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侵权行为是一种职务侵权行为。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为。 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
国家机关侵权行为在(西方国家亦称为国家侵权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不法侵害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为. 国家机关侵权行为同民事侵权行为有密切的关联.民事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的行为.有关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构成了民法的一个重要部分——侵权行为法.侵权行为法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在西方资本主  相似文献   

3.
<正> 国家公务侵权行为已在我国现行宪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他行政法规中提及;研究、处理国家公务侵权行为,是学术界、司法部门和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国家公务侵权行为作深入研讨。 所谓国家公务侵权行为,国内学者称之为国家机关侵权行为、职务侵权行为、国家  相似文献   

4.
目前,确定和追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主要法律根据是《宪法》第41条第三款的规定和最近颁布的《民法通则》第121条的规定。所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因其不法行为或为了公共利益而不得已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必须承担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它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侵权行为须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实施的。这里的“执行职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和行政规定行使职权,另一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法律和行政规定,不适当地行使职权。前者造成他人权益损害  相似文献   

5.
<正> 一般认为,国家赔偿责任依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致人损害而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一类是基于国有公共设施因设置或管理瑕疵致人损害而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的“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和《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的“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  相似文献   

6.
<正> 《南开学报》1991年第5期刊登金岩的文章《试论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摘要如下: 对于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人们常用职务侵权的提法加以概括,这是不科学的。应该指出,执行职务的侵权行为与职务侵权行为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第一,从立法上看,两者是由两个法律加以规定的。民法通则第121条的民事责任是指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责任;而行政诉讼法第68条所规定的赔偿责任则是指由职务侵权行为引起的行政法律责任。第二,从侵权行为本身的构成看,职务侵权行为是一种行政侵权行为,它表明职务活动本身就构成侵权。与之相反,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则表明侵权行为的发生是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而职务活动本身并不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7.
国家侵权赔偿责任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而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或者人身损害,由国家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要件则是国家赔偿法的核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侵权行为主体、职务违法行为、特  相似文献   

8.
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务员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国家赔偿因国家机关及公务人员侵权行为所致。然侵权行为又有执行职务与非职务,故意过失与无过错之分,因而,在什么情况下公务员个人承担责任,什么情况下国家承担责任,国家责任与公务员责任有何关系等问题值得探讨。 在许多国家,由于存在民事赔偿与国家赔偿之分,因此解决公务员行为造成的损害也出现了几种途径:一是要求公务员个人负赔偿之责;二是要求国家与公务员连带责任;三是国家负赔偿责任,公务员对受害人负责。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行为,因此认定职务侵权的民事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专政工具,其执法行为和履行职责的行为极易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其对职务侵权造成公民法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损失的结果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这两种责任的性质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存在违法性并由此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来 信公安干警刘某在追捕逃犯时 ,因逃犯以武力拒捕 ,刘某迫不得已开枪还击。不巧 ,击中了我停在路边的旧夏利车油箱 ,导致汽车着火被烧毁。经物价部门鉴定 ,损失 2 2万元。我多次向刘某索赔 ,但刘某声称自己是执行公务 ,不应由他赔偿。请问 ,我的汽车应由谁赔偿 ? 读者 李某复 信我国《民法通则》第 1 2 1条规定 :“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 ,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责任。”公安干警刘某在追捕逃犯时 ,开枪误击了你的汽车的行为是职务侵权行为 ,刘某所属公安机关应对你的损失承担无过错责任。所…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赔偿法》有关问题的思考王丽霞1.《国家赔偿法》第2条把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行为主体现定为"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笔者认为,我国的国家机关是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国家军事委员会及所属各级军事机关等所组成,而...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赔偿责任与用人者责任、加害人个人责任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飞 《法学杂志》2008,29(2):78-81
《民法通则》第121条调整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国家赔偿法》的调整范围。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主体、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如果其系依据公法上的授权行使职权,则构成国家赔偿责任,应当适用《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国家赔偿法》没有规定的部分,即工作人员执行私法上的职务,致人损害的问题,本质上属于用人者责任。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行使职权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下,受害人可以选择基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加害人个人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3.
职务经济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经济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在职务活动中谋取私利,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廉洁制度,依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本文拟从特点、原因及防治三个方面对职务经济犯罪做一阐述。一、现状...  相似文献   

14.
国家损害赔偿,是国家因其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侵权行为,对遭受损害的相对人依法给予赔偿的一种国家法律责任。民事损害赔偿,是指在民事法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因其侵权行为或不履行债务而对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时应承担赔偿对方损失的法律责任。从历史的发  相似文献   

15.
邱烨 《法制与社会》2011,(28):56-57
本文从对法人侵权行为能力具备与否的争论入手,以“分拆式”和“一体式”两种立法模式考察为基础,对法人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展开探讨,并对我国的立法选择进行反思,认为法人机关与受雇人在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都由法人承担,由法人负赔偿责任,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职能尤其是行政管理职能得以拓宽,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都可能给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于行政侵权行为,公民、组织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要求行政侵权主体予以赔偿。但作为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范围的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的还不够完善,从而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制度。本文试就行政赔偿范围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于安 《法学研究》1987,(2):18-23
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它的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展开和促进行政立法的呼声日起,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机关侵权行为,正在引起法学界注目。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恳求赐正。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为了进行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事、国防等领域内的活动,执行其对内与对外职能,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检察机关以及军队、监狱等,围绕着实现国家职能总目标各司其职,从事着管理国家的活动。那么,国家机关的活动一旦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并由国家机关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一贿赂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犯罪,是犯罪分了双方或多方共谋,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而进行的犯罪活动。这种犯罪直接侵蚀国家的机体,败坏国家机关的声誉,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对国家和社会具有特殊严重的危害性和危险性。首先,从贿赂罪的犯罪主体上看,在贿赂罪中,受贿罪、索贿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些人是受国家委托,依照国家法律从事公务,实现国家意志的人员。国家的意志依靠这些人忠实地履行职务来实现,国家在人民中的信誉,通过这些人廉洁的行为来树立。但是,当这些人利用自己的职务来谋取私利,公然索取或收受贿赂时,国家在人民中的信誉便被他们的这种行为损害了;又由于他们收取贿赂,许诺为行贿人谋取非法利益,便很难公平、正确地执行职务,使国家意志的实现遭到了阻挠与篡改。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上所规定的侵权行为的主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侵权行为的主体包括民事侵权行为的主体——自然人、法人和行政侵权行为的主体——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我认为国家权力机关也应当包括在侵权行为的主体范围之内,其根据如下: 第一,我国八二年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