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四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少年研究所和华东政法学院在上海召开华东地区青少年犯罪问题学术讨论会,交流华东地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全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科学讨论会作好位备.参加  相似文献   

2.
简讯     
由河北省法学会、廊坊地、市和保定地区法学会联合主办的河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青少年犯罪理论讨论会于十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廊坊市举行。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中国法学会、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北京、天津、内蒙、山西省法学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和我省各地政法、科研、教学部门专门从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专家、教授、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廊坊地、市的党政领导同志共七十多人。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作者应邀于1987年4月19——25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召开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该发言题为《国内外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简介》,本刊特将其当代国外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部分,摘要予以发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说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有益探索,但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剖析青少年犯罪是不够的。1982年6月,在全国首届青少年犯罪学术讨论会上,林文肯同志从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和青少年犯罪的实际出发,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剖析了青少年犯罪问题,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观点。可惜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林文肯同志向讨论会提交的论文删节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5,(7)
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华东片)和安徽省司法厅联合举办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科学讨论会,于5月19日在黄山开幕。安徽省政法副书记张建明、省司法厅、省法学会、黄山市委等领导同志到会讲话。会议上共交流了三十多篇论文,研究了当前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律及某发展趋  相似文献   

6.
罗锋 《法学研究》1986,(2):75-78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首要问题。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是指近期青少年犯罪表现出的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本文拟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作概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但是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观点不一。寻找青少年犯罪深层次原因,强调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价值导向,从根源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第二届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讨论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山西省临汾市金属结构厂举行。 来自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以及河南、吉林、江苏等省市69名代表云集一堂,参加了研讨。大会收到论文49篇,有20余名同志先后在大会上发了言。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魏久明、于崇浩,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肖约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白岚、马晶淼,华北地区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山西省和临汾地、市的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 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主持召开的全国青少年犯罪团伙专题学术讨论会,于4月22日至27日在贵阳市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39个单位的50多位法学专家、学者和政法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贵州省委政法委员会和贵州省公、检、法、司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讨论会暨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于六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教育部和北京、华东、西北、西南四个政法学院联合筹备的.来自中央和二十七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代表、学者和专家一百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和调查报告一百七十余篇,这是我国研  相似文献   

12.
从司法实践来看,当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威胁着社会治安。认真研究和对待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成因,对于遇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9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会议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名誉会长林准同志到会讲话。 林准同志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学会对他的信任,聘请他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的名誉会长,并对学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上所取  相似文献   

14.
对于现代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的现状,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单单是家庭,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难以估量的。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遏制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已是法学界工作者急需探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最后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量刑制度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门源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积极开展青少年犯罪原因,规律和对策的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做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和感化、挽救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即将由春秋出版社正式出版,国内公开发行。这部《年鉴》收录了1979年至1986年党和国家有关治理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文件,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部门和负责同志的指导性文章,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关于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学术信息、学术动态、学术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学术活动等,总计一百五十万字,全面反映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现状及水平,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一部信息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创新模式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清燕 《政法学刊》2011,28(6):56-59
现阶段青少年犯罪预控问题的研究几乎都是以汉族为样本进行的,把握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民族特点与地域特点,特别是关注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盲点和难点,并在新形式下创新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模式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范式的关注和重视是青少年犯罪研究自身趋向成熟的体现。研究层次不应选择过于宏观或微观的研究层次,而应选择更具涵摄力的中观研究层次;研究前提应定位于犯罪现象的整体、全部,而不仅是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对青少年犯罪现象的质量互变认识是研究的基础;明确研究目的,围绕研究目的进行讨论对青少年犯罪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子玉 《法制与社会》2012,(33):107-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对社会秩序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生理、心理等个人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网络体制等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且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青少年犯罪与走私、毒品犯罪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也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国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预防、治理工作,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治理体系,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治理体系,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我对青少年犯罪的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