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环境法制借鉴的意义众所周知,曾以“公害列岛”著称的日本,早在30年代就出现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沉降和恶臭,即所谓典型七公害。在战后经济高度成长时期,日本发生的公害远远超过了30年代,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和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的严重程度,是30年代所不能比拟的。震惊世界的日本四大公害事件,即富山骨痛病事件、新泻水俣病事件、熊本水俣病事件和四日市烟害事件,就是发生在经济高度成长日期。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公害对策基本法已经施行十二年了。十二年来,我国以公害对策基本法为中心的有关公害法体制日趋完备。为了实现基本法提出的各种措施而制定的法律,大致也已制定,其中有许多是在国外所没有见到的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日本的特殊情况,因而以我国的有关公害法制与外国比较,在某些领域存在着极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读了原田尚彦的《环境法》后,让我对日本环境政策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日本环境政策独有的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公害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到80年代日本基本上实现了由"公害之国"到"公害防治先进之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的环境法治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军 《法学杂志》2001,22(2):58-60
战后日本的环境法治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 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为了经济复兴 ,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举国上下致力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由于忽视了环境问题 ,各地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 ,尤其是 5 0年代中期开始 ,因污染导致一些地方爆发了诸如骨疼病、水俣病、哮喘等非常严重的健康被害事件。无论是在政策层面上还是在法律层面上 ,政府都采取了由污染企业支付极少一点金钱的处理方式 ,很不合理。二、60年代后半期至 70年代前半期是日本公害对策与环境法制向前推进的时期 ,而其直接推动力则是反对公害的居民运动。就与损害赔偿法…  相似文献   

5.
日本出现的一系列大规模的食品药品公害诉讼中,在判处制造者承担侵权责任的同时,一些裁判例也明确了国家应承担相应责任,这有助于督促国家更好行使食品药品的监管职能,更好保护受害者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食品药品公害民事裁判例中明确的国家责任,探讨日本国家责任的相关理论,论述日本国家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须田政胜  贺琴 《中外法学》1980,(5):77-79,76
<正> 一、前言1979年6月9日与10日,在东京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日本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日本召开的第三次关于公害与环境问题的大型座谈会。第一次是在1970年3月9日至12日于东京召开的,这是一次有13个国家42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等参加的《关于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外围团体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公害委员会(委员长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都留重人)主办的。在会议最后一天发表了有名的《东京宣言》。第二次会议,在1975  相似文献   

7.
日本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差止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止一词在日语中本义为停止和禁止,对法律中的具体含义则学者解释不同,定义也不相同。有人认为,差止(INJUNCTION)是指在诸如公害等侵权行为持续进行的情况下,使侵权行为停止,从而防止现在和将来发生损害。①也有人主要从公害的角度来定义差止请求权,认为它是指针对排除公害的人,请求设置防止发生公害的设施,进行设备改良,停止其营运的诸项权利。在持续性公害中多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合并使用,在噪音妨碍和日照事件中也经常运用差止请求。②差止请求权是请求停止违法侵犯他人利益行为的民法上的手段,在公害、名誉毁损、…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制》2002,(2):24-24
黄石素有“江南聚宝盆”、“三楚铜都”、“矿冶之城”之美誉。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采矿历史悠久。现有矿山432家,其中大型矿山8家,中型矿山9家,主要开采铁、铜、煤、金和建材类矿产。年产矿石2000多万吨,原矿产值18亿元左右,矿业经济(含加工、延伸深加工)在我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及我国对其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环境法的发展总是备受亚洲各国的关注.这与日本深受公害教训并成功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有关.同时日本环境法的发展经验深深影响着诸如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环境法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1993年日本颁布了<环境基本法>.这一法案是日本环境法发展历史上的第三个环境基本法(之前的两个为1967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和1972的<自然环境保全法>).那么,<环境基本法>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日本前两个环境基本法相比有哪些革新?它的出现对我国环境基本法的完善有什么启示?日本三个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历程又对我国环境法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些都成为比较环境法上可钻研的课题.本文即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公害对于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变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汽车废气、空气污染、食品污染、土壤及水质污染等事件的发生,使公害对策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迅速而恰当地解决各种公害,已成了人类的强烈愿望。本文拟就公害纠纷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一、1981年11月14日、15日在名古屋召开了第三次日本环境会议。1979年6月对于公害与环境行政反复倒退,持有危机观点的学者、研究者、公害被害者,以及居民运动有关人员,聚集于东京召开了第一次日本环境会议。第一次日本环境会议分析了现状,展望了将来,讨论了迎接80年代的课题,最后通过了《日本环境宣言》。宣言确认环境保护在确立和平、民主与基本人权,以及克服贫困等同时,又确认它是人类必须完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公害刑法与环境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环境法制经历了从公害防止型至环境保全型的转换,在此过程中刑法也随之发生了由公害刑法至环境刑法的转换。本文以这种历史转换为线索,具体讨论日本刑法在环境保护法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作用、特征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现代法,是战后日本随其经济急剧发展而不断形成的法律群体的总称,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生活实行国家干预,扩大国家行政职能的法律手段。根据促进国家社会福利的日本宪法原理的指导精神而实现。诸如战后出现的有关经济法、劳动法、消费者利益保护法、公害防止法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与行政命令以及民事合同相比,以契约管理的方式解决环境行政领域中的问题,有其独有的优越性与适应性。本文在对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的阐释的基础上,从实践、理论、立法等多方面和角度出发,立足本土资源,展现这一管理方式的应然优势,并找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借鉴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的成功经验,立诣于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日本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俊驹  罗丽 《现代法学》2003,25(1):151-158
公害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目前,已成为侵权行为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日本的判例与学说认为,在因环境公害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以公害为理由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和请求停止行为民事责任。这一见解,对完善与发展我国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立法和我国环境公害的司法救济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环境权理论和制度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论述了日本环境权理论和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具体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在日本的环境权运动中,宪法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日照权、静稳权、眺望权和健康权等新的权利主张;论证了环境权与财产权、生存权和幸福追求权的关系问题。在日本法学界,环境权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司法实践中环境权概念还未得到充分确认。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日本政府建立了比较先进的公害对策制度。特别是公害健康受害补偿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受害人的求偿权。针对公害行政规制行为的救济程序不断得到完善,如何增进司法界的环境权意识,仍是今后日本环境权运动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社会环境由于城市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着的高密度人口的社会中,容易产生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并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提高和增加社会管理费用的资金,如道路、下水道、自来水设备及控制污染设施,并且有力地执行新的城市政策.同时,政府提出了一套包括《公害对策基本法》修正案在内的十四种法案交由去年十一月二十四号在日本国会召开的第六十四届特别会议上讨论.所有的法案都在国会通过了,使政府对公害问题能进行更有效地处理,这是当前日本人民最关心的事件之一.下面是这些法律的要点,包括对已经制定了的有关法律实行强化所作的修改.  相似文献   

18.
康复 《中外法学》1981,(2):67-75
<正> 一、"公害"一词的由来在日本法律中,最初使用"公害"这一词汇,大约是1896年的《河川法》(1896年4月8日第71号法律。现称旧河川法)。该法第4条规定:"由于筑堤、护岸、治水、清理码头和拖航道,以及其他流水而产生的增进公利,或者为了清除与减轻公害而设置的地方行政官署所确认的河川附属物,除以命命规定者外,一切有关河川问题,皆依本法规定处理之。"  相似文献   

19.
清水达夫  高风 《中外法学》1982,(1):54-58,22
<正> 前言日本机动车辆交通公害,以50年代后经济高速发展、重点公路修建等为背景,更由于汽车化迅速发展,在各地引起了严重问题。因此,从1970年修改公害对策基本法以来,进行了完备法律体系的工作,推行了各方面的对策。其结果,虽然暂时摆脱了陷入危机的状况,但是,在解决问题的严重性方面,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想回顾一下机动车辆交通公害所走过的历程,同时考察一下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丰岛产业废弃物调解案是日本中央公调委进行公害纠纷行政处理的典型案例。日本中央公调委作为独立的公害纠纷行政处理机构,以其多样化的纠纷处理方式在纠纷处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地位。以自愿调解为主、强制调解为辅的行政调解原则又赋予了行政调解较强的约束力,调解机构以纠纷解决为目的的务实态度是值得我国环境行政调解所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