策性的决定。这都有赖于主体意识的导向与确认。所谓立法决策,也是对上述这些因素的判断与权衡,而作出是否采取立法的手段和选择立法的方略与模式的决定。它也是直接依靠主体的立法意识的成熟程度和拥有的知识与经验。当然,决策或立法决策,也会受到来自政党、社会利益集团、公众舆论等方面的导引或压力,而影响其价值取向和方略的选定。  相似文献   

15.
立法监督整宪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保证。中国立法法正在起草制定过程中,对实践中存在的法规、规章与法律相抵触或不一致,法规与法规之间、法规与规章之间、规章与规章之间互相矛盾和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专章规定。本文拟就备案制度、审查制度、撤销制度以及由此三制度涉及的立法监督机制进行一些探索。一、备案制度根据宪法规定,需要备案的法规、规章包括:(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二)经省、自治区批准的省会市和经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三)经省、自治区批准的自治州、…  相似文献   

16.
论立法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立法监督孙潮,荆月新立法监督是一国立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特定主体对立法权运作过程以及结果的审查和控制。本文就实施立法监督的必要性以及立法监督的原则、主体、程序和内容谈一些认识。一、立法监督的必要性(一)理性分析1、现代民主制的要求。立法权是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效益立法李凌燕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贯彻提高经济效益的法制原则,高度重视经济效益立法。近年来,基建项目超概算问题十分严重,超支面广,超支幅度大,不仅加大了资金供应压力,建设项目难以按期竣工,预期的投资效益大打折扣,而且造成投资结构失衡,国民经济宏...  相似文献   

18.
论立法公平     
论立法公平邵诚,杨凤婷立法公平是当前法学理论界一个挑战性的课题。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市场经济要求在市场交易中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在税制上要体现公平税负,在分配上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  相似文献   

19.
论编制立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行政机关组织法,制定行政机关编制法,用法律手段和预算手段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因此,编制立法不仅是加强编制管理的核心,也是解决编制管理中存在着的各种混乱现象的关键。这里所说的编制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组织编制、人员编制、结构编制,以及装备编制等编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是有关调整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规定。其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以及事业单位的组织原则、结构体制、人员编制、层次规模、职责权限等。它是我国  相似文献   

20.
立法膨胀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立法。立法步伐加快,立法工作和立法数量可谓盛况空前,立法所涉及的领域及广度和深度也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但是。笔者以为我们在强调立法的同时也要防止立法走上另一个极端。法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立法数量急剧增加,调控范围无所不涉,法治就会变成法的统治,法也势必会泛滥成灾,其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从目前我国的立法现状来看,除了无序混乱外,还表现为一种膨胀趋势。笔者主张我们应遏制立法膨胀的势头,减少立法数量,提高立法质量和法律的权威,将立法与其他法治环节协调、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健全的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